秦玲
摘要 近年來,國資委大力推動國企改革,要求國企加強對單位內部業務的控制。國企可以利用業財融合的模式,使單位的財務工作與業務工作有較密切的聯系,國企要積極地推動財務工作的轉型,來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率,保證國有資產得到有效利用,使資產保值增值,業財融合可以使財務部與業務部相互聯系,進行深度的合作,來幫助財務人員分析經營數據,為高層領導提供高質量的數據支持。
關鍵詞 國有企業;業財融合;財務管理
一、國企業財融合的意義分析
業財融合是指國企在日常運營中使財務部門和業務部門相互協作配合,來實現單位的協同發展。財務部門要給業務部門提供一定的財務數據支持,開展財務指導,而業務部門要及時地將業務運行數據反饋給財務人員,并提供生產運營信息,為財務管理各類活動提供有效的決策數據支持。業財融合包含了財務分析、資源配置、風險管理,通過應用業財融合,可發揮風險管控、資源高效分配的作用,以增強國企的風險防控能力,提高國企的財務管控水平。
二、影響業財融合推進的因素分析
(一)職員思想較為傳統
很多國企的職員認為財務管理工作是財務部門的工作事項,認為財務管理的內容更多的是開展數據的核算、記賬、算賬,制定財務報表、報稅。有些業務人員認為自己的工作與財務部門沒有太大關聯,而且財務管理工作未必能夠給業務部提供必要的幫助。在業務運作中,業務人員比較擅長自身部門工作,而在財務核算方面,業務人員并不熟悉。他們認為公司內的業務部與財務部都是兩個相互獨立的部門,經常會造成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工作相互分離、不聯系的情況。在日常的企業運營中,財務部要根據業務部門提供的發票來核算,但不會深入到業務一線,僅憑自己的想象來編制預算方案,會造成預算與實際的運營工作沒有太大的聯系。使預算執行起來吻合度不高,業務部也得不到財會人員的指導,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財務數據支持,不能夠發揮業務財務的協同效應。
(二)業財融合人才較少
在國企財務部門,財務人員大多都是核算型會計,而管理會計相對較少。大多數財務工作人員日常的工作就是記賬、核算,很少去一線的生產現場了解產品的生產狀況,也不能夠給業務經營提供必要的財務支持。企業內的業務崗位上大多數人員僅僅了解自身崗位的一些業務知識,然而對于財務管理的工作事項和基礎的財務知識要求不多,這就導致國企內的業財融合人才偏少,就很難推動業財融合模式的實施落地。
(三)國企財務信息水平偏低
在信息化時代,國企的運營需要財務系統的支持,通過建立財務信息系統,才能夠保證單位的業務與財務工作相聯系。然而有些國企內部的信息化水平偏低,建立的財務系統平臺與單位的業務工作不匹配。各部門的業務運行系統沒有實現很好的整合,各業務系統相互獨立,之間沒有相互連接的接口,這樣會影響到企業內部數據的共享和傳遞。企業內的信息系統在開發時,未能夠考慮業財融合工作的開展,而造成業財融合無法在系統內體現出來[1]。
(四)缺少績效的考核
國企在推動業財融合期間,并沒有檢查業財融合的效果,這就會使業財融合的推動方向發生偏離。各部門也不能夠配合財務部門的工作,使財務的核算精度不高,無法為國企的投資人員提供必要的財務數據支持。有些國企盡管制定了針對業財融合的考核機制,但是考核指標過于定性,沒有制定系統的定量化考核指標體系,而造成考核的過程不夠透明公開。
三、加快推進國企業財融合的建議
(一)創建業財融合環境
國企要轉變職工的思想觀念,促使財務人員由核算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國企的高層領導也要提高財務管理在企業運營中的地位,給員工開展業務知識培訓,讓財務工作者能夠掌握基礎的業務運行流程,了解一線業務運作的狀況,引導財務人員向更高層次發展。應用業財融合模式,并建立相應的配套機制,以促使業財融合的各類管理活動可以有序開展,確保業財融合財務工作合法合規。最后,國企要創建良好的企業文化,引導全體職工相互學習、相互合作,使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高效協同發展,才能夠推動國企的深化改革和轉型。
(二)加大人才培養力度
在經營運行中,國企要普及財務管理知識,開展財務理論培訓,使單位的職工都了解業財融合的理論方法和思想理念,為日后的業財融合模式實施奠定基礎。國企對財務人員開展培訓時,要加快推動國企內財務人員向管理會計人才方向發展。國企利用自身經營管理的優勢,來引入高端的管理會計人才,進而建立高效的財務管理組織,并組建業財融合的管理團隊,為財務人員制定職級晉升通道,梳理優化人才培養體系。財務工作人員要樹立危機感,培養自身的職業素養,利用業余時間學習各類新型的技術知識和技能,補充業財融合的知識,了解如何將業財融合應用到自身工作中來,以促使國企財務工作轉型發展[2]。
(三)加強財務信息化建設
國企職工要提高對信息化建設的重視度,開展信息化建設是滿足企業未來發展的需要。國企要建立業財融合信息管理平臺,使各個業務運行系統與財務系統相對接,提高單位的財務信息化水平,才可以促使國企成功地轉型發展。財務人員也要學習信息化的技能和知識,在開展財務系統建設中,要切合國企運營實際,不能夠過度建設,系統功能要與單位的運營工作相匹配。從財務管理的角度來講,財務信息化的建設要與各業務運行系統有銜接,保留銜接的接口,才能夠促使后期業務運行數據流轉到財務系統內部,可方便財會人員及時獲取數據,并編制財務分析報告,為企業經營投資者提供及時的數據信息支持。企業也要定期開展財務管理系統的升級,對系統進行維護,給各職工設置不同的信息訪問權限,以保證財務數據的安全[3]。
(四)加強業財融合考核
國企制定完善的考核機制,考核的制度需要覆蓋到單位業財融合的各個領域。結合業財融合的管理要求,使考核指標更加細化,企業設置明細的考核標準,給各考指標設計詳細的評分細則。讓職工能夠按照自身的考核指標來開展工作,制定業財融合的考核機制。要在部門的考核中,突出對業財融合工作職能履行狀況檢查,也要將各部門參與業財融合管理的深度、寬度作為考核的一項內容。通過開展考核,加快推進業財融合模式的推進實施,并充分發揮業財監督的作用。國企在考核期間,要針對考核中存在的問題,由專人來整改,使出現的問題得到及時、妥善的處理,避免融合工作流于形式。
(五)加強人員之間的溝通聯系
在推動業財融合期間,企業的業務人員、生產人員、采購人員和財務人員都需要加強聯系溝通。各人員之間開展工作的交流聯系,來積極地商討工作中的管理問題,財務人員給予業務部門一定的指導支持,將財務工作人員作為業務運行中的財務管理專家,財務人員給業務部門講解基礎財務知識,講解單位的財務管理流程,且財務人員要深入到企業產品研發、設計、規劃、客戶管理、生產制造、原材料采購等各工作環節中,了解業務運行中存在的問題,與業務工作者進行溝通聯系,共同優化業務流程。在企業經營期間,應用財務共享模式來促使企業內部的會計核算數據向高層領導傳遞,財務部門也可以獲取即時的數據信息。國企建立信息的溝通平臺,讓每個職工在平臺上開展交流協作。
四、結語
業財融合對國企深化改革有較大的幫助作用,在業財融合推進期間,要使各部門相互協調發展,著眼于企業未來長遠的經營目標。業財融合也可以有助于企業去獲取實時的經營信息,促進國企快速穩定發展。國企給內部職工開展業財融合管理培訓,開展業財融合人才培養,并搭建業財融合管理系統。對現有的財務系統進行升級,使業務系統與財務系統相銜接,由經營層組織引導財務部門和業務部門相互溝通對接,實現各部門的高效協作。國企搭建業財融合管理平臺,使單位內的業務系統與財務系統更順暢地連接,促使數據高效流轉,財務部在系統平臺上可獲取即時的數據信息。
(作者單位為日照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 胡海笑.試論如何推進國有企業財務管理的業財融合[J].商訊,2019,000(009):69-70.
[2] 楊蕾.新時期關于如何推進國有企業財務管理的業財融合研究[J].商訊,2020(05):34-36.
[3] 李雷.加強企業內部控制推進業財深度融合[J].商場現代化,2018,000(012):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