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才意
摘要 修理費是企業為確保固定資產正常運行所發生的維護、檢修及更換零部件支出。石油管道企業資產具有單項價值高、運轉要求高、維修頻率高等特點。本文結合實踐經驗,提出石油管道企業修理費分級管理和指標預測體系的建立與運行措施,為設備全生命周期可靠穩定運行提供保障。
關鍵詞 石油管道企業;修理費;指標;體系
一、石油管道企業修理費管理體系
修理費是為固定資產穩定高效運行提供支持和服務的,只有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執行和監督體系,才能確保修理費用得當、列支合規。以某石油管道企業為例,其修理費管理模式主要有4個方面的特點。
(一)指標管控的縱向貫通、逐級分解
采取“總部下達、企業分解、基層執行”的模式,指標管控“從上而下”縱向貫通,過程反饋是“從下而上”的縱向貫通。
(二)“本體+費用+技術”有機融合
設備本體安全、技術支持和費用控制由一個部門負責,其優點是能夠根據需求安排費用,同時為節省費用采取技術措施,能做到“費盡其用”“修逢其時”。
(三)監督、管理、執行權責相互分離與制衡
設立了審計監督部門、財務部門、費用歸口部門、造價咨詢部門,日常業務以費用歸口部門對基層單位的指導、安排、檢查為主,在事前評估、事中監控、事后評價方面,審計、財務、造價咨詢等部門各司其職,履行多層次、多方面的職責。
(四)實行“項目制”管理
從工程經濟學理論出發,修理的本質是工程經濟活動,因此,對大額修理費實行“項目制”管理是充分發揮其資金價值的有效途徑。重點是做好維修事項的前期論證、方案設計與審查、報批、過程管理、驗收、審計結算、后續考核等工作,這些過程與工程建設管理基本對應,所采取的質量、進度、預算、合同、安全等管理工具和措施也按照工程管理理論結合維修項目實際實施。
二、加強指標測算與控制
建立分級分層、上下貫通、高效運行、制衡監督的修理費管理體系,為修理費的有效管控、有序使用和發揮效益搭建了體系構架[1]。要確保各方、各環節、各層次在這個“框架”內有序運行,以流程、制度、標準等予以程序化、定量化。尤其是應該建立定量化的測算、檢查和考評體系,以數值、比率等反映推進進度、實施效果、管理效能。
(一)建立測算指標的現實基礎
固定資產修理往往具有周期性、滾動性等特點,大多數生產設備需要定期檢修,檢修內容、標準往往具有可復制性。石油管道企業的輸油站場,每年度列支的一些單筆金額不大,但必須列支的費用(如定期檢測費用、日常維修耗材等)往往也具有年度“類比性”。因此,建立一套符合實際的年度指標測算依據,有助于決策層、職能部門掌握全年費用“大盤”,有例外特別項目的,按照工程造價程序據實計算,“特事特算”。
(二)測算指標的影響因素
單臺設備的年度費用或者“定檢”費用主要取決于本體狀況(如投用時間、累計運行時間、本體完好情況、運行指標異常情況等)、技術狀況(如是否有自主維修技術和知識產權等)和經濟條件(設備原值、復原重置價值、主要配件市場價格等)。基層單位(如輸油站)的年度零星費用指標主要受輸油站工藝功能(首站、下載站、加壓站等)、資產總價值等影響[2]。
(三)修理費測算指標探析
在分析修理費測算指標影響因素的基礎上,建立主要單臺設備“定檢”費用指標和輸油站年度日常修理費用指標測算標準。
第一,單臺設備“定檢”費用測算標準。根據設備運行規律和實際經驗,提出如下計算公式:
F=Fa*b*t1*t2*z*J+K (1)
式中:F為設備定檢費用;Fa為本設備前期平均定檢費用,可取距測算時間點最近的2~5次值計算平均值;b為設備本體狀況調整系數,取值為檢修周期內設備可用率,根據公式(2)求得;t1、t2分別為投用時間和運行時間調整系數,分別根據公式(3)、(4)求得;z為自主維修能力進步(倒退)值,根據公式(5)求得;J為設備減值系數,根據公式(6)求得;K為其他因素調整值。
如某石化管道企業某輸油站一臺主輸泵,原值200萬元,公司檢維修隊伍根據檢修規程對其進行周期性大修,最近2次大修費用分別為18萬元、22萬元,本檢修周期內設備完好時間為1000天,檢修周期為3年。截至目前,投用時間為9年,累計運行時間2500天,上次檢修是3年前,上次檢修時累計運行時間為2000天。相比3年前,公司主要搶維修技術工種和設備、工器具增加1倍,設備凈值減少10%。無其他影響因素。
由上述案例可以計算該主輸泵本次檢修的費用標準。
F=(18+22)/2*(3*365/1000)*(9/6)*(2500/2000)*(1/2)*(1/0.9)=22.81(萬元)
從上述案例可以看出,運行時間增加、本體磨損或老化、價值降低是檢修費用增加的主要因素,可以通過提高檢維修人員、裝備和技術水平,做好日常維保等方式有效降低修理費。
第二,輸油站年度“零星”費用測算標準。輸油站是石油管道企業的最基層單位,是修理費的直接使用和受益單元。除了按照“項目制”管理的大額費用外,往往還需要一些金額較小、使用頻繁、難以具體化提前預計的日常“零星”費用,以保證輸油站設備設施正常運轉。輸油站零星費用具體內容難以提前預計,但可以按照列支的大概范圍和“經驗值”進行總額測算。
Fn=A*g*j+K (7)
式中:Fn為輸油站年度零星費用總指標;A為全公司范圍內輸油站之前年度平均費用指標;g為工藝調整系數,按照首站、下載站、中間加壓站等劃分為3檔,g分別取1.6、1.1、1.5;j為資產減值系數,為上年度站內資產凈值/預測年度站內資產凈值;K為其他因素調整值。
上述公式為經驗和理論值,主要用于總額測算和掌握“大盤”,具體審批和執行過程中應該按照“一站一策”的原則進行控制,提高費用管控的精準性。
三、結語
修理費是石油管道企業設備安全穩定運行的重要保障,對其測算和控制應該建立科學的體系和測算標準,在總額上實行宏觀測算和趨勢預測,在微觀上對大額費用實行“項目制”管理,對小額費用實行“單筆審核”,在工作實踐中不斷積累關鍵設備“單機核算”的基礎數據和輸油站資產費用運行規律,不斷改進工作措施,使資產效用得到最大限度挖掘。
(作者單位為中國石化銷售股份有限公司華中分公司)
參考文獻
[1] 陳紅山.設備專業化下的修理費管控實踐與探索[J].經貿實踐,2018(18):43-44.
[2] 劉貴洲.修理費定額標準的研究與應用探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8(01):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