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欣蓮
摘要 近年來,國內事業單位改革的步伐逐漸加快,逐步推動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制度的變革,提高財務管控的效率,推動事業單位的核算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發展是當前事業單位改革需要開展的重要工作。事業單位需要構建管理會計體系,助推事業單位的財務工作實現變革。
關鍵詞 事業單位;管理會計;財務工作
一、管理會計的應用和意義
在目前事業單位轉型發展的背景下,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是事業單位的重要工作,而且財務能夠反映出事業單位的經營效益。近期,國內的政府部門加大了對事業單位財政資金使用情況的監督力度。事業單位要建立完善的財務內控體系,確保財務資金的使用合規合法。管理會計的實施也有助于反映資金的使用狀況,單位可分配合理的工作任務給財務部門,并明確資金的使用要求,使單位的財務資金實現高效的配置。事業單位的管理會計體系可以支持事業單位的改革,也有助于提高單位的風險防范能力,可以為監督機構提供比較完整真實的資料信息,保證內控質量的提升。
二、事業單位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理論研究
(一)理論基礎研究
在構建管理會計體系的過程中,不能僅應用兩級理論,任何組織架構都不能僅使用一套設計方法、因此,事業單位在管理體系構建的過程中,應該應用全面的理論,并設計一套與事業單位實際情況相匹配的運營制度。同時,還要根據財務內部業務的運行,靈活調整制度和會計體系。在管理機制和業務流程運作方面,要組織人員對這些流程進行仔細梳理、優化設計,充分調動單位人力資源、財物資源,讓人力資源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事業單位的職責是為社會公眾提供公益性服務,單位的資金來源于政府財政部門的撥款,以此支持業務的運作。政府加強對事業單位資金使用過程和結果的監督控制工作,可以避免事業單位的資金被違規使用、挪用。事業單位不能夠僅僅追求短期的利益,而應該聚焦于未來長期的發展,要構建財務管理體系,規范業務運作。在構建管理會計體系時,要重點考慮社會的公益性,以此作為投資的目標。構建的管理體系,要符合事業單位的改革發展的情況,要為投資決策、會計信息提供服務支持[1]。
(二)構建的前提
國內實行的管理會計體系包含行政單位的會計體系、事業單位的會計體系和財政總預算的會計體系。事業單位內業務運作需要應用預算系統銜接,所以只有在單位建立預算控制系統,才能夠推動后續管理會計體系的建設。2013年國內出臺的新會計制度打破了原有的會計模式,提升了會計工作與業務的銜接度。同時,新會計準則也引入了固定資產折舊和無形資產攤銷的概念,并且設置了事業結余、經營結余和財政補助結余等類目,還在會計科目上增加了在建工程,避免了事業單位因賬目分離的問題導致財務報表的數據信息不完整。優化設計會計制度,可以使事業單位會計信息的質量得到大幅提升,也能使預算工作更加規范、科學和全面。預算會計側重外部利益相關服務,而管理會計則是為單位內部的運營服務,兩者有一定的關聯性,也有相交叉的內容,這兩種會計都會使用同樣的數據資料。
(三)實踐的依據
管理會計起源于19世紀,最先在企業內得到應用。20世紀80年代初期,管理會計逐步興起,在事業單位內部應用管理會計,需要相應的理論支持和實踐積累。事業單位的運營與企業的經營存在一定的相似之處,如績效考核、財務報告編制、財務分析等工作。由于事業單位與企業相似度較高,因此事業單位在構建管理會計體系時,可以適當借鑒企業的相應實踐經驗[2]。
三、管理會計在事業單位的應用措施
(一)增強責任主體意識
科學的控制制度能起到事前預防、事中控制的監督作用。事業單位的負責人是財務會計工作的第一責任主體,因此在搭建財務管理會計體系時,要強化負責人的第一責任意識。
(二)搭建管理會計體系
近年來,國家積極推動事業單位管理會計體系的變革。事業單位在構建會計體系時,應該研究案例、研究方法論,在單位內部開展試點應用活動,確定管理會計體系的框架,確定管理范圍的邊界,研究是否將財務會計納入管理會計體系。要針對自主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可以通過課題研究的方式,探討管理會計體系的建設是否可行,探討管理會計體系是否具有可塑性,也要研究會計體系建設各階段的具體任務。通過借鑒示范案例、國際慣例,實現管理會計職能體系的建設和優化。
(三)構建會計信息系統
信息化建設對管理會計的推行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而且管理會計體系建設質量的高低會直接影響到事業單位的運營情況。可以應用信息化系統給事業單位的管理人員提供技術支持,集成單位的數據信息。事業單位可以通過開發軟件構建模型,建立管理會計系統,同時事業單位也要促進財務、業務之間的協作配合,推行會計體系。
事業單位構建的管理會計系統包含預算系統、成本管理系統、決策系統、業績評價系統,各個子系統之間底層的數據需要實現統一銜接,而且還要增強各子系統之間的信息共享、互聯互通。定期對現有的會計信息系統進行升級改造,使系統內功能符合單位發展的需要。單位也可以聘請外部的中介機構對現有的組織進行評估調試,優化完善現有系統。單位的會計信息系統還要具備項目管理、審計、預警等功能,如果會計系統各模塊之間的整合力度不大,銜接性不強,數據系統也會出現數據失真、數據不完整等現象。在處理核算數據時,會出現大量的冗余問題,而且隨著事業單位運營規模的擴大,單位內部的信息數據規模也會逐步擴大,導致事業單位的數據核算工作更加復雜。因此,要用會計系統對海量數據進行處理[3]。
(四)加強管理會計人才隊伍的建設
管理會計的工作方法比較多,但是管理會計體系的建設受制于會計人才的能力和專業水平。事業單位要組織內部人員參與財務培訓,將新型的管理會計思想理念引入單位。事業單位可以與外部的財務培訓機構合作,聘請財務專家來單位講解會計的理論知識和會計方法,并開設專題講座,鼓勵職工積極學習。近年來,隨著國內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事業單位對復合型高端會計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財務人員不僅需要具備基礎的會計知識,了解事業單位的業務運作情況,并掌握一定的計算機技能和信息技術。只有大力提升會計人員的專業水平,才能使管理會計在單位內得到發展,提升事業單位整體的財務管控水平。
(五)管理會計與內控建設相融合
事業單位的管理會計體系要納入風控、預算管理、成本控制、績效考核等各項內容,并在此基礎上構建完善的內控體系。同時,管理會計的相關內容與單位的財務內控工作有一定的銜接,必須提高事業單位的內控執行力。設計內控機制后,要逐步推動管理會計工作的落實,并為管理會計提供更多的制度建設建議,促使財務部門的職工參與管理會計體系的建設工作。
管理會計體系要覆蓋事業單位的所有運營活動,內控制度是對事業單位的業務運作進行控制監督的工具。在管理會計工作中,風控成本管控和預算管理都要按照內控制度執行。因而,內控管理機制與管理會計體系是相輔相成的。事業單位要在業務運作的全過程和各個領域,編制執行手冊和流程圖。事業單位要大力倡導管理會計的理念,并營造相應的氛圍,抓好制度的實施和落地工作。在優化設計管理會計中的核算、預算、資金管理制度時,要以內控管理體系為準則進行優化梳理。
四、結語
近年來,事業單位加快了管理會計體系的建設,通過引入管理會計的理念和方法,轉變傳統的財務管理模式,使單位的財務工作得到了較大的改變。在推行管理會計體系時,事業單位要結合自身的經營狀況開展實踐研究,學習標桿單位的運營經驗。根據單位的實際經營狀況,應用管理會計機制,并搭建管理會計信息系統,保證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有較高的銜接度,鼓勵財務人員深入業務一線了解各類活動的開展狀況。單位的高層領導要為管理會計的落實,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人才支持,要給財務部配備專業的管理會計人才,提高整個事業單位的財務控制水平,要組織職工參與管理會計的培訓工作,轉變職工的思想觀念,讓職工學習更多的知識和技巧,促使職工將管理會計的方法應用到日常工作中,實現事業單位財務工作的轉型發展。
(作者單位為江西省鄧家埠水稻原種場)
參考文獻
[1] 黃迎春.淺析行政事業單位管理會計體系建設[J].中國國際財經(中英文),2018(05):75-76.
[2] 查良春.行政事業單位管理會計體系構建研究[J].時代金融(下),2018,000(005):285.
[3] 于春秋.行政事業單位管理會計體系構建[J].財會學習,2018(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