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化和旅游部成立以后,人們紛紛開始探索兩者融合模式的未來,在探索路上也作出了一些實踐,典型實踐代表有研學旅游以及民宿與網紅圖書館,且實踐結果很成功。這都有利于促進文旅進一步融合,促進文化與旅游部共同發展,也為公共圖書館在文旅融合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文旅融合的路還很長,需要處理好公共圖書館所承擔各種服務之間的關系。通過本文的介紹能為研究公共圖書館文旅融合的學者提供經驗借鑒。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文旅融合;典型實踐
國家文化部和旅游局機構改革標志著我國正式開始實施文旅融合,該措施正式落地于2018年4月8日,至此,中國“詩與遠方”可以同行。在當今互聯網時代,如何將公共圖書館與文旅融合在一起一直是我們關注的問題。我國圖書館與旅游萌芽期大致在1958年,那時有位學者伍永仁就提出了“組織讀書者旅游 搞活圖書館工作”;1995年就有學者王世偉提出要發揮好圖書館的旅游功能,發揮好圖書館資源的作用。從那以后,無數專家學者都在不斷對圖書館文旅融合進行研究、探索與實踐,希望能找到一條通往文旅融合的康莊大道。特別是最近幾年我國在文旅融合方面作出的實踐收獲很大,主要代表性實踐有民宿與網紅圖書館以及研學旅游等,這些代表性實踐取得的成果為今后人們繼續探索公共圖書館文旅融合提供了思路和啟示,接下來筆者便對這些典型實踐代表進行介紹,并分析未來文旅融合發展的道路以及意義,最后提出幾點有建設性的意見與建議,希望能供未來學者參考。
1 研究學習與旅游相融合
研究學習與旅游相融合可以簡稱為游學,旅游中伴隨著學習與研究,研究與學習中伴隨著和旅游,這種教育方式符合現代教育理念,將學習與游覽融合在一起,有別于傳統教學方式,這是一種時代發展的趨勢。在國外,如西方等國家就會利用這種研學旅游的方式教育學生,他們主要利用節假日時間組織學生開展相關活動,讓學生在玩的同時學習到知識,許多學生也養成這種習慣,在暑假期間主動參加社會活動豐富自己。隨著互聯網行業的發展,文化也得到了空前的繁榮與發展,各地圖書館掀起游學的浪潮,各大公共圖書館都組織學生前來學習已成為日常活動,例如湖北省、太原市以及濟南市圖書館,這些圖書館都是結合自身的優勢來開展各類游學活動,例如,戶外拓展以及綠色環保活動。這些活動還可以結合當地的相關部門一起舉辦,將學習和教育以及旅游緊密融合在一起。從目前來看,國家圖書館舉辦的“閱讀之旅”活動深受人們好評,得到人們普遍關注,影響巨大。
“閱讀之旅”項目有利于人們進行深度的閱讀知識以及體驗閱讀式的旅游,讓人們愛上閱讀,從閱讀中感受快樂,將閱讀、學習以及旅行之間緊密結合。在舉辦閱讀之旅活動的當天又舉辦了“閱讀之旅,北京中軸線”活動,該活動由著名地理歷史學家朱祖希先生帶隊,總共帶領了三十名讀者參加,旅游路線是從永定門至鼓樓,行程總共7.8千米,旅游過程中主要探尋北京傳統文化,體會北京的魅力,在游覽過程中,朱祖希先生為大家講述當初的歷史文化知識,登上鼓樓看中軸線時,大家便對北京中軸線有了總體上的認知。游覽結束后,大家繼續到周邊的咖啡廳舉辦沙龍活動,互相交流心得,這也算是對白天學習到的知識進行鞏固吧。
“閱讀之旅”的項目實踐獲得了圓滿成功,這給予了公共圖書館文旅融合提供了一個典型的例子,為接下來文旅融合奠定了基礎。2018年8月3日,國家圖書館舉辦了“文旅·融合·創新——首屆海淀區研學旅游季”文旅融合活動,參會人員積極展開討論與交流,主要針對的內容是師資培訓以及政策解讀等相關方面。這種做法既讓大家進行了旅游活動,又讓大家受到圖書館的熏陶,互相之間進行友好的交流,圖書館文旅融合是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符合社會發展的需求。
2 網紅與圖書館相融合
隨著社會不斷發展,政府和人民都愈發重視圖書館的發展,另外在社交平臺的作用下網紅圖書館便應運而生。
杭州圖書館便是在社交平臺的影響下成為網紅圖書館, “乞丐可以進圖書館”這句話在網絡上迅速傳開,頓時讓杭州圖書館變成網紅。自媒體時代的到來,網紅圖書館陸續出現在網絡中,例如,秦皇島三聯書店、揚州鐘書閣以及“籬苑書屋”。目前來看,文旅融合的典范圖書館是天津市文化中心圖書館,該圖書館改變了人們對圖書館傳統的印象,更多具有時尚元素,這有利于給予未來公共圖書館文旅融合一點啟示。天津市文化中心的圖書館數量較多,大致包括塘沽、漢沽、大港、塘沽少兒以及漢沽少兒圖書館,文化中心占地3萬多平方米,具有六層,總共藏有120萬冊圖書,深受大眾的關注,在中國各大媒體都有所報道,如《人民日報》、《環球日報》以及《每日郵報》等新聞媒體,該文化中心為全球人所熟知,這使得其向外開放10天訪問量就達到了20萬人,單純2018年春節就有6萬多讀者來過,而且直到今日網絡上熱度依然很高,開館這么長時間已經有了好幾百萬的游客到訪,這不僅讓這個圖書館更加具有名氣,而且讓這座城市被全世界所熟知。
3 圖書館和民宿相融合
隨著人們經濟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費觀念的改變,人們追求文化的過程越來越注重情懷和品味。我國越來越重視鄉村的振興問題,農村發展得越來越好,大家也更加愿意來到農村進行旅游,此時,民宿成為旅游業的新業態,政府也支持民宿的發展并撥資金扶持,民宿將成為未來旅游業發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圖書館也可以與民宿相結合,將圖書館搬進民宿中來,為游客提供一個既可以閱讀又可以休息、旅游與交流的地方,這受到了大家一致好評。目前最成功的案例當屬浙江桐廬圖書館,已經成為民宿圖書館的典范。
浙江省云和縣圖書館根據當地旅游業的特點,采取各種形式大力發展民宿,且定期對民宿書吧中的書籍進行更換,滿足人們的閱讀需求,2017年民宿圖書館接受了15000多冊圖書,2016年3月打造了不同類別圖書1200本,雜志20本。民宿圖書館定期還開展各種豐富的活動,吸引更多的游客,也受到游客的好評。
4 公共圖書館文旅融合的前景
我國文旅融合的探索之路很遙遠,也獲得了一些成績和經驗,在新時代,為滿足人們多樣化需求,文旅融合仍然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建立商業生態鏈,圍繞著公共圖書館展開,公共圖書館是國家資產,具有公益性質,人人都可以享用,具有平等性,如果能在其基礎上開發商業價值,更大程度上激發人們開發各類文化產品,打造文旅融合的生態鏈,這不僅給人們一種不一樣的文化盛宴,而且有利于加速文旅融合的進程。第二,將圖書館的旅游魅力開發出來。根據文化和旅游部與財政部共同做出的有關公共圖書館服務方面的新規定,公共圖書館可以在不破壞最原始服務功能的基礎上,可以打造和開發更多的品牌服務以此來吸引更多的游客來享受文旅融合的成果,另外,還可以更大程度上發揮圖書館的價值,讓其成為城市的名片,豐富城市文化底蘊。
5 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在文旅融合上做出了積極的探索與努力,積累了一些經驗,這有利于我國繼續向著文旅融合道路發展,筆者主要研究了三類公共圖書館文旅融合的典型案例并進行分析,本文的研究主要是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為無數探索圖書館文旅融合者提供思路和經驗借鑒。
參考文獻
[1]劉倩美,劉國平,王明.我國公共圖書館少兒服務立法研究[J].圖書館建設,2020(1).
[2]張軼.國外公共圖書館業務規范概覽[J].圖書館建設,2019.
[3]馮佳.公共文化服務標準中的公共圖書館[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6(3).
[4]金玉萍.《公共圖書館業務規范第2部分:市級公共圖書館》的基準性特點分析[J].圖書館建設,2019(4):20-23.
[5]成雨竹.公共圖書館少數民族文獻服務研究[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9(05).
作者簡介
樊佳琦(1984-),女,漢族,山西省圖書館館員,碩士,研究方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古籍版本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