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歐美發達國家的消費金融業務發展較早,消費金融市場比較成熟。本文以美國、英國為例,分析兩個國家消費金融的發展狀況,然后分析我國消費金融市場的發展狀況及現階段存在的問題,最后結合國外消費金融發展的成功經驗,提出一系列建議。
關鍵詞 消費金融;國際對比分析;消費金融公司
歐美發達國家的消費金融業務無論是在商業模式、盈利模式,還是征信模式等方面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對我國消費金融市場的發展具有借鑒意義。美國是消費金融業務發展比較領先的國家,消費信貸產品多種多樣、消費信貸機構多元化、征信體系比較健全、行業自律組織相對成熟。英國消費金融市場的主要特點是消費金融業務由商業銀行主導,信用卡模式比較單一。
一、美國消費金融市場的發展狀況
在信用卡的發卡機構方面,美國的信用卡發卡機構比較多元化,信用卡產品存在差異。美國的信用卡發卡機構由傳統的商業銀行和各行業占主導地位的新型金融機構組成,有美國銀行、花旗銀行、摩根大通等傳統商業銀行,也有新興的零售金融公司。與美國相比,國內信用卡的發卡機構僅局限于部分商業銀行,美國的信用卡機構更多元化,可以為不同信用等級的消費者提供服務,擴大了消費者的覆蓋面,能有效地提高消費金融的服務質量。將美國和中國的情況進行比較,可以發現,在發卡機構方面,中國主要是商業銀行;美國有商業銀行、信用社、儲蓄機構、實體企業下屬金融機構。在信用卡產品類型方面,中國主要是標準信用卡、聯名信用卡;美國信用卡的分類有標準信用卡、行業特定信用卡、品牌商店專屬信用卡等。在覆蓋面方面,中國覆蓋面小、同質化嚴重;而美國覆蓋面大、針對性較強。在盈利機制方面,中國的盈利機制是銀行通過利息收入盈利,返傭收入占比較小,合作以聯名卡形式為主;美國是發卡機構為消費者提供優惠服務,提高商戶銷量,商戶將利潤以返傭金等形式返還給發卡機構。在營銷策略方面,中國發卡機構與商戶合作動力不足,積分、優惠活動相對較小;美國的發卡機構與商戶合作比較緊密,積分、優惠活動相對靈活。
在服務客戶類型方面,美國的消費金融業務是為了擴大商品銷量、獲取利益的廠商向公眾發放消費貸款產生的。目前美國消費金融公司的目標客戶群體主要是有穩定收入的終端消費群體,還沒有穩定經濟收入的畢業生只能通過信用卡的方式滿足自己的購物需求。年輕家庭的消費大于現階段的存款儲備,且由于年輕人工作時間短,從商業銀行獲取貸款的概率比較小,只能通過消費金融公司滿足自身的消費需求。美國消費金融公司面向這類客戶提供各種與消費者生活相關的消費金融產品,如大學生助學貸款、汽車貸款和醫療貸款等。
在監管環境方面,美國消費金融市場的監管比較寬松。一方面,美國消費金融公司的資金來源并不是吸收投資者的存款,因此消費金融公司并不受相關銀行體系法律的制約,其監管的主體是政府。另一方面,消費金融公司的經營業務及經營的產品類型也不受相關法律的嚴格管制,所以消費金融公司可以用更加靈活的方式為公眾服務。
在信用體系建設方面,美國消費金融市場迅速發展的根本保障是完善的信用信息服務體系。Equifax(艾貴發)、Experian(益博睿)和Transunion
(環聯)三家信用報告機構與小型消費者信用服務機構共同組成的個人信用體系,幾乎擁有全美所有人的數據信息,構建了強大的企業信用征信評估系統。征信機構和授信機構相互作用形成良好的互動機制,當征信機構質疑某一消費居民的信用時,可以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不經過個人允許,從授信機構、政府及其他渠道獲取個人信用信息。完善的信用體系為消費者的消費信貸提供了風險保障,當個人或企業存在失信行為時也將受到嚴厲的失信懲罰。
二、英國消費金融市場的發展狀況
歐洲的消費金融業務起步晚于美國,經過長時間的發展,歐洲已成長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消費金融市場。歐洲的消費金融在業務發展和監管方面也擁有比較豐富的經驗。如歐洲跨國汽車的消費金融公司發展得比較成熟,不僅提供汽車消費信貸,甚至允許消費者免費使用一年。本文以英國為例,詳細闡述歐洲的消費金融發展狀況。
在服務客戶方面,英國消費金融公司的營銷模式主要分為直接和間接兩種。直接營銷是指消費金融公司直接對接客戶,采取這種模式的消費金融公司的分支機構也比較多。另一種營銷方式則是通過零售商或經銷商發展客戶,消費金融公司和中介機構合作,由中介機構尋找客戶,拓展目標群體并向其提供消費信貸。
在監管環境方面,英國是歐洲消費金融市場規模最大的國家,擁有完善的法律法規。英國消費金融長期穩定發展的基礎是《消費信貸法》,它發揮的一系列作用促進了英國消費金融市場的發展。《消費信貸法》于1974年頒布,經過不斷修訂已形成比較完善的信貸規則。首先,該法明確規定消費信貸限額1.5萬英鎊。其次,明確了牌照制度,從事消費信貸業務的金融機構必須取得相應的牌照,否則不得經營業務。最后,該法禁止消費信貸廣告,不可使用推銷員等營銷制度,消費信貸機構必須嚴格遵守廣告的真實原則。相比之下,中國的消費金融市場發展較晚,2017年才逐步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與英國的消費信貸的立法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對比英國的《消費信貸法》和中國目前的消費金融相關政策,可以發現,在限額方面,英國限額1.5萬英鎊,中國對此則無明確的法規政策。在資質方面,英國有明確的牌照制度,中國雖無明確規定,但強調貸款資質,銀行、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網絡小貸、線下小貸普遍被認為具備消費信貸資質。在冷靜期方面,英國設置7天冷靜期,中國也無明確法規政策進行約束。在營銷方面,英國有廣告營銷規范,中國無明確法規政策。
三、我國消費金融市場的發展狀況
我國的消費金融服務機構呈多元化發展趨勢,金融產品突破單一化發展局面。近年來,居民消費需求的不斷增長,帶動了我國消費金融市場的發展。同時,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促進了消費金融行業的不斷發展。
2009年以來,各種新興的消費金融公司逐步發展起來,電商平臺及網絡小貸金融科技公司的加入,使我國的消費信貸服務機構日趨多樣化。消費金融產品也呈現出多樣化的發展趨勢,從最初的住房貸款、汽車貸款等傳統的信貸產品到螞蟻花唄、唯品花、京東白條、商品免費分期付款等多種創新型的消費信貸方式的出現,居民的生活更加便利了,這進一步推動了信貸市場的多樣化發展。
由于我國的消費金融機構既有持有拍照的正規金融機構也有未持牌的金融機構,所以在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方面存在漏洞。一些消費金融機構為了獲取高額利潤,不按照合法的程序開展業務,違反法律規范,提高信貸利率,變相提高客戶獲取信貸的成本。當消費信貸逾期時,不當的催款方式可能導致消費者的私人信息泄露,但即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遭到侵犯,也沒有有效的、可以解決問題的方案。這些現象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我國消費金融市場的長期穩定發展。
在征信體系方面,良好的個人征信體系有利于消費金融機構避免因信息不對稱而產生信貸風險。目前,我國個人征信體系的發展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覆蓋群體依然不夠全面。個人征信信息系統只有商業銀行、有牌照的金融機構才有權使用,無牌照的部分金融機構不能使用該系統,因此這部分金融機構無法準確掌握信貸借款人的相關信息,可能導致多重借貸、過度授信的情況出現。個人征信系統的不完善加大了信貸市場的違約風險,不利于消費金融市場的發展。
在監管方面,我國的監管體系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完善,但并未覆蓋消費金融行業的各個方面,特別是互聯網消費信貸領域P2P網貸平臺。相關數據表明,截至2018年,P2P停業及問題平臺占據總體的30%左右,P2P平臺經營規范程度相較于持牌消費金融機構而言非常低,違約情況十分常見。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互聯網與消費金融行業融合發展。在此基礎上,創新型的信貸產品也越來越豐富,若缺乏嚴格有效的監管,違約事件、監管套利等現象將愈演愈烈。
四、國外消費金融發展的成功經驗對我國的借鑒意義
第一,要完善信用制度。國外的消費金融市場之所以能夠得到有效持續的發展,是因為消費金融市場存在完善的信用制度和健全的法律體系。歐美等國家的消費金融市場已經構建了比較發達的社會信用管理體系,有些經驗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在征信體系建設方面,要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建立符合我國實際的征信制度,可以以央行的信用數據庫為核心,引領其他的征信服務機構,使征信體系的建設更加規范。在征信數據完整程度方面,可以依托現階段快速發展的互聯網技術,用合法的方式采集各類互聯網用戶的信息數據,完善個人多方面的信息,擴大征信系統的覆蓋面,建立更加完善的征信系統。
第二,要完善監管制度。嚴格的外部監管可以防范信貸違約風險。消費金融市場的持續健康的發展離不開適度有效的外部監管。首先,可以設置嚴格的消費金融公司的準入條件、設置合理的監管指標、采取有效的監管手段。在消費金融公司的設立方面,設置最低的資本限額,并對從業人員及風險控制作出合理規定。由于消費金融公司的資金來源并非吸收存款,因此公司資金流動性較差。同時,由于消費信貸多數為擔保抵押的貸款,違約風險較高。因此,應當提高這類消費金融公司的本金,并要求這類機構披露相關信息。最后,要對取得消費信貸的客戶的信用狀況的進行評估,消費金融公司可以根據央行的個人征信系統或金融機構已有的相關數據對客戶的信用狀況進行評估。如果該消費信貸客戶從未申請過貸款,則應采取靈活的方式搜集該類客戶的相關信息,建立全面的客戶信用體系和審核系統。
第三,要準確定位客戶群體。客戶群體的準確定位,是消費金融公司持續健康發展的前提。商業銀行的目標客戶群體一般是中高端消費者,而消費金融機構與之相反,一般關注中低端收入客戶。這類消費群體沒有較高的收入,工齡比較短,家庭儲蓄額不高,也不具備可抵押的資產,難以獲得商業銀行的信貸。但比較重要的一點是,消費金融機構預期這類消費者未來有比較穩定的收入,所以才會給他們提供貸款服務。
第四,要完善法律法規體系。發達國家的消費金融市場之所以發展得比較成熟,是因為有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英國消費金融行業持續健康的發展就得益于嚴格的消費信貸法律。完善的法律體系不僅能為消費金融服務機構提供保障,也能保障貸款者的合法權益。我國應結合消費金融市場的發展,在已有的消費信貸法律的基礎上,逐步完善消費金融法律體系。
(作者單位為上海對外經貿大學)
[作者簡介:谷培培(1995—),女,山東菏澤人,上海對外經貿大學金融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市場。]
參考文獻
[1] 劉丹.消費金融發展模式的國際比較及借鑒[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1(01):27-32+43.
[2] 祝紅梅.中國消費金融市場發展概況[J].消費經濟,2011,27(03):31-3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