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蒼
摘要 內部審計是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有企業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進一步深化改革過程中承擔著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到調結構、穩增長、轉型升級的“新常態”背景下,企業的發展和管理已經由過去的粗放型向精細化轉變,企業管理水平和質量直接影響著經濟效益的創造和價值增值的實現。國有企業也越來越重視內部審計,通過構建完善的內部審計體系,開展高效的內部審計工作,也能夠提高國有企業風險管控的能力和企業管理效率。本文通過國有企業風險管理的視角,研究并提出國有企業內部審計體系的構建,對國有企業風險管理與內部審計具有一定的實踐意義。
關鍵詞 風險管理;國有企業;內部審計體系
一、風險管理和內部審計的概念
2004年9月,美國COSO委員會在《內部控制整合框架》的基礎上擴展形成了《企業風險管理整合框架》(COSO-ERM),為現代化企業風險管理工作提供了一個相對全面的指南。2006年6月國務院國資委又發布了《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指引》。基于COSO框架及《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指引》,企業風險管理主要是指企業圍繞總體經營目標,由企業治理層、管理層和每個員工參與,通過在企業經營管理的各個環節和經營過程中系統、持續地執行風險管理措施,將企業風險控制在風險容量以內、增進企業價值的過程。企業風險管理貫穿企業發展的始終,最終目的是為實現企業的總體戰略目標尋求風險優化措施。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變革,企業之間的競爭也不斷加劇,企業所面臨的風險也多種多樣。如何有效地識別、評估和控制風險成為企業管理必須面對的問題。企業需要仔細分析和研究導致風險發生的各種因素,針對這些風險的可能性進行防范與控制,才能減少企業損失,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下來。
近年來,隨著我國國內經濟結構轉型,企業內部審計的方向也由合規導向型向管理導向型轉變,內部審計重點由財務審計為主向財務審計與管理審計并重轉變。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在企業風險管理中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
企業內部審計是組織內部的一種獨立客觀的監督、評價和咨詢活動,它通過系統專業的方法對企業經營活動、風險管理、控制和治理過程的有效性進行評價,以促進組織目標的實現。
二、內部審計對國有企業風險管理的作用和意義
(一)內部審計是實施國有企業風險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企業所開展的內部審計工作,實際上既屬于企業風險管理的重要工作內容,也屬于企業風險管理體系中內部監督和控制的關鍵環節。通過實施內部審計,可以協助企業識別和評估重大風險,并就審計過程中發現的風險隱患、風險事項提出合理的風險管控建議,對國有企業改善風險管理、降低企業風險做出重要貢獻。同時,在內部審計實施過程中,還可以對管理層的風險管理流程效果和效率方面進行檢查、評價、報告和提出審計建議,幫助國有企業識別、評價風險并實施風險管理方法。
(二)內部審計可以完善風險管理體系、提高管理效率
內部審計在國有企業風險管理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風險管理是一個系統的、持續的過程,對風險的控制和防范需要從整體出發。而內部審計就是從企業整體戰略高度出發,從企業全局角度獨立、客觀地管理風險,正確識別和評估風險,并及時建議企業及相關部門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因此,開展良好的內部審計工作,能夠幫助企業進行管理體系的完善。企業內部審計工作質量的提升,也能夠使企業擁有更為完善的風險管理系統。而更為重要的是,強化內部審計,提升企業風險管控水平,能夠為國有企業管理者提供更為全面的決策依據,從而提高管理效率。
三、國有企業內部審計體系構建
(一)治理層面保證內部審計的完全獨立
獨立性是企業內部審計的靈魂。內部審計能否真正發揮出檢查、監督、評價和咨詢職能,取決于內部審計是否具有獨立性,沒有在形式和實質上獨立的內部審計是不完善的,無法發揮其應有的職能。我國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實施過程中仍然存在獨立性缺乏的問題,比如內部審計在企業中定位不夠高,由財務部分領導分管等等。因此在進行審計的時候受到的制約和影響較大,導致企業的管理和運行出現問題。
內部審計工作需要堅持獨立性原則,審計目標的實現需要依靠審計人員的獨立性。要調整優化國有企業內部的審計機構,使其朝著獨立化的方向發展。在內部審計機構的設置上,不能使內部審計機構隸屬于或平行于企業財務部門和其他職能部門。建立并完善董事會下設的內部審計委員會制度,內部審計機構應當下設于公司內部審計委員會,直接由內部審計委員會管理。企業內部審計機構在公司董事會和內部審計委員會的授權下,開展內部審計工作,向其報告,對其負責。同時還要保障審計人員的獨立性,內部審計機構必須有專職的審計人員,不能由其他業務部門,特別是財務部門人員兼任。在國有企業集團中,內部審計應該由集團公司統管,內部審計機構設置在集團層面,盡量減少內部審計部門與被審計單位之間的經濟聯系。
(二)建立多維度的內部審計工作及報告體系
隨著近年來國有企業改制、改革工作的推進,國有企業已經實現了以資本為紐帶,通過市場經濟形成了具有較強競爭力的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甚至于跨國經營的大型企業集團。國有企業公司治理、風險管理和規范運營已經越來越重要。因此,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工作內容及報告體系應該是立體的、多維的,不能僅停留在對財務的檢查和監督層面。
首先,內部審計工作的定位要從單一的財務檢查和監督轉向提升企業價值、服務企業總體目標。內部審計的目標也要從查錯糾弊向公司治理審計、內控評價、風險評估和建議轉變。
其次,在內部審計工作內容和內部審計報告方面,要從財務收支、經濟效益審計向內控審計、風險管理審計等方面延伸和覆蓋。既要注重面,如對國有企業及下屬單位開展財務收支審計、經濟效益和經濟責任審計、內部控制審計、風險管理審計等;又要注重點,如建設工程項目審計、“三公”經費審計、材料采購審計、銷售收款審計、信息系統審計、招投標管理審計等專項審計。
再次,在內部審計工作的方式上,應該由過去的結果審計方式向全過程審計方式轉變,注重內部審計工作的事前調查和評估、事中監督、事后跟蹤。將內部審計工作重心前移,注重預防,幫助國有企業評估風險、查漏補缺、改善內部治理和經營管理,以加強企業的風險管理和控制,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三)培養高素質的內部審計人才隊伍
內部審計工作的開展和審計工作質量的提升,離不開內部審計人才。因此有必要培養一支高素質的內部審計人才隊伍。一方面,在內部審計專業人員的選拔上,要求必須熟悉企業經營業務和管理模式,具備一定的工作經驗,并設置嚴格的考核機制,篩選專業人才;另一方面,企業應當對內部審計人員開展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訓和后續教育,促使他們不斷學習新的會計準則、審計準則和法律法規等,注重審計人員專業能力的培養和提高。由于經濟業務越來越復雜,國有企業所面臨的風險也更為多元化和分散化,企業應有意識地培養現代化新型技術人才,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的專業能力和創新能力,以便應對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
(四)內外結合,利用好外部審計工作
為了進一步完善內部審計準則體系,指導內部審計實踐,中國內部審計委員會于2019年發布了《第2309號內部審計具體準則——內部審計業務外包管理》。進一步規范了內部審計業務外包行為。國有企業內部機構應該綜合考慮并選擇符合資質和要求的第三方機構(如會計師事務所、咨詢機構等),將部分內部審計業務委托給第三方機構審計。外部審計機構擁有大量會計、審計、管理咨詢、資產評估、稅務服務、工程技術、法律等領域的專業人才,內部審計外包能有效改善內部審計工作的質量。同時,也能使內部審計人員有機會與外部審計專業人才進行充分的交流,為內部審計帶來嶄新視角,拓展內部審計人員的視野,轉變傳統的審計觀念。內部審計和委托第三方機構審計的有機結合,可以提升內部審計效率和質量。
四、結語
本文從國有企業風險管理的視角出發,對國有企業內部審計體系構建進行了詳細分析。首先詳細介紹了風險管理和內部審計的概念,其次針對內部審計對風險管理的作用和意義進行了分析,最后針對國有企業如何構建內部審計體系提出了具體的措施和建議。希望通過本文的分析,能對國有企業構建內部審計體系、提升風險管控水平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作者單位為大華會計師事務所)
參考文獻
[1] 曹婷婷.內部審計對于企業風險管理的作用研究[J].財會學習,2017(12).
[2] 姜盛偉.集團公司內部審計體系的構建[J].財經界(學術版),2012(03).
[3] 霍雅雯.淺談國有企業內部審計體系的建設[J].會計師,2019(08).
[4] 李曉晨.國有企業內部審計風險管控探究[J].會計師,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