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素萍 田苗
摘 要:在知識經濟時代,圖書館開展基于個人知識管理的知識服務符合圖書館關于知識中心、學習中心的使命定位。結合圖書館“知識部落”服務平臺實踐,指出圖書館開展基于個人知識管理理念的用戶服務,能夠提升服務水平和館員職業素養,可以在知識檢索發現、知識情景和交流平臺的創建以及提高知識管理意識和技能等方面為用戶提供幫助,可以從發掘服務用戶、發掘知識資源、創新服務形式3個方面開展用戶服務工作。
關鍵詞:圖書館;管理;特點
本文以圖書館管理系統數據為案例呈現出來,從不同角度分析了館藏數據變化情況,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讀者在不同時期的借閱行為,可以指導圖書館的文獻資源建設和讀者服務工作,從而促進圖書館長期穩定發展。
1 公共圖書館知識管理的基本內涵
知識管理作為一種嶄新的管理方式,是組織通過利用相關技術和方法對知識獲取、創造、組織、轉移和應用的過程進行系統化管理,以實現知識創新和知識增值的目標,從而來改善組織績效并保持組織持續競爭優勢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知識創新和價值增值是終極目標,相關信息技術和方法是手段,知識是管理對象,人是核心。公共圖書館作為典型的人類知識聚集地,知識管理理念的運用,將是其管理方式的一次重大突破。其中,顯性知識是指館內各種紙質文獻資源(期刊、報紙、參考工具書等)和數據庫資源(CNKI、萬方、維普等);隱性知識是指館員獲取、分析、挖掘、利用信息資源的能力和經驗,關乎到對人的管理。可見,公共圖書館的知識管理將不僅僅是簡單地對知識本身進行管理,而是將對知識本身的管理和對人的管理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為讀者提供更高質量的知識服務。
2 圖書館管理的特點
2.1 組織性
圖書館管理的組織性,一方面指的是圖書館管理活動總是通過一定的組織(如學校圖書館、科學圖書館、企業圖書館、公共圖書館、工會圖書館等)進行的,這種組織是由進行管理活動的人所組成的一個有序結構。組織既是管理的主體,因而任何圖書館管理都是由一定的組織機構(即特定的圖書館)去進行的;同時,組織又是管理的對象,因為任何圖書館管理部是對一定組織(即特定的圖書館)的管理,孤立的個人,離開了一定組織的人,是無所謂圖書館管理的。另一方面,它指的是圖書館管理活動本身就是一種組織活動,這種組織活動得分散的資源如人力、物力、財力、信息等資源組合起來,形成一個穩定的、能夠不斷根據客觀環境的變化而進行調整的物質和社會雙重結構的過程。這種組織過程既把各種離散的、無序的事物結合成一個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管理組織系統,這是圖書館管理活動得以進行的物質和社會實體;同時又能不斷地根據變化著的外部和內部情況,對管理活動的各種要素之間的關系進行調整,以尋求相適應的最佳的物質與社會的匹配關系,使圖書館系統朝著管理的目標運動。
2.2 創新圖書館管理機制
圖書館要向智能化發展,還應建立相應的智能化圖書館管理機制。首先,智能圖書館應根據智能技術給圖書館管理和服務帶來的變化,遵循智能圖書館發展的基本規律,建立一套適應智慧化圖書館發展的管理機制。可以借鑒國內外先進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模式,研究制定相應的規范和標準,為智慧圖書館健康發展保駕護航,提高智慧圖書館建設的服務效能。圖書館應發揮智能化技術的優勢,密切關注讀者需求,深入研究了解讀者的閱讀喜好和習慣,建立個性化服務、精準化服務機制,為讀者構建智能化的信息傳播平臺。同時,圖書館應建立智能圖書館管理與服務評價機制,綜合分析影響智慧圖書館管理與服務效能發揮的逐項要素,設計科學合理的評價指標體系,研究制定評價標準。通過評價考核及時發現智慧圖書館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不斷修正偏差,保證圖書館智能化系統運行高效,取得應有的建設效益。
2.3 提高用戶知識管理意識和技能
知識的學習和創新是人腦中產生新知識的過程,學習者在頭腦中主動地構建知識意義的過程,就可以看作是知識的創新行為。知識的創新并不是一個獨立的過程,在知識管理的各個過程中,都可以產生知識的創新。例如,在知識梳理過程中,或許會有新的感悟,產生“溫故而知新”的效果。人們在生活工作實踐中、在閱讀學習中、在交流討論中,都可以冒出靈感的火花,產生知識創新。就個人知識管理的過程而言,知識創新只是第一步工作,更重要的是要把產生的新知識記錄并整理,形成體系,與原有知識體系建立聯系或進行融合,這樣才能實現個人知識的不斷更新進步,從而實現個人的發展。
2.4 資源
1)資源是圖書館重要組成部分。科學合理的采購原則主要以學校的專業設置和讀者的閱讀傾向為主,適時調整不合理的館藏結構。采購人員做到既要滿足于讀者所喜歡的暢銷文藝類圖書的購買,也要滿足師生學習和教學科研需求的文獻。2)依據圖書老化規律和讀者借閱規律,制定出圖書剔舊標準。對于借閱量低、過于陳舊、學術價值低、時效性強的圖書,及時做好剔舊工作,建立不同級別的書庫,以此滿足少數讀者需要。3)文獻資源實施藏、借、閱管理一體化模式,最大限度地方便讀者,這就要求文獻編目人員做好館藏文獻信息和位置的詳細揭示;讀者服務人員既要保證館藏新書及時上架,又要做好文獻的導讀、咨詢和宣傳服務工作,指導讀者查找文獻方式方法,使讀者能夠快捷查找到所需文獻資源并流通到讀者手中。
2.5 塑造隱性知識共享的良好環境
隱性知識存在于組織成員的腦海中,其特點是難以用語言表達且不易被他人所理解和掌握,將隱性知識顯性化并轉化為組織所共享的知識,是知識管理的重要目標。組織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對組織成員的行為活動發揮著潛在的指引作用,塑造一個能夠促進學習、交流隱性知識的文化環境,對于誘發主體知識共享行為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時,隱性知識顯性化受主體知識共享意愿的制約,主體出于競爭對手的原因往往選擇對自身所擁有的隱性知識進行保護而不愿意進行知識共享,以防止自身獨特價值的喪失。因此,公共圖書館要制定相應的個人知識產權保護措施和激勵機制,塑造出館內成員進行知識共享的制度保障環境,讓館內成員感受到與他人共享知識不會對自身的發展造成威脅,相反能夠在貢獻知識的過程中得到相應的尊重和回報。只有這樣才能使館內隱性知識共享變成館內成員的自發行為,從而實現公共圖書館知識管理隱性知識顯性化、共享化的目標。此外,公共圖書館還要搭建隱性共享平臺,從而為館內成員進行知識交流、共享提供途徑,如舉辦論壇、經驗分享交流會等。
3 結語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圖書館向智能化轉變已經成為時代的要求。圖書館引進了智能化設備,并不等于就建成了智能化圖書館,更不能稱之為智慧圖書館。只有充分開發圖書館智能設備、智能技術的功能,不斷優化圖書館的管理與服務,不斷提升圖書館為讀者服務的智慧化水平,讓更多的讀者感受到現代信息技術給他們帶來的便捷高效,才能說智慧圖書館建設趨近了既定的目標。當前,很多圖書館都引進了智能化設備,都在探索圖書館智能化的管理模式,積極探索圖書館轉型發展的路徑,愿以上拙見能給大家以啟示。
參考文獻
[1]李詠樂.香港智慧圖書館管理模式和調查發展關鍵研究[J].蘭臺世界,2019(7):127-130.
[2]盧巖濤.現代化圖書館發展管理的智能化路徑探討[J].黑河學刊,2017(1).
[3]胡昊.圖書館管理信息化建設的現狀、問題與對策探析[J].科學與信息化,2019(7):175-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