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古籍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古典文獻的價值是無價的且不可衡量的。公共圖書館法中指出保護古籍應遵守檔案法和文物法的有關規定。在妥善保管古籍的基礎上還要對古籍進行開發利用,本文分析了古籍的價值作用,闡述了保護古籍與利用古籍之間的關系,并對公共圖書館法中的古籍利用和保護方面面臨的問題,提出了有效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古籍;保護與利用
古籍文獻記錄了中華民族上千年的文化底蘊與歷史演變,其價值意義的多重性不容小覷。五千年的發展史,期間不同時代的經濟政治文化與社會發展基本情況皆收錄于古典書籍中,在文化的發展與傳承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所以當代的公共圖書館肩負著重大的使命與責任。保護管理好古籍文獻,使其最大程度的繼續為當即社會做出貢獻。
1 古籍的基本概念
古籍的概念分狹義和廣義兩種,狹義的古籍是指從唐代雕版印刷以來的以前產生的寫本和印本,我國自從有印刷術以來,古人用漢字寫作的活體本、稿本、刻本的總稱,并不包括甲文或金文拓本,也不包括魏晉南北朝、隋唐寫本。而廣義的古籍一般包括唐宋以來的雕版印刷品,甲骨文拓本、簡牘帛書、青銅器銘文等,產生的內容主要反映和研究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典籍和資料。人們所說的善本又稱為珍貴古籍,它是我國文獻資料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獨具特色,藝術性非常強。同時具有學術資料性和歷史文物性的突出特點。
在華夏大地漫長的發展歷史中,有不少的優秀古典文獻不可避免的丟失,減少。有的甚至逐漸變成獨本、孤本。據有關部門統計,目前我國的古典文集數量僅有數千萬冊,其分別儲藏在公共圖書館、專業圖書館、高校、博物館、民間及寺廟。古典文學的地位如瀕臨滅絕的一級保護動物一樣,甚至還要高,因為其具有不可再生性,他的價值往往會隨著時間的流逝不斷上升,有不菲的意義價值。我們加強對古典文學的保護意味著對歷史文化的尊崇,所以當下我們強調呼吁相關部門加強對古典文獻的保護,其利用也顯得尤為重要[1]。
2 關于古籍保護與利用的關系
1)古籍文獻的價值意義。古籍文獻不只具有一種價值,它價值可以有多種形式。這就是所謂的古籍價值的多重性,不僅要保存好文物的價值,更要對具有多種價值意義的古籍盡到物盡其用,深刻挖掘古籍的藝術價值讓先輩嘔心瀝血創作出來的文學作品在文化發展的今日依然灼灼生輝。這才是古籍帶來的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古籍文獻價值不單單存在于表面形式,其內涵才是最值得人深刻探索的,就古籍本身而言,他帶來的精神價值要遠遠大于經濟價值。產生于民國以前甚至有著幾百年歷史的文獻,記錄著歷史流轉的方方面面,對歷史的學術研究也有巨大的貢獻。如果有的書籍印刷水平精湛,字體雕刻細致,再加上精美的裝幀技術,其具有的藝術價值更高。
2)古籍的保護與利用并重。對于古籍來說,利用是建立在保護之上的,雖然利用是實現文獻價值的最終目的,但如果文獻得不到很好的保護,就談不上對其的利用了。保護這些瑰寶是為了能夠很好的利用他帶來的價值,更好的進行挖掘探索,理解其中的文化內涵,做到古為今用。如果文獻只是將其進行保存,不談利用的話,那么上千年的文化精髓將無人翻閱無人贊嘆,無人傳承。再高尚的書籍也黯淡無光。因此,對于古籍,我們不能提倡“藏而不用”也不能因用而使古籍遭到破壞,這是不能接受的[2]。
3 古籍保護與利用面臨的主要問題
1)古籍書庫借閱制度不完善。目前多數公共圖書館對藏書要求都有嚴格的規定,例如:進入圖書館要出示身份證件,禁止對文物進行復印拍照等,只能進行一些紙筆記錄。這些制度雖然遵守了對古籍讀書保護的規定,但是無法對古典文學進行傳承,分享。與傳播文化宗旨相違背,也使一些對古典文學的愛好者和研究者失去閱讀的機會。阻礙了傳統文化發展和傳承的道路。
2)從事古籍的工作者缺乏專業素養。圖書館內對古籍的工作主要包括管理,修復及開發。由于古籍不同于普通書籍,其的特殊性對管理者的專業要求相對較高,工作人員不單具備豐富的經驗,及檢查,編目,著錄等一些基本知識,還要熟練掌握目錄學、版本學、古漢學和文獻學等多方面的專業知識。由于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對古籍的保護和利用提起重視,導致目前為止,這方面專業素養的人才缺失。
3)古籍文獻的保存難以達到條件。古籍文獻的特殊性導致其管理難度的加大,對儲存條件的要求也十分苛刻,要求儲存環境恒溫恒壓,避光避濕,防塵防蟲等。公共圖書館應按照國家規定的古籍儲藏條件進行儲藏如空氣凈化,溫濕度,防紫外線,書庫的建筑材料,和圖書館要具備的消防安防系統。而這些條件很多圖書館都不能滿足,資金受限,管理維護不到位都是限制因素。
4 加強古籍保護與利用的措施
1)加強宣傳力度,轉變陳舊觀念。思想觀念引導行為做法,當代圖書館要對自身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均免費開放資源的背景下,古籍既是圖書館免費向社會群眾免費開放的資源,也是圖書館的特色所在,更能為圖書館打造自身品牌。因此,公共圖書館應對古籍工作者進行定期培訓,轉變思想觀念,提高責任意識。還可以利用報紙,廣播或電子信息的傳媒方式,讓社會公民了解古籍文獻存在的價值,最大限度的發揮價值,盡量使用復制版或替代品進行閱讀。
2)爭取資金,改造藏書環境。儲藏和保護古籍的條件需要資金來做支持,資金不足,會影響整個圖書館的服務質量,同時也影響對古籍的保護和利用,足以引起相關圖書館的高度重視。在一定的資金支撐下,公共圖書館也可以像國家圖書館和上海圖書館一樣,獲得古籍使用的權利資源共享。這就要求,公共圖書館要努力爭取財務上的撥款,建設符合國家規定的藏書閣,在積極改善藏書條件的基礎下,必能如其所愿達其目標。還要注意的是,當圖書館不能順利運營下去的時候,要騰出備用資金用于古籍的修整和管理。
3)制定計劃,培養專業人才。保護與利用古籍,圖書館館員必須具備專業收集、整理、加工古籍文獻的相關知識。公共圖書館加強對古籍文獻館員進行定期培訓,均達到熟知如何保護古籍文獻,指導讀者如何閱讀古籍文獻,做到不破損,保存古籍文獻的完整閱讀,提高專業館員綜合能力,更好滿足古籍文獻供讀者查閱及利用資源。
公共圖書館建立專業古籍研究團隊、專家鑒定、專業收藏、專業整理、專業加工等,聘請古籍收藏愛好者共同參與研究,開拓推廣古籍的管理與開發利用,促使圖書館古籍保護和利用工作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4)完善借閱制度。公共圖書館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努力發現管理漏洞,不斷完善其管理方式。對古籍有更好的保護,如:積極開展古籍文獻普查,在基礎上編制目錄、索引、建立數據庫為讀者提供更便利的搜查途徑。根據實際情況完善安全管理措施,規范古籍的保護力度,與使用力度。在不耽誤讀者的閱讀和使用的情況下最大程度的保護古籍。這才真正的做到了古籍的保護和利用并行。
5 結束語
公共圖書館古籍的保護和利用是一項艱巨的系統性工作,需要社會人民的廣泛支持和古籍工作者們的不懈努力。我們只有嚴格意義上的對古籍保護與利用有清醒的認識,才能正確對其出現的問題采取應對措施,使古代文學在新世紀當中仍充當承載歷史文化的重要工具,為社會發揮更大的意義和作用價值。
參考文獻
[1]張斌.傳統文化形勢視角下關于《公共圖書館法》中針對古籍保護及利用的若干思考[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9,39(03):74-75+78.
[2]周剛志,王星星.中國古籍整理成果的著作權保護研究[J].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5).
作者簡介
郭爽,女,漢族,吉林敦化人,中級館員,研究方向:圖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