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宏盼
摘 要:對于建設工程來講,招投標工作是一項比較重要的內容,有些企業為了獲得經濟利潤,提高中標概率,會出現串標問題,擾亂了市場秩序,帶來施工的安全隱患。基于此,本文詳細分析了建設工程串標問題,并提出了相關對策,希望能夠提升建設工程的經濟效益。
關鍵詞:建設工程;招投標;串標
在工程建設中,招投標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體現著工程建設市場的規范性與透明性。在競爭愈發激烈的背景下,一些投標人會將法律法規拋在腦后,違反相關規則,出現了串標現象,以獲得中標概率。這種現象嚴重破壞了招投標市場的公平性,損害了其他企業的利益,因此,必須對這一問題進行詳細分析,加強監督管理,保證工程建設的良性健康發展。
1 串標的成因分析
1)施工企業的投機行為。一些企業存在比較嚴重的投機心理,沒有將注意力放在降低提升綜合實力上面,而是想通過不公平競爭,借助串標方式,謀取眼前的經濟利益,實現中標目的。在處理串標問題的時候,存在制度上、法律上和手段上的障礙,難以起到良好的懲治作用,所以,一些人員會放松警惕,通過鉆空子獲得機會,這是一種非常錯誤的行為。另外,有些企業經營困難,或者處在虧損狀態,為了獲得一絲機會鋌而走險,通過陪標,獲得一定的額外收入,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久而久之,陷入了惡性循環,加劇了市場的串標風險。
2)招投標市場不規范。當前,對于工程招投標工作,缺乏統一完善的機制,在管理方面存在較大漏洞,無法對串標行為進行嚴格約束。各個省市的工程市場情況不一,招投標監管體制也存在差異性,加上信用體制的不健全,無法形成統一的評標辦法,給了一些企業可乘之機。另外,對于招投標信息的公示和查詢,也不具備透明性,無法對其進行監督,在征信機制方面非常欠缺,難以對串標行為進行懲罰,更無法形成連帶效果。
3)貪污腐敗滋生。串標行為的泛濫,與其高額的經濟收益存在很大關聯。由于串標行為具有低風險性和隱蔽性,導致一些包工頭存在僥幸心理,無視相關法律法規,以身試法,通過串標獲得理想的經濟利潤,破壞市場規則。另外,少數領導干部未能樹立良好的法律意識,法治觀念淡薄,以權謀私,對招投標活動進行干預,對入圍單位進行內定,甚至在幕后直接干預操作,助長了串標行為的滋生,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外部原因。
4)市場監督不足。我國招投標事業起步較晚,在市場監管手段、監督力度等方面不足,或者及時監督,監督效果較差,難以對其進行有效約束。當前,對于招投標活動規范方面,執法隊伍不健全、經費不足、懲處力度不夠,很多方面得不到應有保障。在出現串標行為的時候,往往通過事后監管方式進行補救,具有較強的被動性,在相關監督規范未能發揮實效。另外,落后的監管手段、單一的監管模式、匱乏的執法尺度等,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執法監督力度,協調性較差,進一步加劇了串標現象。
2 治理“串標”現象的建議
1)建立健全招投標監管機制。當前,在工程建設方面,各項體制出現了改革,新舊交替時期,政府管理體制應積極改革和創新,針對招投標現狀,抓好管理的較差和重復現象,使其規范化和合理化。可以建設專業素質高、技術過硬的監管隊伍,加強制度建設,在經費、編制、人員等方面給予全方位保障,加大執法力度,提高整體的執法行政水平。與相關部門進行聯合,重視執法檢查工作,安排專業人員進行監督,保證執法的科學性。在制度建設方面,需要建立健全投訴處理機制和政監管體制,及時了解相關信息,獲得及時反饋,整合有用資源。將招投標統計、招投標平臺、公示制度、監督機制等進行統一,完善專家和招投標信息網絡,將政府監管體制的細節進行合理把握,理清其中的要點,使正度監管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2)對評標辦法進行完善。低價評標辦法,應明確評標基準價,結合工程項目的規模和進度,與市場競價相互結合,做出最科學的評標定價,使其處于最佳范圍內,減少出現的誤差,在執行的基礎上進行完善。需要注意的是在,基準定價應以社會平均先進水平為參照,高于這個價格,將浮動系數值作為目標對象,隨機抽樣之后,對基準價進行評定,保證開標現場定價的合理性。為了提高中標率,可以積極推行合理低價法,把握標底和標價之間的關系,對其關聯度進行把控,對投標人進行引導,重視工程量的分析和施工組織的設計,進一步提升自身的綜合實力。在完善評標方法的過程中,應意識到串標行為的危害,凈化投標者的思想觀念,將投標方案作為招標的重要標準,以此維護市場秩序,杜絕工程建設腐敗現象。
3)實行合理的串標案件查辦機制。加強各地招投標監管部門的聯系,各部門之間加強合作,實現資源共享、信息互通、機制共用,提高串標案件查辦機制的高效性,以更加便捷的方式對串標現象進行控制。在上下聯動的過程中,加大疑難案件的查處力度,加強紀檢監察部門和招投標監管部門的監督力度,相互合作,使查處案件機制能夠順利執行,得到有效保障。在案件查處的過程中,應將事實、證據等放在重要位置,理順辦案程序,借助信息網絡技術,提高辦案效率,切實提升案件查處能力。重視項目審批工作,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合理融入程度和監管事項,將監管機制進行聯動,極大處罰力度,形成連帶效果,對投機取巧的人進行警示,產生畏懼情緒,打消串標念頭,杜絕串標行為。
4)加強報名資格審查。重視報名資格審查環節,對資格審查機制進行科學合理的制定,將一些不規范操作進行剔除,使有前科的不良投標人無法參與到投標工作中,凈化投標環境。投標者應了解當地的保護政策和歧視政策,執法部門加強力度,鼓勵投標人積極參與競爭,以主動姿態參與到投標中,并且樹立公平競爭理念,營造和諧的競爭環境。另外,在資格審查的過程中,執法部門應嚴格審查投標人的身份信息,對企業資質進行把控,凈化投標人的身份,避免出現信息偽造、渾水摸魚、虛假錯位等問題的出現,提高招投標標準。同時,也應對投標人進行嚴格把控,避免參與多家企業的投標工作,將各項投標資料進行全面整合,嚴禁出現串標現象。可以借助信息平臺,完善共享機制,使誠信體制進一步完善,做到信息的互通,在往來的過程中,發揮出獎懲的作用,對相關人員進行針對性的懲罰和獎勵,將缺乏誠信的人員排除在招投標資格外。
5)合理確定衡量值。如果工程招投標活動中,標底為及時設置,界定成本將受到較大阻礙,因此,必須確定出合適的衡量值,一般以報價為依據。對于串標者壓低報價或哄抬報價以控制衡量值的做法,可以采取分組分析的方法,隨機抽取各企業報價,根據數據的不同,按照其相近性,對鄰近數據進行歸類,整合成一組。在同組歸類的過程中,分析各組中的報價系數,計算出平均值,在此基礎上再次平均,經過多次計算,得出最佳衡量值,保證其準確性。通過隨機抽取與多次平均的方式,使得出的衡量值更加精確,在招投標人報價中的比重得到提升,以此控制串標問題的出現,提升招投標工作的便捷性與順暢性。
3 結語
綜上所述,串標問題在建設工程中常常出現,這是法律、行為人、執法力度等各個方面決定的。必須詳細分析串標出現的原因,對不同部門的情況進行分析,將各個環節進行緊密聯系,對評標方法進行完善,提高責任人的素質,確定合理的衡量值。通過綜合多樣的措施,及時彌補相關漏洞,經過共同監督,及時杜絕各項違規操作,維護投標人的合法權利,營造公平和諧的競爭氛圍。
參考文獻
[1]羅亦平.工程招標投標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原因分析[J].招標與投標,2015(06):123-124.
[2]孫征啟.紀檢監察機關在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的定位[J].中國招標,2013(34):36-37.
[3]齊歡歡.基于招投標程序改進的串標防范問題探析[J].經營管理者,2012(19):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