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瑩 楊宇婷

摘 要:隨著研學旅行的快速發展,人才瓶頸日益凸顯,研學導師的培養成為關鍵。本文在勝任力模型理論的基礎上,以構建研學導師的勝任力模型為目標,綜合運用文獻分析法、工作分析法,初步選定研學導師的勝任力特征,最后結合行為事件訪談法,從文化知識、職業技能、思想素養、個人特質四個方面確立研學導師勝任力模型的指標體系,并對每個指標的具體內涵進行詳細說明,以期為研學導師人才的培養提供參考。
關鍵詞:研學旅行;研學導師;勝任力模型
基金項目:《基于勝任力模型的教育碩士導師隊伍建設機制研究--以廣東技術師范學院為例》,2017年廣東省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項目,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項目(面上)(項目編號:2017JGXM-MS42)。
1 勝任力模型的概念
1.1 勝任力的概念
1973年,心理學家Mc Clelland在《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一文中首次提出勝任力概念,他將勝任力定義為“能夠區分在特定工作崗位和組織環境中績效水平的個人特征”。同時,他提出用勝任力取代傳統智力測量作為個人工作業績的評判標準,這是勝任力研究的開端。此后,學者們紛紛提出了有關勝任力的定義,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有Boyatizis R.E(1982),他認為勝任力是個人固有地產生滿足組織環境內工作需求的能力;Spencer(1993)指出勝任力是一種能夠有效測量并能把高績效員工區分出來的潛在的、深層次的特征;此外,Sandberg(2000)特別強調勝任力是專指人們在工作時所使用的知識和技能。可以看出,以上學者對勝任力的定義雖各有側重,但也不乏共性,比如他們普遍認為勝任力是與具體工作相關的,并且是可調節、可測量的。
1.2 勝任力模型的概念
依據勝任力的定義,勝任力模型即是為完成某一工作任務或達成某一績效目標所需的不同勝任力要素的組合,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一是比較表面的、淺層的特征,比如知識、技能;二是內在的、深層次的特征,比如社會角色、自我概念、個人特質、動機等。這兩類特征在個體的行為表現中發揮著不同程度的作用。
2 研學導師勝任力模型要素初步選定
2.1 導游勝任力要素文獻分析
研學導師是指在研學旅行過程中,具體策劃、制定或實施研學旅行課程方案,指導學生開展各類研究學習和體驗活動的專業人員。而導游員是指符合上崗資格的法定要求,接受旅行社委派,直接為旅游團(者)提供向導、講解及相關旅游服務的人員。從定義中,可以看出研學導師和導游員在服務對象上存在明顯差異,研學導師主要面向中小學生提供服務,相比導游員更有針對性、特殊性。但在實際工作中,兩者的工作流程與崗位職責有許多共通之處,也就是說研學導師也應具備導游的基本能力。因此,導游的勝任力要素對研學導師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鑒于此,本文總結了2007-2019年間關于導游的24篇文獻,整理出36個勝任力要素,并按照頻次進行排序。
但是,單一地采用文獻分析法提取研學導師的勝任力要素,可能會導致結果出現重復、雷同、不全面等問題。因此,為使結果更加科學、合理,本文將進一步運用工作分析法和行為事件訪談法(簡稱BEI)明確研學導師的勝任力要素。
2.2 研學導師工作分析
采用工作分析法對某一崗位的工作過程進行剖析,可以有效識別該職位所需要的能力。本文主要參考廣州某旅行社發布的研學導師的崗位說明書以及研學旅行產品說明書,按照時間順序歸納整理研學導師的崗位職責,并總結出與之相匹配的勝任力特征。
此外,我國對研學導師的基本素養也作了具體的規定:首先,研學導師應具備職業道德素養,包括愛國守法、愛崗敬業、關愛學生、立德樹人。其次是知識素養,研學導師應充分熟悉研學旅行知識、教育教學知識、相關政策法規知識。最后是能力素養,要求研學導師同時具備研學旅行課程方案設計能力、組織與實施能力、激勵與評價能力。
通過文獻分析法和工作分析法初步獲取研學導師的勝任力特征,并將二者進行整合,為接下來的訪談結果分析提供依據。最終本文認為以下勝任力要素對構建研學導師勝任力模型具有指導意義:愛國守法、愛崗敬業、遵紀守法、關愛學生、立德樹人、教育教學知識、旅游專業知識、人文史地知識、政策法規知識、學生心理知識、安全管理知識、導游帶團技能、講解技能、課程方案設計能力、課程組織與實施能力、課程激勵與評價能力、組織協調能力、人際交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溝通能力、自控能力、應變能力、突發事件處理能力、主動服務意識、分析判斷能力、決策能力、執行能力、抗壓能力、獨立工作能力、領導力、自主學習能力、持續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團隊精神、成就導向、身心健康、誠信正直、適應性、儀容儀表、親和力、責任心、注意細節。
3 研學導師勝任力模型指標體系建立
3.1 訪談方法及流程
本文選取了廣東省兩家開設研學旅行業務的旅行社,以研學導師作為訪談對象,并且根據該旅行社近期的績效考核結果劃分出績效優秀者12人和績效一般者16人。在訪談開始前,向受訪者簡單介紹此次訪談的目的、形式、時長、錄音要求、信息用途以及保密承諾等,以此消除受訪者的緊張與疑慮,增加訪談結果的真實性和可靠性。當訪談正式開始時,依據《研學導師行為事件訪談提綱》進行提問,要求受訪者對自己在工作中感到最成功和最遺憾的三件事情進行具體地、完整地描述,最后利用STAR原則補充提問。
3.2 訪談結果分析
根據受訪者對指定行為事件的描述,對在研學導師工作分析和文獻分析中初步選定的勝任力要素進行梳理,剔除內涵相近或重疊的要素、補充未涉及的要素,做出以下調整:將愛國守法、愛崗敬業、遵紀守法、關愛學生、立德樹人納入職業道德范疇;將所有知識類特征總結為知識體系;組織協調能力、執行能力以及課程組織與實施能力三組名詞含義相近,但后者指代更加明確,因此考慮保留課程組織與實施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溝通能力以及人際交往能力歸納為人際交往要素;自控能力、抗壓能力、身心健康、獨立工作能力歸納為壓力處理;應變能力和突發事件事件處理能力都是強調人在面對突發變故時做出的應急反應,因此將二者合并為沖突處理能力要素;訪談內容顯示相對于管理人員,領導力、決策能力以及成就動機對于研學導師來說,重要性程度偏低,因此剔除。最終提取得到研學導師的勝任力要素,并將其分為4個維度18個要素,如表1所示。
3.2.1 文化知識維度
研學導師必須具備豐富的文化知識,才能在研學活動組織與實施過程中顯得游刃有余。一方面,每位研學導師都應具備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包括教育教學知識、當地旅游知識、中小學生心理知識、相關政策法規知識、安全管理知識等,并且有自己的見解,能夠融會貫通。另一方面,保持持續學習的能力。季羨林先生曾說:“經濟上可以有暴發戶,文化上卻不可能有。”學習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只有通過不斷的積累,才能做到厚積薄發。這一點研學導師可通過定期參加培訓,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與修養。
3.2.2 職業技能維度
研學旅行是一項極其復雜的體驗式教育教學活動,而研學導師作為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必須具備專業技能才能使研學活動在各種復雜的情況下順利進行。在職業技能維度下,研學導師首先要同時掌握教師的教學講解能力和導游的帶團服務技能。其次,課程或活動是研學旅行的核心,因此能夠圍繞課程方案進行設計、組織與實施、激勵與評價是一名優秀研學導師必備的三項基本能力要素。再次,人際交往要素表示善于待人接物,能夠獲得學生和同事的信賴;能夠及時感知旁人情緒變化,采取不同的人際交往技巧;處處為他人考慮,懂得建立友好關系。分析判斷能力要素表示對事件有獨到見解,分析透徹且有理有據;能夠根據線索,推斷事物間的深層聯系,進而認清和把握事物的本質;總是能快速地找到最優解決方案。壓力處理能力要素表示能夠正確對待工作中出現的困境,及時調整壓力帶來的不適感,并以積極的態度應對,將壓力轉化為動力。最后,沖突處理能力要素表示在遇到危機和問題時,能夠迅速理清思路,抓住問題關鍵,并采取行動去解決問題,并且事后進行經驗總結,思考下次如何避免或應對類似事件。
3.2.3 思想素養維度
作為戶外教育工作者,研學導師同樣擔負著引領學生精神生活的重要責任,可以說良好的思想素養是育人的根本保障。該維度下主要包括職業道德與服務精神兩個要素。其中,職業道德要素包括愛國守法、愛崗敬業、遵紀守法、關愛學生、立德樹人,對于研學導師而言這五點都是不可或缺的。此外,服務精神要素表示具備服務意識,能夠主動發現學生的需求,并提供對應的服務;懂得時刻關注學生的訴求,并采取親自負責的態度;在研學活動過程中能夠與學生建立起互信互賴的關系。
3.2.4 個人特質維度
個人特質是一個人內在的、相對穩定的個性特征,研學導師的特質主要包括適應性、親和力、團隊合作、責任心、注意細節四個方面。其中,適應性要素表示能夠主動適應不同的工作環境,并且根據環境的變動,及時作出調整。親和力要素表示態度親切友好,平易近人;樂于幫助學生和同事;給予學生充分的認同與尊重。團隊合作要素表示愿意與同事相互協作達成共同目標;樂意聽取他人意見,并為決策提供建設性意見;適當對團隊成員表達正向期望,肯定他人的能力與貢獻;努力營造友好氣氛,促進團隊發展。責任心要素表示明確并認可自己的工作職責;認真地采取行動去達成教學目標;工作過程中充滿激情,為了學生的成長愿意花更多的精力;工作傾情投入,對學生的安全高度負責。注意細節要素表示善于敏銳地捕捉信息,并且能夠注意到常人容易忽略的地方。
3.3 研學導師勝任力模型的應用
研學導師勝任力模型指標體系的建立對企業和研學導師雙方都具有重要意義。對企業而言,研學導師勝任力模型指標體系的提出可以為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切入點。比如在招聘方面,企業可以通過借鑒已有的研學導師勝任力模型指標體系來編制崗位說明書,據此考察應聘者的各項勝任力要素,從而作出聘用決定;在培訓方面,根據勝任力模型指標體系,企業可以更加精準地開展培訓工作,切實提高研學導師的業務素質;在考核方面,企業可以在模型的基礎上,建立一套可靠的績效考核指標體系,為工作評定提供依據。對研學導師個人而言,勝任力模型指標體系為其職業生涯規劃提供了方向,并且促使研學導師不斷提升自己的勝任能力,最終有利于個人目標的實現。
4 結論
研學導師在研學旅行行業的發展中起著關鍵作用,為解決現實中研學導師的培養難題,本文綜合運用工作分析法、文獻分析法以及行為事件訪談法初步構建了研學導師勝任力模型指標體系,主要包括文化知識、職業技能、思想素養、個人特質四個維度,其中文化知識維度包含知識體系和持續學習兩個要素;職業技能維度包含教學講解技能、導游帶團技能、課程方案設計能力、課程組織與實施能力、課程激勵與評價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分析判斷能力、壓力處理能力、沖突處理能力九個要素;思想素養維度包含職業道德和服務精神兩個要素;個人特質維度包含適應性、親和力、團隊合作、責任心、注意細節五個要素。這些具體指標能夠為研學導師勝任力的提升提供方向。受人力、時間等因素的影響,本文仍有很多問題沒有得到解決。比如目前的研學導師勝任力模型指標體系只是一個初步框架,沒有對其中的各項維度和要素進行量化說明。因此,之后的研究將致力于把定性研究深入為定量研究。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等11部門.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EB/OL].[2016-12-19].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612/t20161219_292360.html
[2]人民日報.教育的新視野——中國研學旅行發展白皮書2019.[EB/OL].[2019-01-16].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5936797263438042&wfr=spider&for=pc
[3]執惠.2018中國研學旅行與營地教育行業發展報告.[EB/OL].[2018-10-17].https://www.baidu.com/link?url=tlHfHvJGzdVwHDFwC-h-AYwFqBru4XuBoZbgwk03P13D9h_I0sdFIvM_7NSWRFf6&wd=&eqid=cbff1933000a12ee000000065e8c6bf2
[4]王冬梅.全域視角下的研學生態.[EB/OL].[2020-03-31].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2762051547419476&wfr=spider&for=pc
作者簡介
羅瑩(1995-),女,漢,四川彭州,碩士研究生,職業技術教育(旅游服務),廣東技術師范大學。
楊宇婷(1989-),女,漢,廣東湛江,碩士研究生,研究生教育,廣東技術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