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秀娣

【摘要】 目的 觀察中藥熱敷治療腦卒中偏癱并發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疼痛患者的臨床療效。方法 80例腦卒中偏癱并發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疼痛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40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西藥治療,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中藥熱敷治療。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及治療前后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治療前后C反應蛋白(CRP)、膝關節評分量表(Lysholm)評分、簡明健康調查量表(SF-36)評分;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 治療后, 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90.00%高于對照組的72.5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 兩組患者VAS評分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患者的VAS評分均高于本組治療前, 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 兩組患者的CRP、Lysholm評分、SF-36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患者的CRP、Lysholm評分、SF-36評分均高于本組治療前, 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20.00%(8/40)與對照組的12.50%(5/40)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827, P>0.05)。結論 中藥熱敷治療腦卒中偏癱并發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疼痛患者的臨床療效明顯, 可有效減輕疼痛、減輕炎性反應、促進關節功能恢復和生活質量提高。
【關鍵詞】 腦卒中偏癱;膝關節骨性關節炎;中藥熱敷;療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0.074
腦卒中多由腦血管破裂或阻塞引起, 以偏癱形式出現,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是腦卒中偏癱患者常見并發癥, 患者常見表現為膝關節疼痛、關節腫脹畸形, 導致患者關節活動受限, 影響患者生活質量[1]。目前臨床對腦卒中偏癱并發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治療尚無特效藥, 以減輕患者疼痛程度和提高膝關節活動度為主要目標[2]。西藥雖有一定鎮痛效果, 但治標不治本, 且長期用藥副作用諸多, 趙俊等[3]研究表明中藥熱敷可有效緩解骨性關節炎患者的疼痛程度同時可改善患者關節功能。但目前有關中藥熱敷治療腦卒中偏癱并發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疼痛的療效和安全性研究尚無統一定論, 基于此本文展開臨床前瞻性研究, 旨在為腦卒中偏癱并發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疼痛患者有效治療提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6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腦卒中偏癱并發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疼痛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符合臨床關于腦卒中偏癱診斷標準[4], 經X線檢查確診為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及其家屬簽署書面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惡性腫瘤;腦卒中發生前存在明顯的關節疾病;冠心病或風濕性心臟病;有其他類型心臟病所致腦栓塞;膝關節外傷史;膝關節畸形;重度精神疾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40例。對照組中男25例, 女15例;年齡38~60歲, 平均年齡(50.06±5.03)歲;單膝發病14例, 雙膝發病26例。觀察組中男24例, 女16例;年齡39~61歲, 平均年齡(50.17±5.11)歲;單膝發病16例, 雙膝發病24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西藥治療, 患者口服布洛芬片200 mg/次, 3次/d, 連續服用4周。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中藥熱敷治療, 熱敷方:桃仁、當歸、紅花、伸筋草、雞血藤、透骨草、木瓜、威靈仙、防風、青風藤、草烏各20 g, 乳香、沒藥、川芎各15 g。全方諸藥碾成細末后, 蜂蜜調勻, 予蒸鍋蒸汽加熱30 min后外敷于患膝處, 每次睡前熱敷30 min, 1次/d, 中藥包每3天更換1次, 局部毛巾襯墊避免溫度過高引起患者皮膚被灼傷, 總療程為4周。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及治療前后VAS評分;治療前后CRP、Lysholm評分、SF-36評分;不良反應發生情況。①疼痛程度評估:治療前后采用VAS[5]評估兩組膝關節疼痛程度, VAS評分0~10分, 0分為無痛, 10分為劇痛, 評分越高預示患者疼痛程度越嚴重。②療效評估:治療前后疼痛評分降低≥85%為痊愈;治療前后疼痛評分降低50%~84%為顯效;治療前后疼痛評分降低20%~49%為有效;治療前后疼痛評分降低<20%為無效??傆行?(痊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③CRP檢測、膝關節功能和生活質量評估:治療前后采集兩組患者靜脈血, 常規離心后, 采用膠乳增強免疫比濁法檢測血清CRP;采用Lysholm膝關節功能評分[6]評估患者膝關節功能, 采用SF-36評分[7]評估患者生活質量, 評分越高預示患者膝關節功能及生活質量越好。④不良反應包括惡心嘔吐、胃痛、消化不良、腹瀉。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及治療前后VAS評分比較 治療后, 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90.00%高于對照組的72.5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 兩組患者VAS評分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患者的VAS評分均高于本組治療前, 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CRP、Lysholm評分、SF-36評分比較 治療前, 兩組患者的CRP、Lysholm評分、SF-36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患者的CRP、Lysholm評分、SF-36評分均高于本組治療前, 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治療后, 觀察組出現惡心嘔吐4例、胃痛1例、消化不良1例、腹瀉2例, 對照組出現惡心嘔吐2例、胃痛1例、消化不良2例;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20.00%(8/40)與對照組的12.50%(5/40)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827,?P>0.05)。
3 討論
腦卒中偏癱并發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疼痛的病機尚未完全明確, 其發病并非單因素所致而是涉及多種臨床病理機制,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疼痛診治不及時不僅影響患者病情控制, 且對患者生活質量產生明顯影響, 由于本病病機較為復雜, 給臨床康復治療帶來較大難度[8]。而長期臨床實踐發現本病發生與患者長期臥床導致骨量下降、肌肉攣縮、肌力代償等原因引起關節疼痛密切相關, 故而考慮熱敷、活血化瘀等措施以改善患者局部癥狀。祖國中醫在腦卒中偏癱治療中有明確療效, 中醫將腦卒中偏癱并發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疼痛歸為“痹癥”范疇, 中醫認為本病發病與中風后氣血瘀阻、氣血虧虛以及肝腎陰虛, 風寒濕邪侵入導致氣滯血瘀、寒凝濕滯等有關[9], 對本病治療以改善氣血循環和運行并減輕患者疼痛為主。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 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90.0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2.5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 兩組患者VAS評分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患者的VAS評分均明顯高于本組治療前, 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 兩組患者的CRP、Lysholm評分、SF-36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患者的CRP、Lysholm評分、SF-36評分均明顯高于本組治療前, 且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20.00%(8/40)與對照組的12.50%(5/40)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827, P>0.05)。初步證實了中藥熱敷治療腦卒中偏癱并發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疼痛患者臨床效果明確, 可明顯減輕機體炎性反應和膝關節疼痛程度, 并改善膝關節功能同時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中藥熱敷為中醫治病主要方式, 其在臨床治病中主要是借助于中藥的溫熱之勢, 通過皮膚吸收從而達到病所, 從而促進病變部位血液循環, 在增加患者局部代謝產物排泄的同時, 促進淤血和炎癥的吸收[10, 11],?相關研究表明中藥熱敷全方諸藥合用共奏風寒得散、去除寒濕、氣血暢通等功效, 在緩解患者關節疼痛、改善膝關節功能方面有積極作用[12], 故而聯合中藥熱敷治療, 可更明顯地減輕患者疼痛程度, 促進膝關節功能恢復和生活質量的提高。本研究還證實聯合治療未明顯增加不良反應發生, 表明聯合治療方案安全性尚可。
綜上所述, 中藥熱敷在腦卒中偏癱并發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疼痛治療中有明確效果, 有一定臨床推廣應用優勢。但鑒于本研究樣本量少且隨訪時間短, 研究結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倚, 未來仍需進一步完善研究。
參考文獻
[1] Wang W, Ma YW, Yang W. Mirror therapy on upper extremity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apoplexy hemiplegia and hand function. Journal of 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 2013, 35(6):600-602.
[2] 何俊, 談雪梅, 彭冬祥, 等. 中藥熏蒸與沖擊波聯合治療腦卒中后偏癱肩痛疼痛改善及上肢功能康復療效觀察. 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8, 14(5):125-128.
[3] 趙俊, 董凱峰, 劉杰, 等. 膝關節鏡下清理術聯合中藥熱敷治療骨性關節炎的臨床療效分析. 重慶醫科大學學報, 2019, 44(6):774-776.
[4] 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 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 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8. 中華神經科雜志, 2018, 51(9):666-682.
[5] Smittenaar P, Erharthledik JC, Kinsella R, et al. Translating Comprehensive Conservative Care for Chronic Knee Pain Into a Digital Care Pathway: 12-Week and 6-Month Outcomes for the Hinge Health Program, 2017, 4(1):15-18.
[6] 胡曉紅, 王鎖良, 黎巧玲. 基于跨理論模型的延續性護理對老年膝關節炎患者的干預效果.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8, 34(28):2166.
[7] 蔡錦成, 木定海, 柳巖, 等. 補腎活血湯結合運動訓練對膝骨關節炎患者生存質量影響的研究. 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 2018, 25(7):33-37.
[8] 袁松, 劉飛, 張保, 等. 基于表面肌電探討蝶形浴對腦卒中偏癱患者上肢痙攣的影響. 中國康復, 2019, 34(5):231-234.
[9] 劉向明, 王曉蕾. 中藥外敷加TDP配合針刺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臨床分析. 四川中醫, 2019, 15(4):134-137.
[10] 金軍. 中藥熱敷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180例臨床觀察. 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 2010, 25(4):86-88.
[11] 牛志軍, 沈文, 謝利民. 針刀聯合中藥熱敷與單純針刀治療寒濕痹阻型膝骨關節炎的隨機平行對照研究. 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 2019, 18(12):1297-1301.
[12] 聶勇, 王超, 朱俊琛. 溫針灸聯合推拿、熱敷治療對腎陽虛慢性腰背痛患者畏寒、疼痛癥狀和生活質量影響. 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9, 21(4):174-176.
[收稿日期:2020-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