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運用供給側改革理念對檔案工作進行梳理,重點在于檔案的“供”與“需”,即各種改革措施、手段都以“提供有效的檔案供給,滿足用戶檔案需求”為最終目標,以建設高質量檔案服務,適應社會瞬息萬變的時代要求。
關鍵詞:供給側改革;檔案利用;檔案服務;優化
供給側改革是促進我國經濟提升的必經之路,然而供給側改革除了經濟領域,還包括社會公共服務領域。檔案是指人們在各項社會活動中直接形成的各種形式的具有保存價值的原始記錄,在人類歷史文化的轉錄、積累、保護和傳播等方面起到不可代替的作用。檔案工作就是為了用,如何更有效的開發、傳播、利用、服務等都是檔案人應始終考慮的問題。因此,在供給側改革背景下,檔案工作改革也需從供給側發力,提供有效的檔案供給,促進檔案利用與服務的優化,發揮檔案的最大價值,滿足社會公眾的檔案需求[1]。
1 檔案工作與供給側改革的內在關系
1.1 檔案工作與供給側要素相匹配
供給側改革中簡單來講主要發生在供給方、供給產品、需求方三個要素之間的變革。在檔案工作的整個流程中,一共涉及了檔案工作人員、檔案信息、檔案用戶三大要素。檔案工作人員是檔案信息的保管者也就是供給方,檔案用戶是檔案信息的利用者也就是需求方,而檔案信息就相當于是供給產品,由此形成了檔案工作中的供需關系。若要在檔案工作中完成供給行為,檔案工作人員也需要有一定的供給能力以及供給意愿,以滿足檔案用戶的信息需求及情感需求。
1.2 檔案工作改革與供給側改革理念相契合
供給側改革理念是以滿足人民需要為基礎,一方面清除生產障礙,減少過多的產能消耗;另一方面對供給方以及供給產品進行創新式改革,利用新產品、新思路、新形式進一步吸引拉動人民需求。這種吸引與拉動第一需要供給方有足夠的供給能力與供給意愿,第二需要供給產品對社會公眾有足夠的吸引力,滿足他們的需求欲望。轉換到檔案工作我們就可以發現檔案館處于供給產品不足、供給能力低下、供給意愿缺失的現狀[2]。因此,檔案館需要改變現狀,就要求檔案館完善供給產品、提高供給能力、增強供給意愿,主動接近民眾、服務民眾,提供良好的服務態度與水準,營造一種檔案館“親民”“信民”“愛民”的良好氛圍,由此創新檔案及檔案供給形式,滿足社會公眾的檔案需求。
2 供給側改革背景下檔案利用與服務優化思路
2.1 從檔案利用優化到有效檔案信息的提供
第一步,促進檔案利用優化。檔案利用的優化就是指可利用的檔案信息、檔案信息的展現形式以及檔案利用渠道等三個方面的優
化[3]。其中,就“檔案信息”本身來講,應強調其內容的完整性、真實性,是否與社會公眾息息相關;其次,“檔案信息的展現形式”應是有效的,即強調檔案用戶的主體性,“以檔案用戶為中心”,使開發利用形式以市場為主導,符合大眾喜聞樂見的“口味”;最后,“檔案利用渠道”應注重考慮檔案信息通過什么渠道進行提供,進而使大眾知曉。通過分析,本文從“促進檔案利用優化”轉變為提供有效的檔案信息,促進檔案利用內容、形式、渠道等全方位的變革,最終形成供給側改革背景下促進檔案利用優化之策略。
2.2 從檔案服務優化到檔案服務制度的創新
第二步,促進檔案服務優化。制度本身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行為規范或準則。然而,長期以來落后的服務制度使檔案工作人員僅是管理檔案,如何與檔案用戶相處以及意識到檔案用戶的潛在需求等都不曾涉及,從而導致檔案工作的閉塞性與社會需求的開放與多元性相悖,嚴重阻礙了檔案工作的前進。因此,人本時代的到來,就應創新檔案服務制度,將服務雙方主體積極地調動起來,以滿足每一位檔案用戶的信息需求以及其情感寄托。具體的,可以從“服務意識”、“服務行為”、“服務評估”三個層面出發,讓“服務意識”催發“服務行為”,“服務評估”糾錯“服務行為”,從而促進“行為”優化。從意識層、行為層、評估層對檔案服務制度進行多層次、全方位的改革,形成服務循環的閉合空間,自我產生、自我評估、自我修復,加深檔案服務力度,促進檔案服務優化。
通過以上對兩步曲的分析,認為此兩步曲涉及檔案館、檔案信息、檔案用戶,旨在把握三者的平衡性。檔案利用主要在于檔案館的內在,而檔案服務就是檔案館的“臺面”,是外在。若檔案工作效率低下,有效的供給產出不足,再好的檔案服務也只是“名不副實”的徒勞之舉;相反,檔案工作高效,供給產出充足,然而服務質量水平低下,反而又因“其貌不揚”而受到檔案用戶的詬病。因此,兩步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3 供給側改革背景下檔案利用與服務優化策略
3.1 檔案利用優化策略
現如今我國檔案發展迎來了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應該從當前國情、檔案工作現狀出發,結合供給側改革,促進檔案利用的創新變
革[4]。即,以檔案利用為改革對象,完善檔案利用內容、創新檔案利用形式、擴寬檔案利用渠道,以提供有效的檔案信息,促進檔案利用優化,從而打造檔案工作的新常態。其中,完善檔案利用內容包括重視民生檔案建設、健全社群檔案建設等;創新檔案利用形式包括檔案與微電影的創作結合、檔案與二次元的創作結合、檔案與文化創意產品的創作結合、檔案與碎片化信息的創作結合等;擴寬檔案利用渠道包括館際之間的互聯互通、全媒體平臺上的宣傳推廣等。
3.2 檔案服務優化策略
在市場中供給要與市場的真實需求相對應,這種對應不僅體現在產品本身,還應體現在這種產品在供給與需求之間的相互作用——服務上。服務創造價值,服務培育市場,服務的最終對象始終是人,也就自然地應以人為本。檔案也同樣需要建設高質量的服務予以配合。然而檔案服務通常與檔案開發利用放在一起,很少將檔案服務看作一個特定活動進行研究,割裂了檔案服務的獨立性,因此需結合服務科學的相關知識理論將檔案服務作為獨立的個體活動進行研究。
檔案服務是檔案利用的延續,也是檔案與人接觸的橋梁。我們首先需要轉變的是檔案工作人員以往被動的、單一的服務意識與態度,由僅僅提供檔案信息和服務,經過檔案信息和附加服務的結合,向檔案信息-服務包的轉變,即實現檔案業務服務化。由此首先建立檔案信息服務激勵機制,并分析檔案服務激勵機制的各推動力因素及其相互作用,轉變檔案工作人員服務意識,以促進或推動這種檔案業務服務化的實現;其次設計檔案服務體系模型圖,理清在檔案服務過程中的各種細節及注意事項,確定檔案服務各項能力;最后結合服務科學的相關理論,建立檔案服務質量評估管理,即從意識、行為、評估等三個層面共同促進檔案服務的優化。
4 結語
綜上所述,供給側改革背景下檔案利用與服務優化是根據我國檔案事業發展現狀選擇的創新調控方式,它以結構性改革為主要內容,以“用戶為中心”為主要原則,目的是提高檔案供給效率,優化檔案服務質量,著眼于檔案事業發展長遠,最終促進中國檔案事業轉型升級。
參考文獻
[1]孫偉亮.檔案工作也要從供給側發力[N].中國檔案報,2016-3-24(3).
[2]劉淑華,周愛武.以供給側改革推動檔案工作發展[J].中國檔案,2016(6):38-39.
[3]王成琴.基于“供給側”改革理念下的檔案信息供給機制的優化[J].北京檔案,2016(10):24-25.
[4]朱勝良,姜龍飛.檔案存管服務供給側改革論綱[J].檔案管理,2017(5):33-36.
作者簡介
馮增榮(1980-),女,漢族,山西省五寨縣人,2008年畢業于山西師范大學,本科,山西省五寨縣農業綜合行政執法隊,檔案助理館員,主要從事檔案管理等方面工作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