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職業生涯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一部分,已經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和重視。然而,其具體實施和落實,尚存在諸多問題,使之未能有落實,并發揮應有的作用。筆者從探索生涯教育的現狀入手,進而總結其中存在的問題,從而提出全面職業生涯教育的建議。
關鍵詞:全面職業生涯教育,職業探索,生涯規劃,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
進入新時代,“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已經成為當今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對于大學生而言,這一矛盾集中體現在就業的不充分。因此,開展全面的職業生涯規劃有助于大學生充分和順利就業,有助于未來職業順利發展,從而直接影響和決定著個人家庭幸福、社會和諧穩定。
然而,據長時間跟蹤調查發現,近89%的大學生沒有開展或未完整職業生涯,致使大學生畢業后尋找工作困難,或者就業一波三折,或者無法適應社會職業生涯。筆者就此進行研究探討。
1 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現狀
李曉紅(2003)認為:職業生涯規劃是指個人發展與組織發展相結合,對決定一個人職業生涯的主客觀因素進行分析、總結和測定,確定一個人的事業奮斗目標,并選擇實現這一事業目標的職業,編制相應的工作、教育和培訓的行動計劃,對每一步驟的時間、順序和方向做出合理的安排[1]。薩帕對職業發展的研究認為探索階段可以分為3個時期:嘗試期(15-17歲);過渡期(18-21歲);初步試驗承諾期(22-24歲)。大學時代橫跨過渡期和初步試驗承諾,個體能力迅速提高,職業興趣趨于穩定,許多學生往往需要就自己的未來職業生涯做出關鍵性的決策[2]。然而,當前大學職業生涯教育及生涯決策并不容樂觀,主要存在以下現象和問題。
1)被忽視。當前,在校大學生生涯規劃普遍重視不夠或被忽視,盡管一些高校開設了“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課程和講座,但真正完成開展個人職業規劃的學生微乎其微,部分學生所謂的“職業生涯規劃”僅僅完成了一次作業或實訓項目,認真對待、同個人未來職業結合起來的同學少之又少。
2)僅作為一門學科。開設“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學校普遍的做法,就是將其作為一門課程對待,以修完學分、課程考試為教學、學習目標,以掌握和學會使用測評工具、掌握生涯規劃流程和方法為目的,完成課程作業、完成課程實訓項目為教學重點,而不是以實際完成個人職業生涯規劃為目標,這也造成生涯教育走形式,被忽視。
3)僅作為就業指導工作的一部分。大多高校普遍將生涯教育作為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一小部分,其地位和重要性遠遠不及黨團、評優、開展社會實踐、參加學科競賽等工作。而且,大多高校的普遍做法,是在學生進入大學最后一年,甚至進入畢業季才將該項工作提上工作日程,而不是在大一入學。
4)交由輔導員教師來完成。無論學校領導層、或是院系管理人員,普遍將學生職業生涯教育工作交由輔導員工教師來負責,且很少學生個人職業生涯規劃完成狀況與其工作考核指標直接掛鉤。多數輔導員,對職業生涯規劃懵懵懂懂,自己也難以說清楚其所以然,對各種社會職業現狀只是略知一二,對于開展指導學生從事職業生涯指導工作缺乏基本的知識和技巧。
5)未納入學校及院系領導人員、管理人員工作之中。當前,幾乎沒有高校將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列為領導人員、管理人員的一項工作,更沒有高校及院系將該項工作交由某位領導人員、管理人員專項負責。當前,高校的普遍做法是將其作為就業指導工作眾多工作中的其中一項工作,或者心理咨詢指導的一項工作。
6)專業學科教學與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無關。無論專業課程使用教材,還是專業培養目標、課程教學目標等,普遍未涉及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的內容和元素,致使專業學科教學完全與職業生涯教育脫鉤,致使學科教學與職業生涯指導無關。
2 生涯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認識錯誤或片面理解。當前,對于高校及教師普遍認為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只是作為一個課程來學習,而不是作為大學生的素質培養來看待。事實上,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從大學生入學的第一天就應該開展,讓學生認識到專業學習涉及社會職業,不同學習社會職業所需要的專業知識和職業能力、職業技能,從而將未來從事的職業同大學四年學習生涯緊密結合起來,明確未來需要從事什么職業,需要哪些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和技能,工作過程中需要展示怎樣的性格特征、怎樣的氣質和外在形象。然而,眾多大學并沒有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缺乏正確的認識或認識存在誤區。
2)重視不夠。由于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錯誤和片面理解,致使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在實施中未得到重視或將其放在適當的位置。當前普遍的做法是將學科教育和專業學科教學放在大學生教育的首要位置,而完全忽視或無視職業生涯教育重要性,完全忽視或無視生涯教育對學生未來從業所產生影響和重要作用。
3)歸因方向錯誤。當前,高校在考慮學生就業時完全忽視職業生涯規劃在學生就業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對未來職業所產生的影響,只是簡單地將畢業后工作穩定、找到合適工作歸類為個人學習成績好、學科優秀、個人勤奮努力、有關系或者個人運氣好,而不是將其視為個人發展職業方向明確、目標清晰、個人發展路徑思考周密;只是簡單地將畢業后頻繁跳槽、頻繁遭用人單位拒絕、找不到合適工作歸類為個人能力低下、心態有問題、運氣不好,而未考慮其個人職業生涯規劃狀況,職業明確、職業方向清晰與否。因此,錯誤的歸因,致使無法看到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所產生的影響,無法判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對大學生的重要意義。
4)與社會職業脫鉤。無論是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課程教學中,還是少數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中,只是將“職業”作為一種理論,沒有同社會職業緊密結合起來,更缺乏對“職業”詳盡的分析,致使教學理論化、空洞化,無法同社會現狀、社會實踐結合起來,無法有效引導、指導學生怎樣開展職業探索、做好職業規劃,致使學生職業規劃僅僅停留在作業、實訓、參賽項目的層面。
5)缺乏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技能。當前,無論將職業生涯規劃作為一門學科來教學,或是學生工作的一部分,均缺乏具有實戰經驗的、具有職業生涯指導技能指導老師。一名合格的職業生涯指導教師,不僅僅具備生涯規劃指導的專業知識,更有具備生涯指導實戰經驗,且具備職業探索的充足技能、通曉企業職業生涯管理實踐,通曉社會職業分類及發展趨勢。
3 全面生涯教育的建議
實施全面職業生涯教育,既需要從校方層面正確認識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的內涵,重視加強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的重要意義并采取措施將其落地實處;也需要從教學工作、規劃指導層面,實現學科教學、規劃指導與輔導員工作的層層落實、分工負責,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落實在大學生四年大學生活中,滲透到每一門專業課學習、每一個校園活動及每一項教學活動中,將職業探索落實到大學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中;更需要從學生層面,讓學生熟練掌握大學生職業生涯的每一個技能,轉化為個人素質的一部分,不是將其視為一門學科來對待,不是以學科考核、完成作業和實訓為學習目標,將其與未來從業完全結合起來。
唯有全面實施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才能真正落實職業生涯規劃,才能順利實現未來就業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李曉紅.職業生涯導向的人力資源管理[J].航天工業管理,2003(05):25-27.
[2]石建勛.職業生涯規劃與管理(第2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7:144.
作者簡介
王磊(1976-),男,漢,廣東廣州,碩士,國家一級人力資源管理師、一級勞動關系協調師,廣州工商學院,華南理工大學高級研究員,研究方向:人才、組織創新管理、職業生涯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