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我們正處于融媒體的時代,融媒體將眾多資源融合到一起,大大加快了信息的傳播速度,因此,相比于傳統媒體,融媒體時代下的各類信息種類更加豐富,來源渠道更廣,形式更加多元,徹底改變了以往的傳統媒體。融媒體時代下,觀念攝影的影像風格不斷發展創新,變的越來越多元化,個性化,觀念攝影所能表達的范疇和主題也越來越廣,促使融媒體時代下的觀念攝影更加的絢麗多彩。融媒體時代語境下,觀念攝影發展變得更加的多元化。
關鍵詞:融媒體;觀念;觀念攝影;多元化
中圖分類號:J4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 (2020) 09-0113-02
一、引言
今天我們正處于融媒體的時代,這已經不是什么新聞了。融媒體,是指將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優勢充分融合,在宣傳、媒介、資源等方面進行全面整合,實現“資源通融、內容兼融、宣傳互融、利益共融”的全新媒體格局。①融媒體將傳統媒體與當代各種新媒體整合到一起,大大加快了信息的傳播速度,因此,相比于傳統媒體,融媒體時代下的各類信息種類更加豐富,來源渠道更廣,形式更加多元,徹底改變了以往的傳統媒體。在當前的融媒體時代背景下,人們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發生了巨大變化,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各個領域都呈現出了全新的發展狀態。因此,融媒體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會出現的結果。
融媒體時代的發展離不開信息的傳播,而信息的傳播離不開各種有效的媒介。而攝影從其誕生之日起,傳播性便是其天然的屬性。雖然受制于攝影誕生之初攝影技法的限制,無法很好的實現攝影藝術的傳播功能,但是隨著人類社會與攝影藝術的不斷發展,尤其是美國《生活》雜志的創立,攝影藝術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盛況,人類歷史上首次攝影藝術發展的高潮也隨之到來。
觀念攝影并非從攝影藝術中誕生,而是來源于觀念藝術。觀念藝術自20世紀60年代到同世紀70年代逐漸在西方風靡起來,觀念藝術家們用影像、聲音、裝置、甚至是行為藝術等方式來表達自己對藝術、對社會以及世界的觀念。因此,觀念藝術其實是多種不同的藝術形式合集,其創作方式囊括了這些不同藝術的創作方式,這種新的藝術表現形式極大的方便了藝術家們創作觀點、藝術主張的傳播。而攝影作為藝術創作的手段之一,毫不例外的也成為觀念藝術的一部分,觀念攝影便因此而誕生,從此角度來看,攝影實則是觀念藝術的一種創作手段,一種傳播的媒介。
從創作方式上來看,觀念攝影以一切有利于主題表達的內容為基本元素,通過創意拍攝或后期影像處理技術,對攝影畫面進行二度創作,以此來表達創意,揭示畫面內涵。對于觀念攝影來說,按下快門的一刻并不意味著創作的結束,更重要的是拍攝之前。相比拍攝的技術問題,觀念攝影的創作中最重要的是拍攝前創意的構思、場景的布置、人物的安排、道具的制作等內容。因此,對于觀念攝影來說,能反映社會熱點問題、能引起觀者共鳴或者引發受眾思考的作品才是優秀的攝影作品。
融媒體時代的觀念攝影,有著很強的互動性、多義性,并吸引了大批受眾關注,給攝影藝術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藝術體驗。在融媒體時代環境下,多方面的因素相互碰撞,互相影響,最終促使當代大眾的審美認知發生巨大變化,人們對藝術的需求呈現多元化的態勢,而藝術也出現了一個新的發展期,各類藝術發展迅速,并相互融合互相影響,最終促使藝術進入后現代時期。
從傳統的紙媒發展到現在的電視、pe、手機或是VR技術,一方面,媒介創新與內容創新相輔相成,合適的媒介為觀念攝影在展現形式上營造了更多的可能性,有助于將創意優勢發揮到最大。另一方面,豐富的傳播載體為更多的觀念攝影師提供了內容的傳輸和反饋媒介,幫助觀念攝影本身獲取更多外界的反饋和思考,幫助自身以及行業向更好的方向發展和進步。
攝影作為融媒體時代中最重要的傳播媒介之一,它隨著融媒體時代的不斷發展而發展。融媒體時代下,觀念攝影的影像風格不斷發展創新,變的越來越多元化、個性化,觀念攝影所能表達的范疇和主題也越來越廣,促使融媒體時代下的觀念攝影更加的絢麗多彩。融媒體時代語境下,觀念攝影發展變得更加的多元化。
二、觀念攝影與其他藝術的界限變得模糊
當前,攝影充斥于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得益于數碼攝影的進步,人們不再需要掌握過去攝影復雜的專業技術,攝影創作的門檻較之以往大大降低,人人都可以攝影,影像創作的便利性是前所未有的,在此情況下,攝影藝術真正成為了一門大眾藝術,全民藝術。過去的攝影需要掌握前期拍攝和后期沖印的操作技術,而現在,前期拍攝不需要什么復雜的操作,后期攝影二度創作所需要的技巧,圖像處理軟件基本都實現了“傻瓜式”操作,大量的手機圖像處理APP幾乎可以滿足你想要的一切修圖操作,因此越來越多的攝影師參與到觀念攝影的創作中來。那么,在此情況下,觀念攝影要想創新,就必須跳出攝影創作的既定框架,站在一個更高的角度上去創作。事實上,目前中國很多觀念攝影大師的攝影作品,都不完全是通過攝影手段創作完成的,在他們的攝影作品中,攝影僅僅只是其中一步,在拍攝前或拍完后,還有其他藝術的創作手法參與其中。
例如,中國觀念攝影師王慶松的《跟我學》、《過去·現在·將來》,馬良的《移動照相館》等攝影作品,都是前期先置景,然后拍攝、后期處理,而前期置景,實則是裝置藝術、行為藝術的翻版。另一位觀念攝影師姚璐的《中國景觀》,雖然是攝影創作,但是其作品的靈感來源則是模仿的中國宋畫,遠看就是一幅幅的中國山水畫,近看則能看出其主題內容其實是對中國經濟發展導致的環境破壞的表達。
通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當代攝影藝術的概念越來越模糊,各類媒體、媒介相互融合,促使觀念攝影與其他藝術門類交流融合,互通有無,觀念攝影乃至整個攝影藝術的概念正在消失,一件藝術品也不再像過去那樣被明確為某某藝術的藝術品,因為融媒體時代的藝術是所有藝術交流融合的藝術,攝影可以和書法、繪畫結合,可以和裝置藝術結合,可以和行為藝術結合,一切有利于主題表達的內容都可以應用,一切有利于攝影造型的工具、材料都可以使用,只要最終的藝術表達到位,那么什么都不是限制。融媒體時代下的觀念攝影,和其他藝術門類一起,繼續推動著整個藝術的發展。
三、新技術技法的運用
攝影和繪畫有一個很大的不同,過去的繪畫是畫家用畫筆在紙上、布上、墻壁等媒介上作畫,當代繪畫依然如此。與之不同,人類科技的不斷發展促使攝影術也不斷的創新變革,可以說,影像獲取方式的創新,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攝影藝術的發展,前文所說的后期修圖軟件的發展便是實例。融媒體時代,與攝影相關的科技發展迅速,各種新材料,新技法的發明,極大的方便了觀念攝影的創作,這也為攝影藝術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推動力。全息攝影技術和虛擬現實技術(簡稱VR)作為當前的新技術,為觀念攝影的創作帶來新的方式。全息攝影是一種不需要相機的影像獲取方式,它是一種把來自物體的光波波陣面的振幅和相位的信息記錄下來,并在需要時再現出這種光波的技術。此影像獲取方式所獲得的影像可從多個角度觀看。全息照相再現的其實是一個精確復制的物光波,當觀者“觀看”這個物光波時,可以從不同的視角觀察到影像的不同面,所看到的景物十分逼真,具有景深和其他畫面效果。虛擬現實技術是指利用電腦等設備,為觀者虛擬出一個三維空間,并反饋出視覺、聽覺、觸覺,從而使觀者觀察影像時能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將觀念攝影創作所需要的場景輕而易舉的營造出來,極大提高了攝影創作的效率,方便了攝影創作。
除此之外,還有互動影像裝置藝術與攝影裝置作品也是近年來新的影像創作方式。互動影像裝置藝術是新媒體藝術的一種,它需要電腦軟硬件平臺的支撐,受眾通過人機間的互動,從而達到藝術表達的目的。這種方式可使受眾融入到作品中,和影像互動,成為作品的一部分。互動影像裝置藝術是一門新興的綜合性、跨學科的藝術形式,它伴隨著人類科技進步和藝術創新而產生,在表現形式上以及受眾與作品的交互中,產生了全新的視覺、聽覺、觸覺感受,給了藝術創作新的啟迪。互動影像裝置藝術作為當代藝術形態中的一種,是由攝影師借助置景、道具、表演所營造出的一種觀念表達的表現形式,這種形式可以使人們參與到攝影創作中來,與作品進行有效的互動交流,從而達到藝術表達的目的。
總體上講,新的影像獲取方式以及高校簡便的影像后期處理技術為觀念攝影的主題表達帶來了更加自由和廣闊的空間。全新的拍攝方式與高效便捷的后期圖像處理技術以其強大的影響力沖擊著傳統攝影,媒體融合所產生的效果是傳統攝影無法實現的。這對觀念攝影來說,不僅使拍攝更加簡便,從前期構思到后期二度創作,融媒體所帶來的影響使觀念攝影創作的過程更易于把控,極大的提高了觀念攝影作品的生命力、表現力。
四、觀念攝影作品的表現力愈發增強
融媒體時代,觀念攝影與影視、文學、音樂、繪畫等藝術相互交流,融合發展,大大加強了攝影藝術的表達力度,融媒體時代下的攝影藝術在傳播效率上、表現形式上、創作手法上,都超越了傳統攝影,而觀念攝影因融媒體時代的種種有利因素,其生命力更加的旺盛,又反過來進一步促進了攝影藝術乃正整個融媒體時代的發展。
融媒體時代下,觀念攝影的表達變得更加個性化。觀念攝影的根基是自我觀念的表達,而融媒體時代環境下,攝影師依托互聯網、自媒體,以及一系列全新的攝影創作工具、創作方式,將多元文化生態格局下的觀念表達發揮到了極致,作品的個性化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攝影師的個性風格也就更加凸顯。
另一方面,觀念影像內容變得更加多元化。融媒體時代下,觀念攝影的創作促使影像內容從傳統攝影的平面化走向立體化、從單一圖像發展為聲畫結合,從單幅走向系列作品,較之以往作品主題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可以結合當下時代熱點、社會問題去表達自己觀點,也可純粹表達自己內心所想所思,成為主觀抒情的媒介。
五、結語
綜上所述,融媒體時代下的觀念攝影不斷開拓創新,畫面形式和創作方式更豐富,與此同時,融媒體時代,攝影作品的受眾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由以往的部分受眾轉化為全民受眾,這極大增強了觀念攝影乃至整個攝影藝術的影響力,又讓更多的人開始觀念攝影的創作。融媒體下觀念攝影的視覺多元化傳達,應注重借助信息化技術支持,強調多類媒介的整合,從而帶給受眾更為個性化的參與體驗。②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融媒體時代語境下的觀念攝影必定會在各媒介融合發展中不斷創新發展,推動整個攝影行業的發展。
注釋:
①苑丹.傳統媒體向融媒體轉型研究[J].中國高新科技,2019 (13):128-129.
②周祥蕾,論融媒體時代下時尚攝影的視覺多元化傳達[J].傳播力研究,2019 (25):262.
作者簡介:孫一峰(1988-).男,山東淄博人,現就職于濟南大學泉城學院文化與傳媒學院,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美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