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銳霆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粵曲藝術的傳承與創新問題也漸漸引起了人們的重視。在文化體制持續改革的背景下,我國文化產業得到了持續的發展,人們對藝術的需求越來越明顯,但是,我國如今的文化事業主要以流行文化為主,傳統文化藝術的傳承則成為了制約我國文化事業發展的因素。以粵曲為例,雖然其具備明顯的藝術價值,但很多人都對粵曲不夠了解,導致粵曲無法受到普遍認可。鑒于此,本文分析了粵曲藝術的傳承及其創新問題,希望能夠對現實有所裨益。
關鍵詞:粵曲藝術;傳承;創新
中圖分類號:J60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 (2020) 09-0143-01
一、前言
在我國傳統藝術文化中,粵曲藝術是不能不提地,粵曲與粵劇息息相關,但現實中人們普遍對粵劇較為熟悉,而對于粵曲的了解卻幾近于無。實際上,粵曲的藝術價值十分明顯,同時其歷史悠久,具備較強的文化性。所以,相關人士必須要想辦法促進粵曲的發展,合理對其進行傳承與創新。粵曲并不僅僅是一門藝術,同時也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名片。據此,本文對相關問題進行了分析,具備較強的現實意義。
二、粵曲藝術的發展及傳承重要性
(一)粵曲藝術的發展
早在清朝粵曲就得到了發展,在辛亥革命的特殊年代,粵曲的演唱較為普遍。建國后,由于歷史原因,粵曲的發展受到了一定的影響。而到了80年代,很多青年演員參與到了粵曲活動當中,對群眾性的粵曲活動進行了發展。如今,在嶺南地區,粵曲己成為了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除此之外,經過長期的發展,粵曲的具體呈現方式較為靈活,更能夠對現代人的審美情趣進行適應。
(二)對粵曲藝術進行傳承的重要性
想要對整體問題進行研究,就必須要明確對粵曲藝術進行傳承的重要性。中華民族文化之所以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主要就是因為很多具有特色的藝術文化都融入到了其中,而粵曲藝術正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以往的經歷告訴我們,我國存在著很多具有藝術特色的文化瑰寶,卻因為沒有得到良好的傳承而面臨失傳的情況,無法真正發揮其存在的價值。為了避免粵曲藝術重蹈覆轍,就必須要做好對粵曲進行傳承、發展的工作。
三、粵曲藝術的傳承及其創新措施
(一)對粵曲的藝術特征及價值進行明確
在對粵曲藝術進行傳承、創新的過程中,應對粵曲藝術的特征及價值進行明確。粵曲藝術起源于粵劇,原本粵曲僅僅是指粵劇的曲調,發展到后來,粵曲藝術成為了獨立劇種。粵曲藝術存在著曲調優美的特點.風格較為獨特,其基本的唱腔與粵劇的唱腔存在相似之處,經過相互融合,創設出了良好的藝術價值。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粵曲藝術的唱腔得到了拓寬,其吸收了粵劇的“梆、簧”唱腔,進一步提升了粵曲藝術的感染力。從粵曲的具體伴奏樂器來看,除了包括揚琴外,還加入了很多西方樂器,如薩克管、電子琴等。歸結起來,粵曲藝術已經在對傳統粵劇進行了繼承的基礎上形成了自身的特色。
粵曲藝術的聲調較多,共有九個,由于粵曲藝術中九個音調的側重點都存在差異,所以粵曲藝術中高音較多,且形成了起承轉合的情況。雖然音調不同,但在經過了具體的組合后,曲調仍然具備相似的特征。如果已經在現實情況中形成了粵曲藝術的曲調,也就不能在演唱時隨意對其進行調換,否則可能會在影響上下句銜接的基礎上導致曲風發生變化。
除此之外,對于粵曲藝術而言,其地域性特征較為明顯,這也賦予了粵曲藝術獨特的價值。粵曲藝術的受眾人群主要集中在廣東一帶,因為廣東方言是粵曲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也使得粵曲藝術對粵語地區更具備親和力,很多粵語地區的群眾都對粵曲藝術較為熱愛。粵語的平仄韻部十分明顯,切換較為自然,使粵曲藝術獨具風味。
從這個角度來看,對粵曲藝術的發展不僅僅要對傳統藝術特征進行集成,同時還需要與現代藝術形式進行結合,而在結合的過程中,不能夠為了創新而創新,空喊口號搞形式主義,否則就會導致粵曲藝術失去自身原有的特色。
長此以往,不僅僅不能夠擴大粵曲藝術的觀眾群,就連原有的觀眾也會漸漸失去,導致粵曲藝術無法對現代環境進行適應,逐漸走向消亡。
如今大多數年輕人都缺乏對粵曲藝術的理解,粵曲藝術還沒能夠被他們接受,所以對粵曲藝術的傳承與創新應建立在對其藝術特征與價值進行明確的基礎上,不斷發揚粵曲藝術,把握好創新與傳承的程度,合理拿捏細節分寸。
(二)對粵曲藝術的價值進行挖掘
對粵曲藝術的價值進行挖掘十分重要,十分必要,決定著粵曲藝術傳承、創新的成果。而想要對粵曲藝術的價值進行挖掘,就必須要多請教粵曲藝術家,發揮粵曲藝術家的作用,以前輩藝術家為主導,為粵曲藝術的傳承與創新打下堅實的基礎。具體的說,近幾年來,粵曲藝術的發展不容樂觀,導致很多藝術家在退出舞臺后都沒有平臺分享關于粵曲藝術的經驗。尤其是在對粵曲進行演唱時,由于缺乏對作曲者的了解,不明白作曲者創作粵曲時所處的背景及具體心態,導致演唱者只能夠根據自身有限的理解去完成演出,粵曲表演效果不盡人意。這種情況不利于挖掘粵曲藝術的價值,更無法對粵曲藝術進行傳承。為了對這個問題進行解決,就必須要想辦法對作者的創作背景進行了解,明確其表達情感,如果能夠與創作者直接交流,就可以更加深刻的保證粵曲藝術價值挖掘的質量,從而創作出更加符合現代風格的作品,推陳出新,促使粵曲藝術持續發展。
很多粵曲藝術家的表演經驗都十分豐富,在創作方面也具有較強的能力,他們往往希望能夠有傳承者來促進粵曲藝術的發展,從而完善自己一生的事業,而對于年輕的粵曲表演者來說,應耐心的向前輩請教,讓前輩對自身進行指導,分析目前存在著的問題,不斷取得進步,完成傳承、創新粵曲藝術的使命。
(三)結合時代發展需求創新粵曲藝術
粵曲藝術的創新應結合時代發展的具體需求,因為一切藝術都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粵曲藝術也不例外。想要在現時代背景下不斷得到發展,粵曲藝術就必須要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與當代藝術發展的趨勢進行結合。在這里需要明確一點,結合趨勢不代表盲目的迎合趨勢,而是需要讓人們感受到粵曲藝術與現代生活的共通之處,否則就會降低人們對粵曲藝術的認同感。
無論是在粵曲藝術題材還是在粵曲藝術內容方面,都應該與人們的生活相結合,進而達成創新的目的。粵曲藝術在發展初期經歷了種種困難,也正是因為與現實生活的聯系不夠緊密,導致粵曲藝術的發展陷入低谷。而在如今的時代,相關人員也需要尊重經典,對經典粵曲中的積極因素進行汲取,同時結合觀眾需求,適當做出一些改變,提升人們對粵曲藝術的喜愛程度。
四、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如今的文化事業主要以流行文化為主,而粵曲雖然其具備明顯的藝術價值,但很多人都對粵曲不夠了解。為了避免粵曲藝術長期受到忽視,就必須要做好對粵曲進行傳承、發展的工作。對粵曲藝術的傳承與創新應建立在對其藝術特征與價值進行明確的基礎上,不斷發揚粵曲藝術,把握好創新與傳承的程度,合理拿捏細節分寸;對于年輕的粵曲表演者來說,應耐心的向前輩請教,讓前輩對自身進行指導,分析目前存在著的問題,不斷取得進步;粵曲藝術必須要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與當代藝術發展的趨勢相結合。
參考文獻:
[1]陳麗霞,粵劇傳承的特殊平臺——小議基層文化館對粵劇傳承發展的助力[J].南國紅豆,2016 (02).
[2]吳新雷.當今昆曲藝術傳承發展的宏觀考量——以“蘇昆”青春版《牡丹亭》和“上昆”全景式《長生殿》為例[A].中山大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視野下的傳統戲劇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C].中山大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中山大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