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洪珍
摘要:戲曲作為一種表演藝術,終究要“活”在舞臺上。高超精妙的傳統表演技藝與鮮活豐滿的人物形象的完美結合被視為戲曲表演的最佳境界。因此戲曲藝術家在長期的舞臺表演實踐中,不斷提煉創造出戲曲在表演形式上的規律性和程式性,戲曲的舞臺表演與扎實的做功基礎是分不開的。
關鍵詞:戲曲;表演;做功
中圖分類號:J8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 (2020) 09-0148-01
中國戲曲是一種高度綜合的民族藝術。這種綜合性不僅表現在它融匯各個藝術門類(諸如舞蹈、雜技等)而出以新意方面,而且還體現在它精湛涵厚的表演藝術上。各種不同的藝術因素與表演藝術緊密結合,通過演員的表演實現戲曲的全部功能。其中,唱、念、做、打在演員身上的有機構成,便是戲曲的綜合性的最集中、最突出的體現。中國戲曲是以唱、念、做、打的綜合表演為中心的富有形式美的戲劇形式,所謂‘做功,即是演員在舞臺表演時,所運用的舞蹈動作和靜止‘亮相的身段。它是舞臺上表達人物思想感情,刻化人物性格必不可少的重要藝術手段。做功主要指戲曲演員在舞臺表演中的身段手法和面部表情相結合,包括心、神、氣、腰、手勢、腳步等多種身體動作,是塑造角色的重要手段。做功與“唱”“念”“打”合稱四大基本功,是戲曲表演中一個重要的部分。戲曲演員在舞臺上的所有動作都要合乎規矩,從外在的形體動作到內心的情緒表達,都要比生活中表現得更夸張、有味道。本文將選取戲曲演員在舞臺表演中做功的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水袖功
“水袖功”的根本要領在于肩、臂、肘、腕、指等的協調配合,經驗豐富的戲曲演員在運用水袖功時還會加上自己的技能創作。水袖功的基本動作共分為勾、挑、撐、沖、撥、揚、撣、甩、打、抖10種,戲曲演員將這些基本動作巧妙地設計與組合,以此來表現各種各樣的感情。
京劇《鎖麟囊》創造了抑揚頓挫、起伏跌宕、宛轉動人的新腔,并融唱腔與身段于一爐。“朱樓”一折作為《鎖麟囊》的重頭戲,將水袖功與唱腔、身段完美結合,把劇中人物的情緒、神態表現得淋漓盡致。薛湘靈上樓找球,而球一般是丟落在墻角或者桌椅下的低處,所以找球時便采用蹲身的矮身段,并配合有轉身翻抖水袖,水袖隨著戲曲演員的目光移動,把尋找球的目光具象化。這時的京胡伴奏急促,人物動作節奏迅速,蹲身后就立即將兩臂的水袖甩飛出去,揮出時更有力度,表示急促地到處尋找。單純炫技的水袖功是毫無意義的,只有與唱腔、情緒以及敘事的內容相結合,才能達到全場喝彩的效果。
二、髯口功
戲曲演員所戴的各種各樣的胡子,在戲曲中用術語稱為“髯口”。它不僅是演員演唱時美化口型的一種手法,也是描繪劇中人物情緒和神態的藝術工具。“髯口功”是指戲曲演員使用髯口做多種動作來突出人物的心境、性格的做功技巧。髯口功有摟、撩、挑、推、托、捋、抄、捻、甩、抖、吹等多種技巧。
《徐策跑城》中“湛湛青天不可欺”唱段,展示了徐策跑城時跑圓場的身段,與翻飛舞動的白水袖相對應的便是老徐策那飄飄灑灑的白胡須,給人留下了難以忘卻的印象。其中徐策的角色將髯口功發揮到了極致,邊跑邊讓胡須“飛馳”起來,且根根分明絲毫不亂,充滿了技巧和美感。這場戲中髯口功有十多種特定的表演,如花耍、雙打、左右單打等,戲曲演員充分運用髯口功的技巧,將劇中人物的內心情景放大,以此表現徐策欣喜若狂的激動情緒,又為戲曲表演增添了觀賞的美感。在跑城過程中還加入了帽翅功,首先左翅擺動右翅不動,然后右翅擺動左翅不動,最后左右雙翅皆盤旋擺動。髯口功作為劇中人物內心情感的外在表現,不僅豐富了演員的表演技巧,也增加了與身段做功不同的獨特美感。
三、蹺功
在我國戲曲旦角表演中,有一種高難度的絕活,特點為“小、瘦、尖、彎”,這就是有東方芭蕾美稱的“蹺功”。我國古代有纏足的陋習,戲曲為表現古代人物的生活便模仿纏足,隨之產生了古代戲曲獨特的表演手法——蹺功。蹺功在戲曲演員的創新與改革下已經成為戲曲表演藝術中的表現手法。
如戲曲《掛畫》一折中,戲曲演員利用椅子進行演出,并配合有多種高難度的動作,自然而然就想到“椅子功”。其實戲曲演員還利用蹺功從內心到外形,刻畫了一個喜形于色,將要出閣的俏女子形象。掛畫時,在椅子上表演出雙腿站立、金雞獨立、單腿下蹲、鳳凰展翅等動作,形象地表現出布置新房的喜悅心情。由于少女身高不夠,便跳到椅子圈手上,進行無實物表演,突出戲曲表演以虛寫實的虛擬性特征。
我國戲曲藝術,有‘唱,念,做,打四種表演功夫。在平時的戲曲舞臺訓練中,對于四種表演功夫,都有一套較完整的訓練方法。都必須受到這些基本功的訓練,才能擔負起舞臺上的創造任務。戲曲舞臺上‘做功的基本訓練包括手腳的基本姿態,基本活動,基本位置,步法的訓練,腰腿功的訓練,以及跳轉功的訓練,通過這些訓練達到腰腿柔軟,四肢靈活,做到功架穩健,招式請楚,姿態優美;一戳一站,一轉一閃,一顧一盼,富有藝術上的感染力。
總之,戲曲藝術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璀璨瑰寶,是人類歷史文明的歷史長河中一朵最美麗的浪花。然而由于歷史和現實的原因,傳統的戲曲藝術逐漸走向衰落。保護戲曲藝術,是保護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弘揚和傳承戲曲藝術,更是我們建設文化自信的題中應有之義。這些都離不開對戲曲人才的培養。戲曲基本功的訓練,正是培養戲曲人才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