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慶蓮
【關鍵詞】胸外科;臨床護理;舒適護理;護理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5-0008-01
胸外科屬于醫院中的重要科室之一,患者具有病情發展快、發病急促等特征,采取及時有效的治療方法,對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均具有重要意義[1]。在胸外科患者的臨床治療過程中,患者往往承受著生理和心理的雙重痛苦,采取合理的護理干預模式,從患者需求出發對其實施護理干預,改善患者的身心狀態,是十分必要的。此次研究于醫院胸外科選取2017年1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2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組后,對比不同護理干預模式下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以及護理干預前后的焦慮、抑郁評分,明確舒適護理模式在胸外科臨床護理中的運用價值,為胸外科臨床護理提供更加科學的指導。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此次研究于醫院胸外科選取2017年1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2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方法將入組的患者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患者60例,其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齡范圍為24歲~65歲,平均年齡(40.31±4.71)歲。對照組患者60例,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齡為25歲~64歲,平均年齡(40.34±5.01)歲。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身體素質和病情病癥等方面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患者的入組標準為:(1)對研究實驗知情并簽署同意書;(2)符合胸外科手術治療指征;(3)接受手術治療。患者的排除標準:(1)惡性腫瘤及其他胸腔嚴重病變患者;(2)肝腎功能嚴重損害患者;(3)精神異常或過敏體質患者;(4)病例資料不完整或無法配合完成調查研究的患者。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干預措施,包含針對性的疾病和治療健康教育,心理護理以及術后功能鍛煉和并發癥防控措施等。
實驗組采取舒適護理模式,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采取舒適護理的理念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指定專門的護理人員對患者實施圍手術期護理,為患者創造更加舒適的環境,減緩患者的自覺疼痛及心理負擔,提升患者的治療依從性。(1)在環境護理方面,保證患者活動區域及通道無障礙物,保證地板的平整與干燥,住院環境光線適宜,保證住院環境舒適、安靜和適宜的溫濕度,避免住院環境擁擠、嘈雜,及時清潔消毒,并適當地提供雜志、電視等娛樂項目。(2)飲食護理干預。指導患者開展高熱量、高蛋白且富含維生素的飲食,促進機體免疫力的提升。在進食時及餐后幫助患者調整床位,保證舒適性。(3)疼痛護理與并發癥防控。幫助患者維持舒適體位,明確疼痛原因后根據醫囑合理使用鎮痛藥物,指導患者正確的咳嗽方法,緩解疼痛。針對胸外科手術后常見的幾種并發癥和患者的病情及治療情況,針對性地實施并發癥預防措施,針對患者術后長期臥床的狀況,對其適當進行按摩,保證肌肉送至,同時避免出現壓瘡等。
1.3 觀察指標
在患者出院時針對此次研究的內容調查患者對護理干預的滿意程度,包含護理技術、行為、語言、服務等方面容,將護理滿意度分為四等級,①十分滿意;②一般滿意;③不滿意;④十分不滿意,總滿意度=(①+②)/(①+②+③+④)*100%;
在患者入院時及出院前分別使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評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焦慮、抑郁狀況越嚴重。
1.4 統計學處理
此次研究中測量與統計的數據用SPSS19.0統計軟件處理,其中的護理滿意度等計數資料用(x2)檢測校驗,焦慮評分等計量資料用(t)進行數據校驗。當P<0.05時,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的護理滿意度對比
實驗組和對照組的護理滿意度分別是94.67%和73.33%,組間對比差異明顯(P<0.05)。如下表1所示。

表1 兩組的護理滿意度對比[n(%)]
2.2 護理干預前后的焦慮、抑郁評分對比
入院時兩組患者的SAS評分和SDS評分均無明顯差別(P>0.05),出院前實驗組的SAS評分和SD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如下表2所示。

表2 護理干預前后的焦慮、抑郁評分對比(-x±s,分)
胸外科治療中患者的身心狀態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對于臨床治療效果和患者的預后恢復均會產生影響。舒適護理是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干預模式,強調在護理干預中將患者的生理及心理最佳狀態為目標,大力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防控并發癥的發生,促進治療效果和功能恢復[2]。對胸外科患者實施科學的手術治療方案,同時在圍手術期實施科學高效的護理干預措施,能夠促進手術治療的效果,有助于患者術后恢復以及生活質量的提升[3]。在舒適護理模式下,從住院環境、飲食、心理情緒、疼痛和并發癥幾個方面出發,以提升患者的舒適度為目標制定護理干預措施,有助于術后并發癥的防控和疼痛的緩解,能夠緩解疾病和治療對患者心理情緒產生不良影響,保證患者以更加良好的心態應對治療[4]。全面地以患者為中心的舒適護理干預模式,能夠使胸外科患者治療期間的身心狀態,均得到顯著改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顯著提升,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的治療依從性,為醫護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助力[5]。此次研究結果表明:實驗組和對照組的護理滿意度分別是94.67%和73.33%,組間對比差異明顯(P<0.05);入院時兩組患者的SAS評分和SDS評分均無明顯差別(P>0.05),出院前實驗組的SAS評分和SD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相較于常規護理干預,以患者為中心的舒適護理模式下,患者能夠獲得更具人文關懷的護理服務,且住院環境等因素均得到明顯優化,患者在住院期間的舒適程度明顯提升。舒適護理干預措施的實施,能夠更好地掌握和滿足患者的身心需求,消除其負性情緒,降低不良事件發生風險,提升治療安全性,患者的身體能夠能夠更加迅速地恢復。針對性的疼痛、并發癥和心理護理干預措施,能夠使護理質量顯著提升,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明顯增加。
綜上所述,在胸外科臨床護理當中,合理地采用舒適護理模式,能夠以患者為中心地開展護理干預,患者的身心狀態均得到顯著改善,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明顯提升,有助于臨床診治工作的開展與和諧醫患關系的創建。
參考文獻
孟凡芹.探討舒適護理模式及實施流程在胸外科護理中的應用[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63):12396-12396.
張麗.舒適護理模式及實施流程在胸外科護理中的應用[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10(36):125-127.
劉波.舒適護理模式及實施流程在胸外科護理中的臨床應用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8,11(15):112-114.
陳燕.舒適護理在胸外科手術后患者中的應用體會[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10(29):132-134.
張慶,何逢清,鄒瑩.舒適護理在胸外科胸腔閉式引流患者中的應用及療效分析[J].世界臨床醫學,2017,11(4):194-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