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文麗
【關鍵詞】牙髓炎;隱裂牙;根管治療;冠修復
【中圖分類號】R781.0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5-0033-01
作為牙科中的一種常見病,牙髓病的主要病因是牙體受到損傷后牙髓腔內壓力明顯增大或被細菌感染后出現了病變。在牙齒的體外表出現了非生理性因素導致的細小裂紋即為隱裂牙[1]。牙齒疼痛難忍是隱裂牙牙髓病的主要臨床癥狀,表現為夜間痛、自發痛、鎮痛,在影響患者口腔健康的同時還會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
1.1一般資料
將研究所選2017年3月-2019年3月期間到我院接受治療的54例隱裂牙牙髓病的患者,通過隨機數字表法的方式分為每組各27例患者的參照組和研究組。患者中共存在男性31例、女性23例;年齡區間為19-48歲,平均年齡(34.03±2.15)歲;其中包括29例前磨牙患牙和25例后磨牙患牙。對比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后發現,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對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方法
參照組患者接受保守治療,將阿莫西林克拉維素酸鉀溶解到氯化鈉溶液中涂抹在患者的患牙上,每日接受1次靜脈滴注(3g維生素與10%糖鹽混合),口服維生素C、布洛芬、甲硝唑片,每日3次,每日2粒,飯后服用。當患者牙痛癥狀消失后,對其排齦取模,觀察3日后確定未發現異常則可將牙冠重新粘貼。
研究組患者接受冠修復與根管同治的治療方法,對患者進行局部麻醉后,用車針備好患牙,開髓揭頂,充分暴露出牙髓部分,拔髓擴根,用雙氧水和0.9%氯化鈉溶液混合溶液沖洗患者根管中的殘留物及殘髓,用醫用棉吸干沖洗液,使用甲硝唑溶液再進行3次左右的根管反復沖洗,用醫用棉吸干,放入消毒后的根管,暫時用丁香油封住。根管治療完成后取模,取模后的6-9天內未觀察期,為患者進行1-2天的抗感染治療,期間若出現叩痛需取出根管重新安置。安全度過觀察期未發現異常則用牙膠尖根充和氫氧化鈣碘粘貼牙冠,咬合調整[2]。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的總體效果,患者的各項臨床癥狀消失,咀嚼咬合功能得以恢復,其牙根尖周在影像學檢查后未發現異常,沒有病變,則為明顯有效;患者的各項臨床癥狀得到改善,咀嚼咬合功能開始恢復,其牙根尖周病變范圍縮小明顯,則為有效;患者的臨床癥狀沒有任何變化甚至出現加重趨勢,則為無效。
1.4統計學處理
采取SPSS17.0統計學分析的方式對研究數據進行專業處理,以(率)的形式對治療的總體效果進行表達,并進行X2檢驗,P<0.05符合統計學意義。
對比發現,研究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2.59%(25/27),參照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62.96%(17/27),研究組明顯優于參照組,數據對比差異顯著(P<0.05),詳情見表1。

表2 對比兩組患者的總體治療效果
在牙科臨床治療中,隱裂牙牙髓病較為常見,為避免感染的再次發生,我們選擇的基本治療原則為降低患者的咬合、去除被感染的牙髓[3]。進行完根管治療后再進行冠修復是較為傳統且保守的治療方法,隨著臨床的反復實驗我們發現其隱患較多,患者易發生再感染、根尖病變等并發癥。利用物理或化學方法清除髓腔和根管內受到感染的牙髓,將根管充填材料充填至消毒后的根管中,輔以冠修復,能夠有效治療牙髓病,控制牙髓感染的再次發生,有效緩解患者的疼痛,對患者的預后和生活質量的提升都有著積極的意義。冠修復多選擇金屬或非金屬物質將原本失去支撐功能的牙體磨除掉,使其體積縮小后將制作好的牙冠套上,全面覆蓋在患牙上,避免其再次受到外界刺激。同步進行牙冠修復與根管治療術能夠有效縮短患者的病程,減少患者就診次數,簡化治療方法,使治療變得簡單、方便,完成醫療資源配置合理化。
從本次研究數據中我們也可以看到,研究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2.59%,明顯優于參照組的62.96%,數據對比呈現出明顯差異(P<0.05)。
綜上所述,對隱裂牙牙髓病患者而言,冠修復與根管同步治療能夠有效提升其治療的總體效果,幫助改善預后,減少患者的就診次數,便捷、安全,是值得臨床推廣應用的。
參考文獻
修力軍.冠修復與根管治療同步治療隱裂牙牙髓炎的臨床應用[C]//中國轉化醫學和整合醫學學術交流會(上海站).2015.
桂萍.全冠修復與根管治療同步治療隱裂牙牙髓炎的臨床效果觀察[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19):127-128.
陳豐.冠修復與根管治療同步治療隱裂牙牙髓病的應用研究[J].河北醫藥(24):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