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妍
【關鍵詞】電針;拔罐;功能鍛煉;產后腰痛;臨床觀察
【中圖分類號】R271.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5-0034-02
產后腰痛是常見的產后并發癥,臨床表現為骶髂關節、腰部周圍發生疼痛。目前,隨著我我國二胎政策的逐漸放開,高齡產婦和二胎產婦的數量逐年增加,在產后婦女群體中,產后腰痛的發生概率為45~75%。鑒于上述,本文主要將70例產后腰痛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電針拔罐配合功能鍛煉的臨床效果進行分析,具體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對象選取時間段為:2017年7月~2018年7月,共計70例,隨機劃分為兩組,即對照組和研究組各有患者35例。研究組患者的年齡為23~37歲,包括經產婦19例,初產婦16例;對照組患者的年齡為24~37歲,包括經產婦18例,初產婦17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
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無產前腰痛史;單側或雙側骶髂部酸痛不適,纏綿不愈,休息后癥狀減輕;產后腰椎影像學檢查可見腰椎小關節錯位、生理曲度變化;年齡在40歲以上。
1.2方法
對照組主要實施普通針刺治療,研究組采用電針拔罐配合功能鍛煉治療,具體內容闡述如下:
1.2.1電針療法
取督脈穴、足少陽膽經、足太陽膀胱經,如陽陵泉、阿是穴、命門、腰陽關等,使患者保持俯臥位,選取長度40mm、直徑0.3mm毫針,經常規化消毒后刺入,待患者出現酸麻感后采用提插捻轉平補平瀉法,接通電針儀,結合患者耐受力度進行調整,電針刺激時間約30min,每日一次。
1.2.2拔罐
取阿是穴、腰眼、腰陽關、委中穴等穴位留罐,時間約10,min,隔天治療。
1.2.3TDP
對紅外線燈進行提前預熱,之后將置于患者腰部上方,對皮膚和紅外線燈之間的距離進行調整,以免燙傷,照射時間約30min。
1.2.4功能訓練
術后一周,指導混著進行下肢肌、腹肌以及腰背肌訓練。下肢肌訓練主要包括側臥展腿法、直腿抬升法、腳趾活動法等;腹肌訓練包括呼吸縮腹法、養我抱膝法;腰背肌訓練包括三點支撐法、五點支撐法、腰眼按摩法等。
兩組患者均治療一個療程,每個療程為10天,期間禁止服用消炎鎮痛藥物以及外敷藥物。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VAS評分進行對比。
1.4統計學方法
研究采用SPSS21.0進行參數處理,在經“t”和“X2”檢驗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標準為P<0.05。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VAS評分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的VA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如下表: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VAS評分對比(-x±s)
關于產后腰痛,其發病機制通常比較復雜,腰痛只是一種常見的臨床癥狀,通常分為骨關節型腰痛、軟組織型腰痛以及椎管型腰痛。產后腰痛的發病機制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妊娠期產婦分泌黃體酮較多,可能會導致韌帶松弛;第二,妊娠期站姿的變化,可加重下腰部剪切力,加之產后運動量不足,韌帶很容易受到損傷;第三,剖宮產后實施椎管內麻醉后,常發生棘間韌帶炎、棘上韌帶炎等[1]。
在中醫學領域中,認為產后腰痛與患者產后氣血虧虛相關,因此在產褥期很容易使風寒濕寫侵入體內,如經絡、關節、肌腠等,從而使局部氣血出現運行不暢的問題[2]。
對于產后腰痛,針刺是比較常見的治療手法,具有活血通絡之功效,可有效緩解患者腰部酸痛癥狀。針刺和電刺激兩者相得益彰,可強化對穴位的刺激作用;TDP有助于溫熱通經,對患者局部血液循環進行改善,強化對壞損不為的修復和再生,持久陣痛作用顯著;拔罐有助于消腫止痛和去濕除風,可對患處產生良性的刺激作用[3]。
在本次研究中,對照組患者實施普通針刺治療,研究組患者采用電針拔罐配合功能鍛煉治療,結果表明:治療前,兩組患者的VAS評分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的VA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4]。
綜上所述,對于產后腰痛患者,通過電針拔罐配合功能鍛煉治療,可有效彌補傳統治療方法的局限性和單一性,對患者的疼痛癥狀進行顯著改善,最終取得令人滿意的臨床效果,因此建議在今后的臨床實踐中進行推廣[5]。
參考文獻
周煥嬌,王華,舒晴,等.“標本配穴”電針和限食干預對肥胖大鼠褐色脂肪組織SIRT1和UCP1的影響[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6,56(22):3410-3416.
田英,王曉燕,王婷.刺絡拔罐配合電針項七針及頸部夾脊穴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56例臨床觀察[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56:847-852.
魏巍,張紅星,黃國付,etal.電針夾脊穴配合刺絡拔罐治療帶狀皰疹的臨床觀察及其機制初探[J].湖北中醫雜志,2016,32(3):27-29.
李文娜,蔡國良,王玉珍.電針夾脊穴配合刺絡拔罐治療30例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的臨床療效觀察[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4,84(7):1506-1507.
洪秀瑜,張衛.早期肘關節創傷性骨化性肌炎應用梅花針叩刺拔罐配合電針治療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5,56(34):1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