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劍
【關鍵詞】早期整形修復;燒傷整形;療效;二次手術率
【中圖分類號】R6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5-0081-01
燒傷屬于一種常見的皮膚損傷性疾病,多由接觸化學物質、觸電以及熱力所致,輕度燒傷可導致患者出現皮膚受損情況,但是重度燒傷可導致出現明顯的功能缺陷及感染等不良癥狀,情況嚴重的,甚至會誘發死亡。燒傷不僅會給患者的皮膚外觀帶來一定的不良影響,且會極易誘發患者出現負面情緒,早期整形修復對于恢復患者皮膚美觀性,減少對其的心理傷害十分重要[1]。為此,本文對患者燒傷2日內及2日后進行整形修復后的效果及二次手術率情況進行了觀察,如下。
1.1一般資料
研究時間:2018年3月-2019年11月。觀察對象:在本院收治的66例燒傷整形患者,以每組33例的標準隨機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基本資料:對照組中男女比例為17:16,平均年齡為(41.6±13.9)歲,燒傷程度:深Ⅱ度燒傷有20例、深Ⅲ度燒傷有13例;研究組中男女比例為18:15,平均年齡為(41.6±13.7)歲,燒傷程度:深Ⅱ度燒傷17有例、深Ⅲ度燒傷有16例,各一般資料無差異,P>0.05。
1.2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規抗感染治療,并對其水電解質紊亂現象及酸堿失衡現象進行糾正。研究組患者在燒傷10日以內接受整形修復治療,即先對患者的身體進行全面的檢查,對血液循環障礙進行排查,并予以給予其切痂減張術進行治療,使用手術刀將患者燒傷壞死組織清除干凈,并注意對其受損靜脈組織的保護,借助于電凝止血及暴露療法對對其他創面進行治療,而后加壓包扎。治療3日后對皮片成活情況進行觀察,修復治療暴露神經及肌腱部位,并于治療2周后完成斷蒂操作,術后給予其常規抗感染治療及營養支持治療。對照組患者在燒傷10日后接受整形修復治療,即燒傷后先對患者進行保守治療,待其受損組織處長出新肉芽組織受再進行植皮受損治療,術畢進行常規處理操作。
1.3觀察指標
觀察指標包括有療效、患者滿意度及二次手術率,療效指標中的顯效表示患者皮片皮瓣成活率超過95%,手術部位無明顯畸形或疤痕跡象;有效表示皮片皮瓣成活率在85%-95%之間,手術部位有明顯的畸形及疤痕跡象;無效表示患者皮片及皮瓣成活率低于85%[2]。
1.4統計學分析
P值用SPSS22.0軟件計算,計數資料的表示方式及計算方式為:用%表示,用x2計算,統計學差異評判標準為:P<0.05。
2.1療效比較
研究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的96.97%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8.79%,P<0.05,見表1。

表1 療效比較[n(%)]
2.2患者滿意度及二次手術率比較
研究組患者滿意度的93.94%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0.61%,二次手術率的3.03%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8.18%,P<0.05,見表2。

表2 患者滿意度及二次手術率比較[n(%)]
燒傷病癥在臨床上十分常見,目前臨床上大多治療該病癥的方法較為保守,即先給予給予二度或三度燒傷患者藥物治療法,待其受損皮膚組織長出新芽后再進行植皮整形修復治療[3]。此種保守治療方法雖然合理有效,但是其所需治療時間較長,且需每日對患者進行換藥操作,加之受燒傷嚴重程度、燒傷面積、創面感染、創面疼痛及皮片皮瓣成活率的影響,導致皮片成活率較低,致使二次手術治療率較高。燒傷10日內盡早對患者實施整形修復治療不僅可及時清除皮損處壞死組織,且可借助于植皮技術修復創面,這將有效提高患者皮片皮瓣成活率,降低其發生皮損感染的機率。早期整形修復治療可有效對患者創面進行封閉,進而減少其血腫或水腫面積,促進局部皮損組織血液微循環,進而促使創面盡快愈合,改善疤痕增生現象。為保障早期整形修復治療取得良好效果,還需注重患者的術后功能鍛煉,以免關節出現強直及僵硬的情況,促進其術后受損組織功能的恢復,進而降低二次手術發生率。
總結:早期整形修復可有效提高燒傷病癥治療效果及患者治療滿意度,降低二次手術率。
參考文獻
劉廣余.早期整形修復對燒傷整形患者療效及二次手術率的影響[J].中外醫療,2018,37(16):46-47+50.
劉波,江曉海.早期整形修復對手部燒傷患者療效及二次手術率的影響[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7,17(56):39-40.
張艷.早期整形修復對燒傷整形患者治療療效及二次手術率的影響探究[J].臨床醫藥文獻,2017,4(30):5785-5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