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青
【關鍵詞】骨科護士;認知現狀;優質護理;健康宣教;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5-0226-01
骨科患者創傷疼痛明顯,常需要臥床靜養,恢復時間長,住院時間久,若不能給予其積極干預,可致壓瘡、下肢靜脈血栓等并發癥發生,除增加身體不適外,還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住院時間。優質護理是現代醫學護理模式,本著以人為本的先進護理理念,可有效降低住院期間不良癥狀[1]。為進一步分析骨科護理人員對優質護理知曉度,本科室對26例護理人員采取優質護理專業化培訓,下面就相關過程做如下匯報。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0月到2019年10月特定時間段本科室28例護理人員實施研究,依據隨機數字法均分成常規組(優質護理前)和觀察組(優質護理后)。常規組中男女比重1:13,年齡最大最小值22歲、30歲,均齡(27.2±0.4)歲,文化教育程度:大專11例、本科3例;觀察組中男女比重2:12,年齡最大最小值21歲、29歲,均齡(26.5±0.2)歲,文化教育程度:大專10例、本科4例。對兩組護理人員一般資料采取獨立樣本檢測比較,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優質護理具體內容:①提升專業素養。為保證患者接受最高品質的護理服務,護理人員需強化自身專業素養,提升護理操作技能,同時借助閑暇時間學習與時俱進的護理知識,不斷充實自己,確保準確回答患者對疾病的疑問,并且正確掌握病情變化趨勢,以便在第一時間告知主治醫生采取干預治療。這一優質護理內容不但能把握臨床醫治時間,并且有助于減少并發癥。②構建和諧護患關系。在住院養療期間,護理人員應多與患者交談,掌握其思想動態,同時予以誘導式心理教育,降低負性情緒影響。并且深入開展健康教育,向患者講述診治過程中身體可能出現的應激反應,提高患者警惕性。如若患者對診治流程存有疑問,護理人員需耐心回答,促進其疾病認知水平得以提升。③強化細節管理。嚴格遵照既定護理制度對患者展開護理,落實病情監督工作,一旦出現不適,及時向上級反饋。并且結合患者病況,制定康復運動計劃與科學飲食方案,最大限度減少不適感[2]。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認知水平。采取本院自制問卷表對護理人員就優質護理相關內容認知情況實施比較,護理內容有健康宣教、和諧護患關系、心理護理等。每項滿分5分,得分越高認知水平越高。
1.4 統計學方法
利用SPSS22.0軟件行數據統計處理,認知水平以均數±標準差表示,行t檢驗,護理效果用率表示,行X2檢驗,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1認知狀況分析
觀察組的健康宣教、和諧護患關系、心理護理認知水平相比于常規組顯著升高,且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下表)。

表1 兩組認知水平比較(-x±s;分)
優質護理以改進與完善服務模式為主旨,重在優化對患者的整體護理過程,隨人們護理需求增加,優質護理逐漸成為臨床護理學改革的主要潮流,亦成為革新護理觀念的必然趨勢,可提升患者滿意度,最大化實現醫藥衛生改革目的[3]。優質護理的深入推進,促使護理人員自身得以有效提升,不僅僅在日常護理工作中扎實技術,且在患者生活護理等方面獲得滿意護理效果。在實施階段,部分護理人員對此護理模式較為抵觸,需要一定時間進行消化,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護理人員工作壓力,但實踐表明,優質護理的應用可極大改善患者癥狀,提升護理人員素養,有利于護理工作有序開展。伴隨醫療技術與醫學模式不斷發展,社會公眾對服務質量與效率提出了更為嚴謹的要求,只有堅持并落實優質護理才能緊跟醫學發展的腳步,才能為患者創建更為優質的服務。骨科多收治患者大都需要長期臥床,活動能力受限,極易產生消極情緒,優質護理的實施有助于減輕消極情緒對患者病情的影響,確保病情康復,因此,強化優質護理相關內容認知度,是順應社會及醫學發展的必需[4]。本次研究中,觀察組的健康宣教、和諧護患關系、心理護理認知水平相比于常規組顯著升高,且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增強骨科護理人員專業化培訓,可提升其對優質服務知曉度,以此促進骨科整體護理質量不斷提升,同時亦能與患者構建良好關系,臨床應用效果滿意。
參考文獻
李菊姿, 程樓英, 齊引娣. 優質護理對老年慢性病患者治療認知度及疾病控制的影響[J]. 基層醫學論壇, 2017, 21(3):282-283.
張敏, 郭建玉, 關淑芬等. 新疆阿勒泰地區哈薩克醫醫院臨床護士倫理認知現狀調查分析[J].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2016, 22(18):2615-2617.
符林秋, 李瓏, 李麗花等. 海南省護理人員對抗腫瘤藥物應用防護認知現狀調查[J]. 海南醫學, 2016, 27(20):3415-3417.
韓曉雪, 聶斌. 優質護理在腮腺腫瘤術后患者涎瘺中的應用效果[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8, 34(21):1647-1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