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鳳榮
【關鍵詞】優質護理;冠心病;效果;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5-0249-02
冠心病作為心血管疾病的一種,因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缺乏對疾病的足夠重視使得冠心病發病率逐年上升。發生冠心病的原因在于冠狀動脈出現粥樣硬化。在患有冠心病后,患者常常會產生胸痛、無力等感受,對正常生活造成負擔,甚至會對患者生命造成不利影響。一般的常規護理不能完全滿足臨床需要,優質護理作為以病人為中心,深刻貫徹護理責任制的護理模式在冠心病臨床實踐中逐漸被廣泛應用[1]。本文擇取部分真實案例探究優質護理在冠心病護理中的價值,并展開以下匯報。
1.1基礎資料
實驗對象:2018年3月到2019年6月間在我院接受冠心病護理的患者,總計80例。在電腦隨機數字表法的幫助下實現分組即對照組、實驗組。每組各計40例。所有患者都符合冠心病診斷要求,并無嚴重肝腎功能疾病,溝通順暢,無精神病史。實驗組內年齡最大的患者為79歲,年齡最小的患者60歲,本組患者平均年齡為(69.5±6.3)歲,實驗組內有男患者28例,女患者12例;對照組患者年齡處于60-79歲,平均年齡為(69.5±7.2)歲,對照組內男性25例,女性15例。采取兩組患者基礎資料進行樣本對比后,P>0.05,并不會影響實驗結果。
1.2 方法
1.2.1 對照組:對對照組患者進行一般護理,根據患者病情實施強心利尿工作,實時記錄患者體征指標變化,做好藥物指導以及病情宣教等工作。
1.2.2 實驗組:實驗組患者以對照組一般護理為基礎,進行優質護理。①深入基礎護理,護理人員實時關注患者病情恢復情況,為患者制定針對性飲食與運動方案。告知患者用藥時間與藥量,視患者情況進行藥物調整。對需要臥床休養的患者與患者家屬一起對患者進行皮膚、口腔上的清潔工作,協助患者翻身防止壓瘡。醫護人員要不斷提升醫護水平與操作技術,用耐心、積極的態度對患者實施護理,緩解患者不良情緒。對患者進行疼痛評估,開放靜脈通路,保證藥品滴注速度正常[2]。②康復護理,為使患者盡快恢復正常生活要為患者制定康復訓練計劃,以循序漸進原則逐步提升訓練強度,可由簡單的散步等活動逐漸變成慢跑。若患者無法獨立進行訓練,醫護人員可協助患者進行被動練習。或者要求患者開展一些日常生活中簡單動作比如穿衣、拿筷等,避免長期不活動造成血栓。③心理護理,經常性與患者交流,了解患者內心想法。把握患者心理狀態變化,告知患者護理安全性,安排治愈成功患者現身說法,增加患者信心。若患者出現不良情緒,醫護人員要及時開展心理輔導,將患者不解匯報給醫師,讓醫生與患者交流,減少患者心理壓力,促使護理順利實施。
1.3 觀察指標
護理滿意度:醫護人員自行制定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問卷主要了解患者對醫護人員護理水平、工作態度以及最后病情康復狀況的看法。最后以滿意、較滿意與不滿意劃分調查結果。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24.0軟件分析實驗數據,護理滿意度作為計數資料用n/%表示,行x2檢驗。P<0.05,代表數據有參考意義。
實驗組護理滿意度90%,對照組為60%,實驗組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n(%)]
當冠狀動脈發生粥樣硬化后,血管就會出現強烈病變,使患者面臨心肌缺氧以及缺血的情況這種現象被稱之為冠心病[3]。患病后,患者會承受較大痛楚,生活不便。為給予患者良好的就醫體驗,優質護理作為以患者為中心的責任制護理,憑借給患者帶去優質化服務深受醫護工作者青睞,也利于和諧護患關系的構建。
接受優質護理的患者對于護理的滿意度要明顯高于對照組。分析原因發現:優質護理服務以加快患者康復速度為護理目標,從患者的生理、心理等進行護理。優質護理中加強了對患者的基礎護理、康復護理與心理護理,保證患者正常康復,降低并發癥發生幾率。使患者在保證正常身體需要的情況下進行適度鍛煉,盡快恢復正常生活。心理護理則是保證患者以積極狀態應對護理。
總之,優質護理在冠心病護理中展現出的效果要遠優于其他護理手段。在優質護理的幫助下,加快患者康復速度,在臨床中具有廣泛應用的價值。
參考文獻
羅芳,諶外華.優質護理在冠心病護理中的應用價值評估[J].基層醫學論壇,2019,23(33):4871-4872.
王小楊.優質護理在冠心病護理中的臨床應用效果[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29):278-279.
梁飛霞,許麗,林秋劭,羅敏婷,梁愛群,廖穎嫻.優質護理在冠心病心絞痛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吉林醫學,2019,40(10):2400-2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