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向慧
摘 要:近年來,“文化+科技”成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突出特點之一,再推進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是,打造“一站式的”數字化服務平臺更符合時代的發展趨勢,不僅能夠為基層群眾提供更快捷、自主、互動的公共文化服務,也能夠實現公共文化服務的全覆蓋,確保了服務的均等化。本文主要圍繞以數字化為載體構建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網絡體系展開分析和論述,首先介紹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的概念然后分析推進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數字化發展的有效舉措,最后提出公共數字文化工程推進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的實踐。
關鍵詞:數字化;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
在推進文化體制改革的過程當中推進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是重要的戰略目標,而在實現公共文化服務方式轉變的過程當中,借助于數字化網絡平臺,能夠最大程度上彌補基層公共文化傳統服務方式上的不足,全面提高數字資源供給能力和遠程服務能力,打通“最后一公里”,解決公共文化服務全覆蓋,以達到共享性以及均等化的目的,為人們提供更豐富、更實效的文化享受。同時,在數字化平臺借助大數據技術有助于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效能,建立以需求為導向的公共文化服務機制,真正地推進文化體制改革與發展。
1 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的概念及實現途徑分析
1)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的概念。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是指政府或者其他的公共部門,在提供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過程當中,必須要堅持全體公眾平等的原則。在推進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過程的過程當中,有三個重點內容,第一是城鄉均等;第二是區域均等;第三是群體的均等,結合當下城鄉區域群眾之間的差距,要想實現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發展,還存在著較大的問題和挑戰。以廣州市為例:廣州市現有天河區、越秀區、荔灣區、海珠區、白云區、番禺區、花都區、從化區、黃埔區、南沙區、增城區,共十一個區。根據每個區的區情不一,基層公共文化情況大不相同,具體體現在三點上:(1)“人”——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隊伍。對于市區中心地帶,在公共文化服務人員隊伍建設方面相對完善,且綜合素質相對統一。這是因為城央區域地少人多,既是文化政治的中心也是商業中心,服務對象的文化水平整體偏高,文化服務的形式多樣內容豐富;而非城市中心的轄區地廣人稀,居民對于業余的公共文化服務訴求整合相對困難。(2)“財”——對于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財政上的投入。各區的財政情況不同,從而導致在基層公共文化服務上的財政投入力度不一,進而導致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開展情況各有所長。(3)“物”——公共文化場所的硬件設施。其中包括:活動場地、活動設備、活動器材等。上述這三大因素各區情況不一,影響到各區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內容、形式不一,進而影響廣州市的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建設的要求。
2)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發展的實現途徑以及數字化服務的優勢。當今社會,移動互聯網科技的飛速發展,而且實現了和大眾的生活完美融合,為實現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網絡數字化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借助手提電腦、手機、微信、微博、APP甚至抖音等移動通訊器材以及新媒體網絡平臺構建新型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理念,才能夠創建一個方便快捷、內容豐富、自主性強、實用性高的文化數字服務平臺。首先,要整合公共文化資源,構建數字化公共文化服務網絡的數據庫。在推進公共數字文化服務的過程當中,必須要對文化資源進行搜集、甄選,才能夠為公共文化數字服務平臺提供優質、安全的資源。因此可以搜集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文化館等公共文化服務機構的資源,然后將實現形態轉變為數字形態,建立分布式的公共數字文化資源庫。其次,要優化數字文化資源結構。結合數字資源庫,對接或者引用社會其他文化平臺資源,既要整合中華民族優秀文化資源,也要結合地方的特色,才能夠讓輸出的文化服務內容不僅限于由政府進行統籌協調建立的資源,同時還可以是地方企業、私人文化典藏等優質的資源,既包括文字、圖片,也包括視頻等,實現資源的結構更加優化,讓人民群眾享受到的文化資源更豐富、更多元化。最后,要提供一站式的數字文化服務。在推進基層公共文化數字化服務網絡創建的過程當中,需要建立一站式的數字服務平臺,才能夠突破資源共建共享的難點,在平臺上,公共文化活動的開展時間、開展方式以及服務效能都可以一目了然,只有提升數字資源供給能力和遠程服務能力,才能徹底實現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全覆蓋”以及文化服務“均等化”,因此,這種“一站式”的數字文化服務解決了空間、時間上的限制,在暢享優質文化服務的同時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服務的個性化以及精準化。
3 推進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數字化發展需要解決的問題
在推進基層公共服務數字化發展的過程當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要真正的面向基層普及公共文化數字服務平臺的使用。在推進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發展的過程當中,首先要面向基層群眾宣傳普及公共文化數字服務平臺的使用,讓人們接受并習慣通過這種新的方式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務的實惠,并使這一方式成為人們享受文化服務的重要手段。只有這樣,才能夠在真正意義上實現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和數字化。
2)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在推進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數字化建設時,需要與信息技術設施為基礎,但是某些地區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較為落后,比如,偏遠地區以及少數民族地區,互聯網沒有接通,導致數字資源無法進行網絡傳送。
3)平臺維護人員隊伍的建設公共文化數字服務平臺是一個長期、有效運營的網絡平臺,在建設并投入使用后,需要根據內容的更新、結構的優化整合而不斷擴充發展。這就要求有一支技術人員隊伍,對其進行實時、長效的監控以及運用。但現時很多公共文化類的數字平臺因為缺失穩定的技術維護人員隊伍,使得后期的更新與發展的進度跟不上。
4 推進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數字化良性發展的思考
結合當下存在的問題,需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建立以需求為導向的反饋機制,實現供給與需求的有效對接。建立群眾文化需求反饋機制,通過大數據的統計以及分析能夠及時準確了解群眾對文化供給的確切需求,制定、完善數字文化平臺的服務目錄以及操作流程,實現公共文化數字平臺服務的便捷性以及精準性,達到文化供給與需求有效對接的目的,提升公共文化服務的效能。
2)推進資源整合統籌,實現文化服務區域聯動。建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協調機制,整合宣傳、文化、體育、教育、科技民政等多部門資源,共同打造基層綜合文化服務平臺,為群眾提供更為豐富的文化服務享受,真正做到“一站式”的公共文化服務。
3)根據本地區自身文化特色,打造網絡平臺品牌服務。數字化最重要的意義在于以數字的方式來實現不同形式信息之間的自由轉換,特別是某些不可再生的文化資源,而每一個地區都有自己獨特的區域特色文化需要記錄保護,因此可以運用數字化的技術,把這些特色文化資源編輯轉化為數字格式以保存并宣傳,使其得到更為立體的展示,成為這一區域的文化特色名片。
5 總結
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是指要堅持公平公正的原則來提供公共服務,為人們提供文化產品,僅僅依靠傳統的服務方式是無法達到目標的,因此在推進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發展的過程中要讓數字化平臺更好的發揮作用,通過讓科技與生活更好融合,才能使群眾充分體驗“一站式”便捷、精準的公共文化服務。在具體實踐的過程當中,要正視平臺建設普遍存在的問題與不足,最后要構建良好的網絡服務機制,確保平臺的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高福安,劉亮.基于高新信息傳播技術的數字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研究[J].管理世界,2018(08):9-12+22.
[2]肖希明,完顏鄧鄧.以數字化促進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的實踐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8,1(08):5-10.
[3]路海玲.大力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豐富基層人民群眾精神生活[J].當代圖書館,2018(4):11-13.
[4]許建業,陸忠海.當代中國文化共享工程與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的發展[J].藝術百家,2019,26(A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