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閱讀空間,作為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一環,讓職工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坐標。而從更深遠的意義看來,閱讀涵蓋的文化,還關系著一座城市的未來。
7月4日,廣東東莞工人書城,伴著陣陣書香,2020年全國職工主題閱讀首場活動正式啟動。
一時間刷屏全網的圖書館留言農民工吳桂春,現身職工主題閱讀活動,與眾多職工分享了讀書心得。當天,吳桂春和全國勞模尹利平還收獲了一個新身份——東莞市職工書屋公益代言人。擁有相似經歷的尹利平,也是讀書成才的典型代表,從普通文員成長為企業高管,在東莞實現了自身理想。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兩位來自東莞普通職工的人生經歷,讓人不禁沉下心來仔細體味讀書的力量。在東莞,還有許多人像吳桂春一樣,早已習慣了閱讀、愛上了閱讀。
如果說,過去的東莞給人留下了世界工廠、制造業名城等刻板印象,那么,今天的東莞正以實際行動將文化氣息浸透到城市建設里,逐漸從“文化沙漠”走向“書香東莞”。
根據當當網大數據顯示,在2018年電子圖書的購買榜單上,廣東省在購買顧客數和人均購買量兩項數據中,均位列全國第一。而在廣東省21個地級以上城市中,東莞人均購買電子書數量僅次于廣州和深圳,排名第三。在2019年亞馬遜中國Kindle付費電子書人均購買量城市榜上,東莞進入全國前十。
殊不知,如此高的閱讀需求背后是東莞海量的圖書閱覽資源做支撐。
在東莞,圖書館不僅開設在市區,更分布在鎮街、社區、工廠內,大街小巷都設有流動圖書服務站,村(社區)里有圖書服務點,企業工廠有職工書屋,各個鎮街上也有東莞圖書館的分館。如同毛細血管般的圖書館分布,縮短了讀者借閱的時空障礙,也讓越來越多的讀者體驗到閱讀的便利。
從前,在東莞打了十幾年工的徐清清,每逢周末或節假日都會和朋友一起去爬爬山逛逛街。最近一年來,工作之余她經常會和好朋友一起來到溫塘職工服務中心里的職工書屋,通過看書來充實自己。
一年多來,徐清清在職工書屋不僅借閱了大量書籍,還學會了很多課程,眼界得到了開闊。她說:“職工書屋是對打工者一個很好的福利?!?/p>
還有讀者在東莞圖書館留下這樣的話:“我們一家人來到東莞4年了,最大的收獲就是在圖書館。4年時間里,在不用什么成本的情況下,孩子接觸到了幾千本繪本。”
作為丈量城市文化生活、檢測精神厚度的一桿標尺,圖書館建設對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擔任過東莞市副市長、圖書館之城建設領導小組副組長的吳道聞曾說:“從一定意義上看,一個地區的圖書館事業是否興旺發達,決定了人們獲取知識的難易程度以及知識含量,進而影響著這個地區的競爭力。”

東莞工人書城開展閱讀交流活動
從2001年開始,東莞提出打造“文化新城”的發展戰略,十幾年來,東莞市先后投入數十億資金,將東莞打造成“圖書館之城”“博物館之城”和“廣場文化之城”。自此,東莞的圖書館數量從2001年的24個激增到2010年的346個,再到現在的653個。
知識不僅能改變命運,還能改變一個城市的未來。曾經,東莞招引高層次人才時,“文化氛圍不濃”成為人才流失的原因之一,但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東莞已成為吸引力僅次于一線城市的擇業地。
隨著公共文化資源逐漸完善,一些社會閱讀力量也開始悄然成長,機關、企業和民間的讀書會蓬勃發展。讀者們基于共同的興趣愛好,自發成立各具特色的社會閱讀組織,成為東莞的一抹亮色。
這些讀書會不僅增進了人與人之間的精神文化交流,還帶動了更多人讀書的熱情。
在東莞市稅務局望牛墩稅務分局,職工黃丹發起了一個讀書興趣小組,共有成員22人。讀書小組每個季度都要組織一次讀書會,會上,組員們互相分享讀過的好書,開闊閱讀視野。
他告訴《中國工人》記者,在2014年職工書屋成立之初,他就牽頭組建了讀書興趣小組。因為平常就有堅持讀書的習慣,他想如果同事們能聚在一起分享讀書心得,那么對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大有益處。
為了滿足讀書小組成員的學習需求,在每年增添新書前,黃丹都會給成員們發放調查表,征詢意見。目前,書屋共有圖書500冊,以后每年還將補充增加新書。每當工作日的中午或者晚上下班后,組員們或者其他職工會經常在書屋閱覽學習。對一些組員來說,書屋已經成為他們的最佳自習室。
職工俞地福是2017年加入讀書興趣小組的,每個季度組織的讀書會他幾乎都會參加。在他看來,讀書會提供了一個了解多元信息的渠道,并且能給自己的閱讀建立起一個向導。平素喜歡閱讀政經類圖書的他,有時候會被其他人推薦的人文歷史類讀物吸引,進而深入閱讀,這對他來說是一種豐富自我的過程。
在東莞,還有“理讀讀書會”“莞讀書友會”“趁早東莞讀書會”“煉鋼讀書會”“陽光讀書會”等一大批讀書會正在活躍。2018年1月25日,東莞圖書館啟動“東莞閱讀聯盟”建設,其中啟智學校讀書會、煉鋼讀書會、陽光讀書會和云上讀書會4家讀書會為東莞閱讀聯盟首批主題讀書會。
據東莞圖書館業務部主任李正祥介紹:“讀書會在不斷壯大的過程中帶動更多的人讀書,對提升全民閱讀的作用非常明顯。”
東莞多年的文化生態塑造,不僅讓吳桂春這樣的普通工人能享受到閱讀的快樂,更為整個城市增添了發展空間。
根據百度地圖慧眼聯合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等機構發布的《2019年度中國城市活力研究報告》顯示,東莞排名第四,同比上升1個序列,人口吸引力指數為8.038 ,僅次于深圳、廣州、北京。
而作為“文化新城”發展戰略的一部分,東莞除了推動全民閱讀外,還在為謀劃更豐富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做準備。
7月2日,東莞文化館虎門分館正式啟用,這是東莞市文化館的第25個分館。該館有文化大講堂、演藝廳、數字化平臺、讀書驛站和舞蹈、合唱、語言、書畫、攝影教學等功能室,職工群眾可在家門口獲得文化大餐。這一分館的建立,標志著東莞市文化館的總分館制初見雛形,為進一步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奠定了基礎。
除此之外,東莞市還注重發揮博物館的作用。2004年,東莞在全國率先提出建設博物館之城,創新博物館發展模式。經過扶持,市鎮村三級博物館網絡基本建成。
截至2018年,東莞共有48座博物館。不同的博物館按照功能定位,為游客提供差異化的文化服務。位于新芬路36號的東莞博物館,正在向人們展示著歷史煙云留下的珍貴文物;南城街道勝和社區的東莞蠔崗遺址博物館,描摹著新石器時代的人類文明;而虎門鎮鎮口村的鴉片戰爭博物館,則帶領游客重回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東莞過去十多年在公共文化上的投入,讓吳桂春的圖書館留言一夜爆紅,這是偶然,也是一種必然。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靈魂,也是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源泉。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的演進,文化建設越來越成為一種必須。它不僅滿足人們日趨多元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提升了一座城市的文化品位,更為城市的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城市閱讀空間,作為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一環,讓像吳桂春一樣的職工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坐標。而從更深遠的意義看來,閱讀涵蓋的文化,還擔系著一座城市的未來。
鏈接
讓書香觸手可及
以學益智,以學修身,以學增才。2008年以來,東莞市總工會積極推動職工書屋建設,為職工提供成才、成長的平臺與環境。經過多年發展,全市的職工書屋已成為吸引廣大職工群眾的一個窗口,成為強化企業職工文化建設、全面提升廣大職工素質的一個重要平臺。
截至2020年5月,東莞全市建成職工書屋761家,其中全國示范性職工書屋41家。目前,東莞全市各級職工書屋遍布33個鎮街,各級職工書屋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獨立運轉,充分利用各服務平臺的資源,較好地滿足了職工的文化需求。
東莞的不少企業工會還建起了“建設者之家”,以滿足一線建筑職工的讀書需求。36歲的李士菊在東莞已經有很多年頭了,以前他的生活就是工地、宿舍兩點一線,盡管規律但卻單調。而自從2018年9月,他來到中建五局東莞軌道公司后,生活便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李士菊所在工地的“建設者之家”就位于工地宿舍后面,雖然面積不大,但五臟俱全,內設圖書角、觀影區、健身房等分區。下班后,工人們能在圖書角里靜下心來讀上一會兒書,也能去健身房鍛煉身體。
自有“建設者之家”以后,每天下午6時左右開始,這里就格外熱鬧。來自重慶的梁經軒是這里的“??汀?。他說,有了“建設者之家”就不一樣了,和工友們在一起有了家的感覺。
為確保職工書屋在職工中充分發揮作用,東莞市總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建設方案,提出將職工書屋重點建在工人文化宮,村(社區)、企業先鋒號職工服務中心等地,并且注重在一線職工、農民工工作居住相對集中的基層企業、工業園區等地擴展,打通了服務職工的“最后一公里”,讓書香觸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