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體育學院 北京 100191)
體操運動是一項在規定器械上,完成復雜、協調的動作,并根據動作的分值或動作的難度、編排與完成情況等給予評分的運動。體操運動在鍛煉身體、促進幼兒大腦的發育和智力發育、提高幼兒本體感覺等方面有著不能替代的作用。體操運動覆蓋33種身體素質,是很多運動機能的基礎。兒童少年時期是身體快速生長和發育關鍵階段,也是速度、力量、平衡、靈敏、基本技能動作、健康生活方式形成的黃金期。但近些年,體操運動的發展卻不盡如人意,導致我國競技體操后備人才卻嚴重匱乏。其原因在于:其一,體操運動沒有正式落入到學校體系中;其二,體系外的體操運動沒有開設針對兒童階段的體操鍛煉標準及體操教學資料;其三,體操運動對人的要求高,長期受到一些負面干擾導致大眾群體對體操運動的功能出現偏差;其四,體操退役人員再參與體操教學的工作者十分有限。
自1985-2015年我國大中小學生體制持續30年下降,學校體操在諸多因素的影響下遇到層層阻礙,以增強體質為主的非競技性體操和競技體操發展造成兩極分化和脫節,沒能很好的發揮各自所處環境的優勢,使兩者形成相互促進的局面。
借助歷史時期的機遇,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一步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決定:“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體育鍛煉,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體魄強健”。2013年10月,教育部體衛藝司司長王登峰提出,教育部將依托第一批共七個體育項目,實現學校體育三位一體目標,體操成為七項之一。2015年兩會期間再次提及這七個項目,體操得到國家的重點扶持,將作為學校體育改革的重點項目之一,也促進了快樂體操校園化發展。基于以上背景,2015年12月,國家體育總局體操運動管理中心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推廣 “快樂體操”運動項目,成立快樂體操推廣委員會。發行《全國快樂體操等級鍛煉標準》及《全國快樂體操教法指導》。
快樂體操運動是國家體育總局體操運動管理中心立足于增強少兒體質健康與增大體操競技人才選拔基數的戰略高度。快樂體操運動遵循少兒身心發展規律,將基本體操動作以游戲為主要形式,借助多種器材使小朋友在無意識下的玩耍和有意識的模仿過程,對身體和心智得到全方位的鍛煉。避免在一般體育中的枯燥乏味,又使參與者在游戲中得到了高效且具有針對性的鍛煉。同時對體操動作內容和器械的簡化與改進,充分挖掘體操的快樂元素、健身元素和教育元素。
快樂體操運動項目由以下三個項目組合而成。
其一,接力通關項目,分為男子團體、女子團體、混合團體,男子團體由4名男隊員組成,女子團體由4名女隊員組成,混合團體由男女組成的4名隊員。項目過程由7個環節組成。其中,需要通過平衡木、登上跳箱、穿越海綿池、爬過攀巖版、匍匐拱橋、靈活繞樁、快速沖刺。該項目將采用秒表計時方式,用時少者名次列前;
其二,器械項目。包括,單杠、支撐/雙杠、平衡木、跳躍、蹦床。器械比賽以2016年國家體育總局體操運動管理中心頒布的《全國快樂體操等級鍛煉標準》為比賽內容。分為男子團體、女子團體、混合團體,男子團體由4名男隊員組成,女子團體由4名女隊員組成。混合團體由男女組成的4名隊員。該項目采用評分制,5分優秀,良好4分,3分及格,2分不合格。團隊成員成績相加為團體總分,團體成績相加高者名次列前;
其三,快樂自由體操項目。由8-16人組成,性別不限。(場地12×12)參賽隊伍將規定動作、舞蹈動作、隊形變化等形式串聯起來編入成套進行完成。成套動作可以徒手,也可以使用器械。成套音樂自配,允許配有歌詞,需符合年齡特點、節奏明快、旋律優美,體現積極向上、時尚活力的精神風貌。音樂應與成套動作配合協調。比賽服裝任選,需符合幼兒特點、美觀得體、與成套內容搭配和諧。比賽成績以成套動作最后得分的高低作為評定名次的依據,得分高者名次列前。成套時間:100-120秒。計時將從運動員開始成套第一個動作的時候開始計時。當運動員結束最后一個姿勢時候,計時中止。動作必須和音樂一起結束。成套動作隊形變化,不得少于4次。
隨著全國快樂體操運動的推廣,國家體育總局體操運動管理中心先后對全國70余所學校、幼兒園進行授予快樂體操進校園試點單位的掛牌。開展培訓10余次,舉辦全國性賽事30余場,其中總決賽舉辦了3場,累計參賽隊600余個,參賽人數1萬余人,關注媒體20余家。在局部地區借助社會各界力量,使快樂體操運動形成了具有一定市場經濟的發展規模。
通過對快樂體操相關文獻的調研,本研究發現大多數學者認為快樂體操運動是一項能夠推動體操運動發展,能夠為體操后備力量儲備人才,能夠借助體操運動實現體質健康的有效性,能夠朝向全民健身目的的優質項目進一步發展。其中江廣和認為快樂體操運動有助于參與者身心健康,有助于運動技能提升。同時快樂體操運動的推出更有利于對大體操運動的普及,保證體操后備人才梯隊建設。面對競技體操的高精尖要求,快樂體操運動起到積極作用。彭紹方、李帥認為快樂體操運動應更好的借助國家政策,結合體育供給側結構改革,更進一步加大快樂體操運動在社會中的持續推進,應向更多的俱樂部、幼兒園、小學推薦快樂體操運動。大力開展宣傳,整合社會資源,扎根在俱樂部、幼兒園及小學中,更精確的進行平民化推廣,實現家家鍛煉,人人受益的宏偉目標。
但是也有很多學者發現快樂體操運動在具體執行過程中存在許多問題。其中,謝春雨認為快樂體操運動的等級標準過于簡單化,需要進一步因地制宜的完善體系中存在的問題。江廣和認為在借助市場經濟開發的同時,受到了有償能力與消費能力不足的矛盾現象,導致快樂體操運動不能有效的持續下去。陳永青、劉敦曉研究者提出目前存在推廣模式單一,未能有效發揮社會各界力量銜接到俱樂部、幼兒園及小學體育課程。
在前人的研究基礎之上,本文通過對2017-2019年快樂體操總決賽的參賽情況進行量化分析,從數據的角度揭示快樂體操運動發展現狀和遇到的問題,如表1所示。

表1 2017-2019年度全國快樂體操比賽報名分布圖
由圖1顯示的是2017-2019年快樂體操總決賽的參賽人數,分別是2017年上海總決賽參賽人數為532人,2018年廣西總決賽參賽人數為368人,2019年石家莊總決賽參賽人數為560人,3年中參賽人數總體呈現先下降后上升趨勢。
由圖1可知,按照組別劃分出的小學組參賽人數分布,分別是2017年上海總決賽參賽人數為150人,2018年廣西總決賽參賽人數為82人,2019年石家莊總決賽參賽人數為316人,3年中小學組參賽人數總體呈先下降后上升趨勢。
由圖1可知,按照組別劃分出的幼兒組參賽人數分布,分別是2017年上海總決賽參賽人數為382人,2018年廣西總決賽參賽人數為286人,2019年石家莊總決賽參賽人數為244人,與小學和總參賽人數趨勢不同,3年中幼兒組參賽人數總體呈下降趨勢。

圖1 2017-2019年快樂體操總決賽參賽人數趨勢

圖2 2017-2019年快樂體操總決賽各子項參賽人數趨勢
圖2顯示,2017-2019年總決賽按照項目劃分出的結果,2017年上海總決賽接力通關賽項目參賽人數為232人,2018年廣西總決賽接力通關賽項目參賽人數為188人,2019年石家莊總決賽接力通關賽項目參賽人數為288人,3年中接力通關賽項目參賽人數總體呈先下降后上升趨勢。
圖2顯示,2017年上海總決賽器械比賽項目參賽人數為208人,2018年廣西總決賽器械比賽項目參賽人數為64人,2019年石家莊總決賽器械比賽項目參賽人數為164人,3年中器械項目參賽人數總體呈先下降回升趨勢。
圖2顯示,2017年上海總決賽快樂集體操項目參賽人數為92人,2018年廣西總決賽快樂集體操項目參賽人數為116人,2019年石家莊總決賽快樂集體操項目參賽人數為108人,3年中快樂集體操項目參賽人數總體呈先上升后下降趨勢,但總體顯示平穩。

圖3 2017-2019快樂體操總決賽接力通關賽參賽人數趨勢
圖3顯示,2017-2019年總決賽按照組別劃分出的結果顯示,2017年上海總決賽幼兒組接力通關賽項目參賽人數為172人,2018年廣西總決賽幼兒組接力通關賽項目參賽人數為152人,2019年石家莊總決賽幼兒組接力通關賽項目參賽人數為124人,3年中幼兒組接力通關賽項目參賽人數總體呈下降趨勢。
圖3顯示,2017-2019年總決賽按照組別劃分出的結果顯示,2017年上海總決賽小學組接力通關賽項目參賽人數為60人,2018年廣西總決賽小學組接力通關賽項目參賽人數為36人,2019年石家莊總決賽小學組接力通關賽項目參賽人數為164人,3年中小學組接力通關賽項目參賽人數總體呈上升趨勢。

圖4 2017-2019快樂體操總決賽器械比賽參賽人數趨勢
圖4顯示,2017-2019年總決賽按照組別劃分出的結果顯示,2017年上海總決賽幼兒組器械比賽項目參賽人數為148人,2018年廣西總決賽幼兒組器械比賽項目參賽人數為44人,2019年石家莊總決賽幼兒組器械比賽項目參賽人數為76人,3年中幼兒組器械比賽項目參賽人數總體呈先下降后回升趨勢。
圖4顯示,2017-2019年總決賽按照組別劃分出的結果顯示,2017年上海總決賽小學組器械比賽項目參賽人數為60人,2018年廣西總決賽小學組器械比賽項目參賽人數為20人,2019年石家莊總決賽小學組器械比賽目參賽人數為88人,3年中小學組器械比賽項目參賽人數總體呈先下降后上升趨勢。
圖5顯示,2017-2019年總決賽按照組別劃分出的結果顯示,2017年上海總決賽幼兒組快樂集體操項目參賽人數為62人,2018年廣西總決賽幼兒組快樂集體操項目參賽人數為90人,2019年石家莊總決賽幼兒組快樂集體操項目參賽人數為44人,3年中幼兒組快樂集體操項目參賽人數總體呈先上升后下降趨勢。
圖5顯示,2017-2019年總決賽按照組別劃分出的結果顯示,2017年上海總決賽小學組快樂集體操項目參賽人數為30人,2018年廣西總決賽小學組快樂集體操項目參賽人數為26人,2019年石家莊總決賽小學組快樂集體操項目參賽人數為64人,3年中小學組快樂集體操項目參賽人數總體呈上升趨勢。
通過全國快樂體操比賽總決賽3年中的現狀分析顯示,參賽總體人數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趨勢,其中2018年廣西總決賽受到一些不確定因素導致北方參賽地區的單位準備不充分,僅有來自北京的一家單位參與。雖然承辦方受到一些影響,但并沒有給快樂體操運動及參與者本身帶來負面干擾,所有工作者及參與者均保持高漲熱情,由此可以看出快樂體操運動深受組織者、兒童、及各界支持者的喜愛和追捧。
與其他項目不同,幼兒組的接力通關賽項目在3年內參賽人數持續下降,沒有回升趨勢,為進一步了解情況,作者對2017年至2019年全國快樂體操比賽7位一線工作者進行訪談,訪談人群包括,學校一線教師、幼兒園一線教師、俱樂部的項目負責人。
通過對7位體操一線工作者的訪談,本研究發現位7教師均認為造成快樂體操接力通關賽賽項目學前參賽人員持續下降的原因主要在于:(1)該項目沒有參考資料,導致比賽問題的不確定性;(2)由于器械有限,經常采用替代品進行模擬練習;(3)外出比賽責任重,教師無法確保安全隱患;(4)宣傳內容及體系不完整,推廣受限;(5)等級標準過于簡單化,限制能力發展,缺乏競爭性與挑戰性;(6)比賽現場聚焦參賽者本身的重視度不夠明確。
針對上述共性問題,本研究提出以下針對性辦法:
首先,在宣傳和管理方面,由專業組織機構牽頭,打造快樂體操運動知名度,消除不規范疑慮,理清大體操運動發展方向,定期匯總快樂體操賽事存在的問題,及時建立調整機制,提高賽事效率;各體操基地共同制定推廣方案,擴大快樂體操運動規模,引進社會各界力量扶持;其次,在技術和器材支持方面,發揮體育專業院校及各地區體操學校作用,積極開展與快樂體操參賽單位的有效溝通和定期指導,共享現有資源輔助快樂體操運動市場擴大,有效緩解場地不固定、器材不夠用的現實問題;最后,針對接力通關賽項目的參賽人數呈下將趨勢進行方案調整;重視一線教師,適當增補獲獎榮譽;鼓勵家教聯合,消除教師顧慮;相關文件推送發揮導向性作用,由單一的體育部門轉換為與教育部門共同推送的雙軌制,加強文件傳達力度,推動各級單位參與的主動性。實現終身體育、健康中國和體育強國是快樂體操運動的落腳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