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金城學院基礎部 江蘇 南京 211156)
隨著我國對大學生的要求不斷提高,高校的體育管理工作也一直在調整和完善。越來越多的體育運動項目得以引進和推廣,高校學生對待體育課程的積極性也隨之高漲。但是在目前高校體育開展工作當中,還是仍舊缺少實踐應用的內容存在不足,亟需改革。而通過實施體育課內外一體化改革,能有效緩解高校體育工作發展現狀,值得被廣泛推進。
高校體育教學存在的一個明顯問題就是教學內容與方法的單一,體育運動類型和活動組成都比較老套,對于當代大學生來說逐漸喪失吸引力,也讓教師把過多的精力放到維持課堂秩序,保障教學進度上,缺乏創新意識。
由于高校學生人數眾多,學校為了便于管理,往往采用單一標準進行體育教學考核,但是學生個人身體素質有差別,固定的評判標準難免會產生評估的偏差,造成結果的不全面和不充分的情況,不利于教學改革尋找依據。
缺乏實踐應用是目前高校體育工作開展中的另一個明顯不足,學生參與體育訓練只能局限在課堂中,所以學生所學體育知識和技能往往在課下沒有得到鞏固和復習,從而在下次上課時會出現無法順利的銜接。同時沒有經過實踐的體育磨煉,學生自身也缺乏勇敢的精神,極也不利于高校體育活動的開展。
高校體育課內外一體化改革,不僅能優化高校體育發展模式,還能激發學生參與體育的興趣,有著諸多的實施意義。(如圖1)
高校體育教育理念的確立是幫助體育教師正確開展教學工作,完成教學任務的基礎。著重開展內外一體化教學改革,能夠幫助高校深度挖掘和剖析當前教學理念中存在的漏洞與缺陷,從更加宏觀的角度審視當前高校體育教育建設的現狀。從而樹立起正確的教學理念,讓教師更加明確自身的價值和定位,推動高校體育教學的完善和進步。
體育作為一門理論知識和實踐應用結合緊密的課程,自然在高校開展時需要更多的科學理念和思想作為基礎。而科學則是指教師應該順應高校學生對于體育課程的需求和期望,有目的和有針對性的開展教育工作,而不是為了完成教學計劃敷衍了事。所以進行體育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改革,不僅是對學生進行相關的思想理念教育,同時也是對教師的提醒與鞭策,讓教師能夠更加合理科學的開展教學工作。
高校體育教育工作改革近年來不斷在嘗試和進行中,但是由于整體教育質量的不理想,許多教師的教改熱情和創新勇氣都受到了打擊與消磨,從而讓高校體育教育方向逐漸趨于單一化和傳統化。但是一體化教學改革的提出,能夠有效督促高校師生共同參與到教育創新的行動中,打破當前教育困境,尋找更加有效的舉措和突破。
高校學生在經歷過高中教學模式之后,往往并不具備良好的運動習慣,對于高校體育教師來說,這種不積極和不主動的學習狀態將會直接影響自身教學的態度,從而產生松懈與應付的情況。而體育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改革,能直接加進對師生的要求,無論是教學習慣還是教學心態上,都起到了促進的作用,幫助教師與學生形成良好的運動自覺性。
在高校體育課內外一體化改革當中,高校要采用多樣化的方式與方法,才能達到良好的實施效果。可以嘗試以下四種模式(如圖 2)。

圖2 高校體育課內外一體化改革實施模式
體育課內外一體模式的應用,要求體育課程的關注重點不僅僅局限在學生體能養成和訓練上,而是要進一步注重學生心理健康的建設和良好習慣。所以在進一步開展更加豐富多樣化的教學工作前,首先應該做的就是加大相關的宣傳教育。幫助高校體育教師與學生都能夠深刻了解認識到高校體育實施一體化的意義和價值。宣傳的手段和渠道可以多種多樣,例如,利用校內公共網絡平臺,制定相關欄目,定期投放有關的新聞內容,讓體育一體化的內涵與要求深入人心;其次,對于體育教師來說,更是要在開展進度安排和內容規劃中貫徹一體化思想,充分重視理論學習和實踐之間的過渡與融合,將培養學生正確體育價值觀作為實施體育一體化模式開展的重點。此外也應該在體育活動中促進學生精神文明建設的內容,發揚團結精神,樹立集體意識,完善體育教育理念。
教學監督是保障高校正常有序的體育工作開展的首要因素,內外一體的體育模式,其要求更是需要有松緊結合,動靜匹配的教育監督管理作為輔助。所以對于高校來說,應該及時成立體育監督小組,抽調不同年級和不同項目的體育教師組建巡查隊伍,在平時上課的過程中進行不定時的抽查和考評,根據教師課堂教學的表現,結合學生體育學習訓練后的綜合素質來評價高校的體育發展質量。小組監督的內容有常規體育課堂秩序,學生和教師是否能夠按照基本要求正常上下課。并且也要對體育器械管理進行監督,防止出現器械丟失不足的情況,影響正常教學進度的完成。此外內外一體的要求下,監督小組也應該對教師教學態度進行檢驗,可以定期組織教職工思想教育大會,傳達正確的體育理念教學思維。對教學行為散漫,態度不積極的教師予以批評教育,努力糾正不正之風,樹立良好教學環境。
在當前的高校體育發展中還是面臨的諸多改革困境,其中高校體育發展模式和內容的單一是占比比較重的一環,所以深入推進高校體育課內外一體化改革,就必須要從教育模式上入手。這就要求教師在體育內容的安排和教學體系的構建上下功夫投入精力。傳統的體育內容分配大多數圍繞體育技能訓練開展,對于學生的心理輔導和思想教育偏重較少,是目前教學模式中的空白。所以教師在實施體育一體化改革中,就應該學會利用當前豐富的網絡資源和先進科技,建立于打造先進性的智能化課堂,開展新的教學模式。教師除了要單獨抽出時間進行體育素養的宣傳外,在實戰的體育訓練的過程當中,也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例如打造線上平臺,收集學生對參與體育訓練的反饋和意見,采用一種直接傳遞的方式,縮短信息傳達交換的時間,讓師生之間更加親近,也有利于體育高校一體化的改革和優化。
實踐實施是目前高校體育發展中比較缺失的內容。許多學校開展體育發展工作的目的僅僅是為了完成教學進度與安排,忽視了體育對于學生個人實踐能力和運動能力的真實提高,也忽視了高校學生具備體育運動能力之后對社會的貢獻。所以為了填補這一空白,增強高校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與自我價值認同感,高校在體育課內外一體化改革工作中,還應該增加和拓展社會實踐的渠道。例如高校可以和就近的社區聯合,成立大學生體育公共管服務志愿者團隊,引導大學生走向社會服務于社會,進行一對一的輔助和教學。一些社區的老年大學和幼兒園,都缺少有朝氣有活力的年輕力量承擔起體育鍛煉教學的責任。大學生的出現恰好可以彌補這一缺口。對于大學生來說,這也是從內到外的鍛煉和磨礪,經過社會的洗禮之后,大學生能夠更加清晰和準確的認識自我、發掘自我價值、最終成就自我。
體育課內外一體化模式的實施,能從體育訓練內容和體育訓練形式等多個方面進行調整和優化,對于高校體育事業的發展來發說,會有明顯的效果與成績。尤其是隨著我國對于人才的應用能力越來越看重,體育的實踐部分的比重越來越大,所以,高校要將高校體育課內外一體化的模式改革納為重點。因為體育一體化教學模式他能夠有效的取長補短,平衡不同教育規劃下的差異和落差,平衡教學資源。老師要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從體育運動項目多元化、實踐內容豐富性、體育成果全方位等角度采取行動,推動高校體育課內外一體化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