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暢 周建 楊曉波 楊海玲
摘要:不寐是指不能獲得正常睡眠為特征的一種病癥,輕者有入睡困難或睡后易醒,醒后不能再寐,時寐時醒等,重者徹夜不能入眠。陸家龍教授是云南省榮譽名老中醫,陸老認為不寐主要病機是心脾失養,氣血不足,治以健脾養心,補益氣血,常用生脈歸脾湯加減治療,臨床療效甚好,現淺析如下。
關鍵詞:不寐;心脾;氣血;生脈歸脾湯
中圖分類號:R256.2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7-2349(2020)04-0003-02
陸家龍教授是云南省榮譽中醫,從醫50多年,經驗豐富,陸老常運用生脈歸脾湯加減方不寐,療效甚好,筆者有幸侍診,受益匪淺,現將陸老治療不寐經驗介紹如下。
1不寐的病因病機
1.1不寐的定義及病機不寐是指不能獲得正常睡眠為特征的一種病癥,輕者有入睡困難或睡后易醒,醒后不能再寐,時寐時醒等,重者徹夜不能入眠。主要是由于臟腑機能紊亂、氣血失和、陰陽失調導致心神失養或心神不安,進而失眠發生,其基本病理變化總屬陽盛陰衰,陰陽失交,治以調整陰陽。
1.2中醫對不寐的認識不寐與“陰陽失調”和“心藏神”的功能失常密切相關。《靈樞·營衛生會篇》曰:“衛氣不得入于陰,常留于陽,留于陽,則陽氣滿,陽氣滿,則陽蹺盛;不得入于陰,則陰氣虛,故目不得瞑”。此即說明不寐乃人體陰陽不交,而神不安其室引起的病理變化;不寐可發生于不同年齡段,尤其以老年居多。心主血脈,主神明;《靈樞·八正神明論》“血氣者,人之神,不可不謹養”。脾為后天之本,可化血統血,若生血不足,統攝無權,則心血虧耗;思慮太過,耗傷心血,脾運化與統血無權,則心脾氣血兩虛,于是不寐。《靈樞·營衛生會》記載“老者之氣血衰,其肌肉枯,氣道澀……,其營氣衰少而衛氣內伐,故晝不精,夜不瞑”。《景岳全書·不寐》曰:“血虛則無以養心,心虛則神不守舍,以致終夜不寐,及忽寐忽醒,而為神魂不安等證”。“……凡人以勞倦思慮過度者,必致血液耗亡,神魂無主,所以不寐”。《景岳全書·不寐》指出:“勞倦思慮太過者,必致血液耗亡,神魂無主,所以不眠”。《類證治裁·不寐》云:“思慮傷脾,脾血虧虛,經年不寐”。《靈樞·營衛生會》曰:“其營氣衰少而衛氣內伐,故晝不精,夜不瞑”。以上說明,心脾不足則血虛,血不養心則神失其主而不寐[1]。
2陸老對不寐治療的認識
陸老不斷從臨床經驗中總結出,不寐患者越來越多,認為與現代生活高壓力、快節奏、飲食不節的生活有關,過多思慮、熬夜等導致氣血耗損,過食肥甘厚味等導致脾胃受損,運化失常,脾為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受損,生化乏源,血不養心,引發不寐;另外,過食油膩食物導致過多膏脂堆積,血液流速減慢,導致血液濡養心脾功能減弱故治療上需健脾養心,補益氣血。且現代人容易情緒激動,易導致化火化熱,導致血液中津液虧少,血液黏稠,且認為陰虛陽亢是不寐的病機,故調補氣血、活血同時需兼顧補充陰液。氣能行血,氣能生血,因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故加重補氣兼補血。故陸老根據不寐的特點采用生脈歸脾湯加減治療,且隨不同兼證加減藥物治療。藥物一般由:黃芪20 g,黨參20 g,麥冬15 g,炒白術10 g,當歸12 g,川芎15 g,丹參20 g,茯苓20 g,夜交藤20 g,百合20 g,炒棗仁15 g,秫米20 g,淮山藥15 g,合歡皮10 g,浮小麥20 g,炒谷/麥芽各15 g,生甘草5 g等加減而成,全方共具健脾養心,補益氣血,滋陰活血,且兼顧交通心腎。
3醫案舉例
患者文某,女,65歲,2019年9月20日到陸老專家門診就診,就診時見,患者面色萎黃,精神萎靡,形體消瘦,表情痛苦,問診:患者自訴入睡困難已2月余,睡后易醒,有時甚至徹夜不能眠,自覺情緒煩躁,偶口干,頭發易脫落,納食欠佳,大便偏干,小便調,舌淡苔薄白少津,脈細、澀。測量血壓:105/71 mmHg,心率:78次/min,既往無特殊慢性病史。陸老予方:黃芪20 g,黨參20 g,麥冬15 g,炒白術10 g,當歸 12 g,川芎15 g,丹參20 g,茯苓20 g,夜交藤20 g,百合20 g,炒棗仁 15 g,秫米20 g,淮山藥15 g,合歡皮10 g,浮小麥20 g,炒谷/麥芽各15 g,黑芝麻20 g,生甘草5 g ,3劑 水煎服,2次/日,每劑服用2日,忌酸冷,飯后溫服。一周后復診,見患者面色較前好轉,精神尚可,問患者服藥后改變,患者自訴此藥不難服用,像喝飲料,現在入睡尚可,一夜可入睡6小時左右,只是還會夢多,大便已不干,成形,納食較前稍好,予繼服上方加大棗10 g,繼服3劑。一周后復診,患者自訴睡眠基本正常,精神明顯好轉,面色較前有光澤,繼續予上方3劑鞏固治療,并囑患者好轉后不需再服用藥物,睡眠欠佳時再來,后患者未再來。但凡不寐著,陸老一般會使用上述方藥,根據其他不同見兼夾病癥加用不同藥,若兼夾大便干結難解者,陸老會加用柏子仁15 g,口干口苦者會加用炒芩5 g,苔白少津者,加粉葛15 g,石斛15 g等。臨床上陸老采用此方加減治療不寐患者不計其數,效果良好。
4小結
根據不寐病機臟腑機能紊亂、氣血失和、陰陽失調導致心神失養或心神不安,進而失眠發生、陽盛陰衰等特點,陸老認為心脾失養,氣血不調是不寐常見病機,治以健脾養心,補益氣血,方用生脈歸脾湯加減治療,在臨床上取得良好效果,值得醫者借鑒使用。
參考文獻:
[1]許曉伍,呂薇,肖佩琪,孫權,劉鳳嵐.中醫藥治療失眠的理論與臨床研究概況[J].世界睡眠醫學雜志,2019,6(7):1001-1008.
(收稿日期:2020-01-09)
作者簡介:張暢(1992-),女,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急診與重癥。
通信作者:楊海玲,E-mail:257177610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