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靜
【摘要】校外美術教育是我國教育事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開展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特色和相當豐富的文化歷史資源,將地方文化資源運用到校外美術教育中,開發具有地方性、時代性、生活性特色的教學內容,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對于傳承和發揚地方文化,搶救瀕臨失傳的民間美術資源具有深遠意義。
【關鍵詞】地方文化資源 校外美術教育 開發 應用
目前,我國課程開發主要兩點是發展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關注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強調教師開發和選擇具有當地地方文化特性的教學內容,形成具有自己教學特色的教學風格。
一、地方文化資源概述
地方文化是指與特定區域相聯系的文化。一般來說其范圍有限,并可能與整個社會的主流文化不同或為其分支。特點是地方文化源遠流長,具有非常濃郁的地方特色,能夠充分反應當地生態,民俗,和傳統習慣。地方文化是基于特定的氣候環境,在長時間的發展中被課上本土化的烙印,如方言、民俗、飲食、建筑等,這對于學生了解自己家鄉的文化特色具有現實意義。同時,一些民間藝術具有較高的美術鑒賞加之,如刺繡、石雕、舞魚燈、年畫等,這些民間藝術正統的學習方式,有很多面臨失傳的現狀,將這些民間藝術資源運用到美術課堂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在校內美術教育中,由于美術不屬于考試范疇,學校對美術課程教育不重視,加之升學壓力的影響,美術教育一直很難有效開展,學校開設的課程少之又少,久而久之,降低了學生對美術的喜愛程度。而在校外美術教育中,由于教學活動的多樣性和互動性,學生對美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而參與校外美術教育的學生眾多,學生也能收到專業的指導。
二、校外美術教育的地位
一直以來,校外美術都是校內美術的補充或延伸,為一些具有潛力的青少年提供自我發揮的平臺。校外美術教育以多變的形式,豐富的娛樂活動的教學模式和先進的教學設施深受家長和學生的喜愛。對我國美術教育的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校外美術發展也直接或間接地帶動了校內美術發展,兩者的互補為我國培養了許多美術專業的人才。
三、當前美術課程存在的問題
1.課程資源形式單一
美術教育被部分教學者歸類為技能教學,技能教學成為長期以來的教學模式。但美術資源的教育并不止于此,地方文化資源更適合學生,可以更加直觀更加形象地讓學生培養自己的審美觀念。是美術教學中常用的課程資源。但無論校內美術教育還是校外。這一資源都存在缺失,更應該被重視。
2.課程資源挖掘的缺失
受到國內教育機制的影響,多數學校和老師大多忽視對學生審美繪畫能力的培養,將重心放在文化課教學中,這樣不止抑制了學生的想象力和自我發展空間,也忽視了對本土文化的傳承,忽視了對學生素質和能力的培養。
四、如何利用與開發地方美術文化資源
1.加強校外美術教育與地方文化資源的結合
過去,校內教育和校外教育的美術老師在授課中加入了很多西方美術體系的觀念:如結構和光影觀念,更加注重的是科學的繪畫,而對于我國傳統繪畫而言,則對結構光影等不太中水,更加注重的是一種意境。以往美術教育中缺少了對于民間傳統繪畫的重視。首都師范大學教授尹少淳曾說:“運用民間文化和地域文化中的民間美術資源進行教育也已經成為估計美術教育的一個重要取向和研究課程。”
因此,應該加強校內外美術教材與地方文化資源的結合。開展帶有地方特色的美術課程,不僅能讓學生了解的地方特色藝術的審美形式,加深對民間文化魅力的認識,為將來可能成為小學幼兒園沒事教師的學生打下基礎。同時,充分利用好地方特色文化資源,還能形成機構獨特的辦學特色,吸引更多學生報名學習。
2.發揮教師在地方美術課程資源開發的積極作用
首先,教師需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作為教育者,教師擔任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做一個善于發現的人,在生活和學習中發現適合運用到美術教學課程的素材。特別是經常可以接觸到的地方文化資源。資源無處不在,在善于發現事物的老師眼里,即使是最普通的東西,也可以作為案例運用到教學之中。一位善于發現事物之美的老師必定是可以影響到他的學生,讓學生在生活中找到更多的美,為以后的教育工作積累工多素材。
其次,老師要善于開發和利用地方資源,美術老師應該注意自己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積極大膽的嘗試全新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靈感和繪畫興趣,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創作,讓學生多多實踐。根據教學進度和行業發展情況,制定多種項目,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讓學生自行選擇。選好項目后,根據項目制定具體的教學計劃,內容可以豐富多樣,通過讓學生結出一個個的實際案例,讓學生充分了解和體驗設計的全過程。
五、以青田為例的地方文化在校外美術教育中的應用
地方文化資源也就是鄉土文化資源,表現在地理和文化兩個方面,為校外美術教學提供了豐富的資源。臺灣屏東師范學院的陳昭平將鄉土美術教材分為4類:風土民俗類,生活應用類,傳統藝術類,和當代藝術類。把當地文化資源引入校外美術教育課堂,有助于形成特色教育,拓寬學習課程,同時讓學生更了解家鄉風俗文化,產生自豪感,榮譽感,進而保護和發揚。
青田地處江東南部,素有“九山半水分田”之稱,有著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山清水秀,資源豐富,蘊含著豐富的地方文化資源。
青田有著眾多風景名勝和歷史古跡,石門洞、千峽湖國際度假區和青田環翠寺是著名的旅游景點。青田傳統文化和民間藝術基礎雄厚,且具有濃郁的地方文化特色,較為普遍的有:青田鼓詞,青田魚燈,石雕等,這些傳統的工藝做法和豐富的工藝材質,構成了想鄉土美術的潛在優勢,為地方文化融入校外美術教育奠定了基礎。
要使地方文化在課堂上充分發揮作用,應該充分利用當地環境資源,讓學生領略風土人情,感受豐厚的文化底蘊,描繪家鄉的秀美山水。我們多次組織踏青,采風等多種形式的活動,帶領學生投入大自然的懷抱,獲得審美愉悅,激發學生的想象力,用手中的畫筆里面會自己眼中的家鄉,表達對家鄉的熱愛。如“我眼中的青田”等。多探尋文化古跡,讓學生陶冶情操。
“青田魚燈”是青田最具代表性的地方特色之一。圍繞特色資源,我們帶領走入實見,親身體會,了解魚燈的制作過程,實際操作,再進行綜合的美術創作。發揮自己的想象制作一只獨一無二的魚燈,在用自己的畫筆記錄下這一過程。欣賞“魚燈”的精美之處,感受古人的智慧與偉大。也多次帶領學生參觀博物館,在欣賞文物和藝術平的同時,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和靈感,了解并認識文化發展。參加各種展覽,進行審美體驗活動。
六、結語
綜上所述,在國家全面發展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美術教師應該不斷拓展和創新教學形式,校外美術教育應更注重與地方文化特色相結合,讓學生更多的參與實踐,充分利用地方文化資源優勢,深入挖掘地方文化,提高學生創作興趣,啟發學生將藝術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意能力講民間藝術與美術教育需求相結合,讓學生了解民間藝術的文化內涵,造型技藝特征。傳承和發揚優秀民間藝術,為推動社會和諧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肖曉陽.現當代藝術教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J].藝術教育,2008,(2):56.
[2]吳文生,曾軍宏.美術課程資源開發與地方美術傳統文化的傳承[J].教學與管理,2010,(21):67.
[3]陳茹.開發有地方特色的美術課程——基于文成縣豐富鄉土文化資源的思考[J].中國美術教育,2005,(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