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順
摘要:貴州作為一個多民族并存的省份,土家族在這片土地上發展形成了獨特的文化。土家族吊腳樓就完美地反映了這個民族的文化,給研究貴州土家族文化的學者提供了很好的物質基礎。在社會和城鎮化的發展歷程當中,人們所居住的房屋很多都成了鋼筋混凝土的樓房,而傳承了幾千年的木式建筑慢慢被樓房替代,土家族吊腳樓尤為嚴重,現存的土家族吊腳樓所剩無幾,我們正面臨著這么精湛的建筑工藝失傳和優秀的傳統文化被遺忘的境遇。所以需要未雨綢繆,樹立土家族吊腳樓的保護意識,從多個方面進行保護與傳承,例如成立專門的保護機構、立法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等,從而更好地保護好貴州土家族的吊腳樓文化。
關鍵詞:土家族;吊腳樓;保護
中圖分類號:TU2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14-0128-01
一、前言
貴州的土家族主要分布在銅仁地區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和遵義的部分地區。土家族人世世代代都是生活在這片武陵山地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這一特殊的生活習慣,創造出了豐富多彩的土家族文化。而土家族吊腳樓作為這個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擁有著精湛的建筑技藝,而其也分幾種形式出現,有單吊式、雙吊式、四合水式、二屋吊式。其主要特點就是擁有一個吊腳式的房屋出現,這主要是對土家族人民生活環境的一種體現。貴州獨特的喀斯特地貌造就了這些居民別具一格的文化習俗。
土家族吊腳樓就在這獨特的文化中誕生,它獨特在于廂房伸出懸空,下面用木樁相支撐。聰明的土家族人利用木板或者竹編建造成一個封閉的空間。用來堆放雜物和圈養牲畜。土家族吊腳樓不僅僅只是對一個居住環境的反映,它更包含了土家族人民的生態觀念,也有他們對家庭倫理、民族信仰的一種特殊展示。
二、土家族吊腳樓的文化研究
土家族吊腳樓是傳承土家族文化的一個重要物質載體,是土家族人民在千百年的生產生活中所發展出的一個獨特居住形式,貴州土家族主要分布在山區,吊腳樓就是基于這樣一個特殊的自然環境而產生。歷史的更替使得人類文明不斷發展。
隨著歷史的發展,土家族吊腳樓也跟著發生了變化,它越來越完善,更加適合一個山地民族的居住,并演變出了豐富多彩的土家族文化。根據筆者對土家族村寨的走訪調查和研究,了解到土家族吊腳樓的文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土家族吊腳樓文化受到貴州獨特自然環境的影響。
自然環境對人們的生活習慣影響最為顯著,在一個特殊的自然環境下,往往會創造出獨特的文化。貴州土家族聚居地主要為銅仁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以及遵義的部分地區,這片區域地形復雜,高山低谷,是喀斯特地貌。世代居住在這里的土家族人民就得靠山吃山,生產生活都是在山上進行。在氣候的影響下,這里生長著茂密的樹木。土家族人民利用這些大自然的饋贈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建造適合這里居住的建筑。吊腳樓的修建完全適應這里州地無三里平”的自然地理環境。在樹林茂密的山區中,多滋生毒蟲走獸,吊腳樓伸出的廂房遠離地面,對居住在廂房的人們起到保護作用,更能隔絕因濕熱的地面產生的毒瘴。
二是貴州土家族吊腳樓在歷史的演變過程中受到了外來文化的影響。
土家族從古至今都屬于少數民族范疇,從漢朝開始漢族就慢慢演變成中國的主要民族。許多少數民族文化都受到漢文化的影響,土家族也不例外,同樣受到漢文化的影響,同樣也受到貴州當地其他民族的文化影響。對土家族吊腳樓而言這就是一個很大的改變,從房屋的整體構造和細節的處理都發生著很大的變化。例如,受到漢文化的影響,土家族吊腳樓同樣吸取了宮廷建筑的構造,有了中間堂屋,屋頂上裝飾上了漢族宮廷的向天飛檐。各種雕花裝飾。在選址上更加尊崇坐北朝南,風水八卦。①
三是土家族的吊腳樓建筑得益于牛耕文化的發展。
土家族獨特的生產生活方式決定了土家族吊腳樓的形式構造。貴州的土家族居住在山區丘陵地帶,沒有其他的謀生手段只能靠山吃山嚴牛耕文化的出現,促進了土家族農業文化的發展,使用牛耕作本身就是比較低效率的生產方式,這樣的耕作方式讓土家族人民只能世代扎根在這片土地上,發展獨特的土家族文化,也使土家族吊腳樓這種特殊的建筑得以在這些地方發展壯大。
三、土家族吊腳樓在當代傳承的問題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貴州近些年的發展非常快,現代化工業的進程也影響了很多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土家族文化在這股現代化的潮流中也受到了很大的沖擊,并且發生了很多的改變,土家族吊腳樓在這種改變下受到了一定的沖擊。出于對生態植被的保護,樹木的砍伐也受到限制,沒有木材對吊腳樓來說就遏制了建造的源頭。
現在人們更加喜歡利用鋼筋混凝土修建的樓房,科技的進步和現代建筑技術的發展也不受貴K地無三里平性也理條件的限制了。現存的土家族吊腳樓因為屋主常年的不居住,年久失修,甚至是遭受人為的破壞,這些原因都會使土家族吊腳樓面臨消失的危險。
土家族吊腳樓修建的工藝技術因為得不到有效的傳承,正在逐漸消失。隨著進城務工的人越來越多,知道和熟練掌握這些工藝的人們就隨之減少。什么卜宅、擇吉日、裝飾等重要的建造過程也隨之流失。現在更多的年輕人更加喜歡西式的小洋樓,不愿意再修建這種費時費力的吊腳樓,會這一門技藝的工匠都慢慢的者去了,變成了現在這樣后繼乏人的尷尬局面。很多居住的村民思想觀念較死板,認為這些優秀的文化遺產是落后的代表,要隨大流,小洋樓才是時代的象征,使得土家族吊腳樓的保護不完善,這給吊腳樓帶來了不可挽回的傷害。多方面的原因讓這個在歷史長河中傳承千年的建筑面臨消失,所以土家族吊腳樓亟待傳承和發展。
四、對土家族吊腳樓的保護措施
從上面一系列的闡述中,我們認識到對貴州土家族吊腳樓的保護是刻不容緩的,我們不能讓優秀的文化消失斷代,也不能讓土家族吊腳樓建造技藝失傳。隨著近些年來貴州的不斷發展,使得居住在這里的土家族人的生活習慣發生了很多改變。隨著社會的變遷,即使面臨一些問題,但我們應該全面的對土家族吊腳樓進行研究性保護,可以從以下幾點進行保護:
1.政府的支持政策,可以對土家族吊腳樓進行保護。各級政府可以出臺相應的政策、條例和法律法規,對土家族吊腳樓進行具體的保護,利用政府的力量對現存的有價值的吊腳樓進行保護,使它不會受到人為的破壞。
2.土家族吊腳樓除了受到人為的破壞之外,還有年代的侵蝕,我們得從物質文化方面來進行保護。把現存的土家族吊腳樓當做文物來進行保護,對破損的地方進行最大程度的還原。定期檢測,發現破損及時修復。對擁有土家族吊腳樓的人做好思想教育,加入到保護優秀文化遺產當中。幫助他們對擁有的吊腳樓進行維護,并且登記造冊,由擁有者負責管理。
3.了解土家族吊腳樓建造技藝的工匠逐漸減少,會直接導致土家族吊腳樓建造技藝的失傳,所以我們可以對擁有這門技藝的人進行保護和經濟資助,肯定他們的貢獻,努力發展本土文化讓土家族吊腳樓融入進去。對傳承人和本土文化的保護都是對土家族吊腳樓的最大保護,轉變人們的思想,加入到保護與傳承本民族文化的行動當中去。⑧
對于土家族吊腳樓的研究和保護,整個社會都需要行動起來,它是一個民族的文化載體,對于我們研究土家族文化有很大的幫助。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員,我們有義務保護優秀的文化不被歷史遺忘,讓豐富的土家族吊腳樓文化源遠流長。
★基金項目:本文為2018年度六盤水師范學院大學生項目“貴州土家族吊腳樓的保護研究”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LPSSY-DXS18046。
注釋:
①王希輝.土家族吊腳樓的文化內涵與傳承[J].重慶社會科學,2008.
②趙忠鼎.湘西土家族吊腳樓建筑構件研究[D].長沙: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14.
③王希輝.土家族吊腳樓的文化生境與文化保護[J].民族藝術研究,2008(06):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