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健康素養已成為人們關注的話題,健康信息素養又是健康素養促進的關鍵點。文章從健康信息素養的內涵入手,在分析我國居民健康信息素養現狀的基礎上,對居民健康信息素養的培養策略進行綜述。
關鍵詞:健康素養;健康信息素養;健康信息
健康素養是指個人獲取和理解健康信息,并利用這些信息維護、促進自身健康的能力。健康素養包含知識層面和能力層面。知識層面就是基本健康知識與健康技能;能力層面則是健康信息素養。健康信息素養(Health Information Literacy,HIL)是指人們獲取、理解、甄別、應用健康信息的能力,健康信息素養是健康素養的核心。具備良好健康信息素養的居民能夠通過各種渠道獲取更多疾病防治知識,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備良好健康信息素養的居民在就醫時能夠更好地與醫生溝通,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從而有效緩解醫患矛盾,提高醫治效果;此外,良好的健康素養還能夠極大地提高公眾的自我防護能力,從而在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發揮重要作用。
因此,培養和提高個人健康信息素養對國家整體健康素養的提升起著重要的作用。健康信息素養不僅僅是個人的問題,還關系著整個國家健康衛生水平的高低,健康信息素養促進應成為中國居民健康素養促進的關鍵點。
一、健康信息素養的內涵
美國國家健康教育標準在定義“有健康素養的人”應具備的能力中明確提出:“選擇性地接受健康信息和健康促進相關產品和服務”是衡量人們健康素養的重要指標。Zarcadoolas等則認為,尋找、理解、評估、使用健康信息、進行健康決策、降低健康風險、提高生活質量是伴隨居民一生的健康素養技能。不同人群對相關健康信息的需求存在差別,例如,高血壓和糖尿病人群對飲食方面健康信息的獲取意識要強一些,兒童及其家長則更希望了解疫苗的種類和注射時間等等。
健康信息素養內涵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健康信息需求意識。健康信息需求意識是指個體能夠認識到自己對某些方面健康信息的需求并明確需求內容與需求程度。具體表現為個體認識到自己需要的健康信息并能夠準確、完整地表達出對健康信息的需求意愿的能力。健康信息需求意識是構成居民健康信息素養的基礎。
2.健康信息獲取能力。健康信息獲取能力指居民能夠根據個體的健康信息需求找到相應的健康信息。健康信息獲取的途徑有電視、廣播、報紙等,目前,互聯網、移動終端等正逐漸成為中青年公民獲取健康信息的新途徑。健康信息獲取能力是健康信息素養的核心能力。
3.健康信息評價能力。健康信息評價能力指個體能夠正確地理解健康信息的內容、評價健康信息來源和質量。理解是評價的基礎,評價關鍵環節,居民只有辨別健康信息的真偽、質量和價值,才能獲得正確的并且符合自身需要的健康信息。
4.健康信息利用能力。健康信息利用能力是指個體能結合自己的知識和經驗有選擇性地將健康信息融入自身知識體系,改善自身健康狀況,滿足保健和醫療的需求。健康信息利用能力是健康信息素養水平的最終表現。
二、健康信息素養的現狀
2003年,美國醫學圖書館學會(Medical Library Association,MLA)針對居民健康信息素養缺失問題,成立了健康信息素養專項組,鼓勵醫院管理者、健康教育者、衛生保健提供者、圖書館員等各界人士共同通過健康信息素養促進行動來增進居民健康素養。
中國居民健康素養監測在2012年將健康信息素養首次納入健康素養評估內容中,我國于2015年底公布《中國公民健康素養66條》,其中基本技能規定要求關注健康信息,能夠獲取、理解、甄別、應用健康信息。由此可見,健康信息素養作為促進居民健康的重要因素,必將成為衡量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標。
根據中國健康教育中心負責的中國居民健康素養監測結果顯示,2018年中國居民健康信息素養水平為27.18%,2019年健康信息素養水平為31.66%,比2018年提升了4.48個百分點。目前,互聯網應用高速發展、廣泛普及,健康信息傳播的平臺發生了改變,居民搜集健康信息的渠道由原來的傳統媒體向網絡媒體靠攏,大多數居民會通過百度搜索醫療信息甚至完全信任這些信息。但是,由于國內現有服務平臺的不完善和某些搜索引擎提供的信息不具權威性等問題,因居民不能正確地甄別和應用健康信息而導致了不少醫療事件的發生,造成了難以估計的不良后果。這反映出我國居民的健康信息評價能力和健康信息利用能力(例如:健康醫療信息的分析能力、判斷能力、應用能力等)亟待提高。
三、提升健康信息素養的策略
1.通過積極的衛生政策促進居民健康信息素養的提升
積極的衛生政策是促進居民健康素養的有力保障。目前,我國衛生部對于居民獲取、理解、評判和利用健康信息等高層次健康信息素養的培養有待進一步的政策支持和實踐。政府應該出臺鼓勵衛生服務機構開展健康信息素養教育的相關政策,開發健康信息素養教育素材,在城鄉廣泛開展健康信息素養教育。在城市,以醫院為核心,以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為終端,面向社區居民開展健康信息素養教育;在農村,以縣級醫療機構為核心,鄉鎮衛生院為主體,村衛生室為終端,面向農村居民開展健康信息素養教育工作。我國即將進入老齡化社會,居民健康信息素養教育不但要進醫院、進學校、進社區、進家庭,還要進幼兒園和養老院。
2.借助新媒體的普及應用開展健康信息素養教育
目前,手機、平板電腦、數字電視、數字雜志、觸摸媒體、網絡媒體等各種新媒體逐漸深入人們的生活,為健康信息素養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建議采用政府主導、公開招標等形式,支持信息技術企業開發基于移動應用的健康信息素養教育的相關軟件與硬件產品,為促進居民健康信息素養提供教育平臺。
3.開展個性化的健康信息服務,制定完善的健康信息素養評價體系
不同居民的健康信息需求不相同,信息查詢方式也不相同。例如,現階段我國居民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患病率較高,面對這種情況,可以建立專門的網站,分別為不同的慢病患者提供相應的疾病防治知識和最新研究進展等信息,為方便患者就醫,還可以在網站中設置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人的咨詢通道和就醫通道。由于健康信息需求因人而異,適宜從不同角度(例如:健康者角度、患者角度、科普角度、研究角度等)分門別類地進行信息組織與推薦,滿足居民個性化的需求。目前,居民健康信息素養主要有兩種評價形式:自評、標準化測試。在新的環境下,健康信息素養評估方式也需要完善和更新,因此,與時俱進地制定個性化的健康信息素養評估體系是健康信息素養促進的重要環節。
4.通過公共圖書館提供健康信息服務
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綱要指出,作為區域文化中心和信息服務機構,公共圖書館應該承擔起為居民提供健康信息服務的職能。隨著網絡的廣泛普及,網絡圖書館應運而生,居民開始通過網絡圖書館使用電子健康信息資源。由于通過網絡圖書館查詢信息方便、快捷,因此網絡圖書館將在居民健康信息服務中承擔起更加重要的責任。
通過公共圖書館提供健康信息服務具有很多優勢。一方面,社會化媒體中的信息內容良莠不齊,而公共圖書館和網絡圖書館中資源的專業性與可信度都有質量保障,能為居民提供更加可靠的健康信息服務。另一方面,公共圖書館具有專業化服務優勢,經驗豐富的圖書館員都具有信息查詢、分析和評價經驗,能幫助居民在較短時間內查詢到有價值的健康信息,還能為居民提供正確的新聞背景資料,提供居民所需內容的權威解讀,幫助居民高效獲取有價值的健康信息。
公共圖書館要根據居民的需求不斷完善服務模式,積極為居民提供科學的健康信息,這不僅對提高居民的健康信息素養有著積極的意義,也充分體現了公共圖書館的社會公益性。
四、結語
總而言之,健康素養的促進需要全社會居民的共同參與,居民要樹立終身主動學習健康知識的意識,通過各種途徑不斷積累醫學基礎知識和衛生保健常識。在信息化時代,要不斷提高自己的信息查詢能力和對信息質量的鑒別能力和應用能力,提高健康信息素養,形成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共同為提升居民健康素養做貢獻。
參考文獻:
[1]和海濱、呂洋、高莉敏.國內外健康素養研究現狀綜述[J].醫學信息學雜志,2017.38(1):7-10
[2]成佳、石艷霞、王浩.健康信息素養內涵探析[J].醫學信息學雜志,2019.40(3):62-65,74
[3]王輔之、羅愛靜、謝文照.我國居民健康信息素養內涵及培養策略[J].中華醫學圖書情報雜志,2013.22(8):13-17
[4]李新華.中國公民健康素養-基本知識與技能(試行)》的界定和宣傳推廣簡介[J].中國健康教育,2008.24(5):385-388
[5]付少雄、鄧勝利、陳曉宇.國外健康信息素養研究現狀與發展動態述評[J].信息資源管理學報,2016.6(3):5-14
[6]中國衛計委.中國公民健康素養——基本知識與技能[EB/OL].2017.05.15.http://www.nhfpc.gov.cn/xcs/s3581/201601/e02729e6565a47fea0487a212612705b.shtml
[7]李穎、楊偉娜、李媛.數字環境下城鄉青年健康信息搜尋行為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6.60(12):115-123
作者簡介:
曹詠平(1976--)女,漢族,湖南湘潭人,講師,碩士,主要研究領域為高校教育信息化、衛生信息管理、圖像處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