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香
在2018年各大城市的政府報告中,幾乎各個城市都提出要大力推進全民閱讀,建設“書香之城”。全民閱讀熱潮持續升溫?!氨本╅喿x季”“書香湖南”“書香江蘇”“書香荊楚·文化湖北”“書香中國·上海周”“書香嶺南”“書香八閩”“三秦書月”,熱潮不斷。當全民閱讀的烽火燃遍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之際,也對全民閱讀的工作提出了新挑戰。如果以2006年中宣部、中央文明辦、新聞出版總署等11個部門聯合發起開展全民閱讀活動的倡議為全國全民閱讀活動的開端,那么,對已經行進了將近15年的全民閱讀工作做理論上的研究和學術上的總結,則勢在必行。
學術知識,也可以說基礎理論、基本規律的形成,絕非研究者臆想的結果,而是從社會實踐中來,是在人們的實踐和認識的互動中建構。這種建構又可以反哺和指導實踐,體現其規律和預見性?,F今,全民閱讀的重要性已經得到了充分彰顯,全民閱讀工作早已經過了倡導和推動的時段,并涌現了海量的實踐。那么,如何總結一套可以信服和復制的全民閱讀的理論和實踐,尤其是,我國目前還沒有總結出屬于自己的系統的全民閱讀理論體系,總結全民閱讀工作的“中國方案”“中國理論”迫在眉睫。
《閱讀社會學——基于全民閱讀的研究》(黃曉新等著,人民出版社2019年5月出版)作為我國第一本總結升華全民閱讀實踐的理論專著,最獨到的價值是發現了全民閱讀工作的社會性,將之放在與整個社會歷史系統互動的寬闊視野中,研究其基本規律、知識構建和學術框架,沖破了對此前僅僅把閱讀作為一種個體、心理、具象、行業行為模式來認識研究的局限,是對全民閱讀具有戰略意義的理論研究升華。
事實上,全民閱讀既是一個社會文化理想,又是一項現實的社會活動,甚至可以說,閱讀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同構了社會形態——如口頭閱讀傳播與部落的出現,文字閱讀與民族國家的出現,印刷時代與現代意義國家的出現,數字閱讀與地球村的形成,等等。如何構建全民閱讀工作長效機制,構建公共閱讀服務體系,建立全民閱讀監測評估體系,探索社會化全民閱讀服務體系,針對社會大眾多元化個性化的閱讀需求、探索全民閱讀的分層分類保障和控制體系等,這些都是原有閱讀行為研究薄弱甚至被忽略的,是僅依靠原有知識體系和研究方法難以支撐的研究領域。由此,《閱讀社會學——基于全民閱讀的研究》填補了此前閱讀理論研究的空白,為全民閱讀提供理論依據、方向指引、學術支持和方法選擇。
《閱讀社會學——基于全民閱讀的研究》甚至展現了建設“閱讀學”學科的氣魄。該書十個章節,“閱讀社會學”《概論》統領全書,其他如《閱讀的社會過程和效能》《閱讀的社會心理》《閱讀的社會結構》《閱讀的社會互動》《閱讀的社會產業》《閱讀的社會組織》《閱讀的社會保障》《閱讀的社會控制》《閱讀的社會調查、監測與評估》等九個章節則系統構建了“閱讀社會學”的理論體系和學科范式,每一章節都可以延伸為一部專著,其系統性、整體性、有序性和立體性令人欽佩。在構建學科理論基礎的概括性研究和創造性研究方面,體現出了理論的抽象性、普適性、指導性、時代性、現代性和預見性。
學科領域范圍知識的系統構建中,理論體系和學科范式的構建,為內在建制;社會存在和社會影響的建構,為外在建制。期待《閱讀社會學——基于全民閱讀的研究》加快其社會影響構建的腳步,閱讀學學科建設就在不遠的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