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堅 吳劍波 葛國建
摘要:在環保監測中監測數據起到十分重要的支撐作用,環保監測采樣、運輸、存儲以及驗收等各個環節一旦出現問題,必將導致異常數據的出現,影響監測結果的可靠性,所以如何對異常監測數據進行有效處理十分關鍵。本文重點就環保監測時異常數據的分析及處理進行研究,旨在為業內人士提供一些建議和幫助。
關鍵詞:環保監測;異常數據;處理;研究
Abstract:Monitoring data plays a very important supporting role i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Once there are problems in sampling,transportation,storage and acceptance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it will lead to the occurrence of abnormal data and affect the reliability of monitoring results.Therefore,how to deal with the abnormal monitoring data effectively is very important.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and processing of abnormal data i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suggestions and help for the industry.
Key words:Environmental monitoring;Abnormal data;Processing;Research
1 環保監測流程分析
通常情況下,環保監測工作涉及以下四個階段:第一,現場踏勘。監測任務確定后,通過對企業的實地走訪,結合相關資料,了解現場實際情況。第二,編制監測方案。根據踏勘結果,明確環境監測的內容和范圍,確定監測內容和監測方法。第三,實施監測與審核。從質控數據分析、工況記錄、現場和實驗室質量控制、環境保護設施運行效果和污染物排放監測、環境質量監測、其他環境保護設施核查等內容著手,將上述監測方案落實到實際工作當中。第四,編制監測報告。根據監測結果撰寫監測報告,報告合格之后需要標明相關說明事項,并公開登記相關信息建立檔案。如果報告不合格,此時需要重新編制監測報告,直至報告合格。
2 環保監測驗收時異常數據產生原因分析
2.1 采樣環節出現問題
采樣環節出現問題是造成環保監測異常數據出現的主要原因,詳細分析如下:第一,儀器未按要求定期校準、維護與檢修?,F階段的環境監測工作正朝著智能化的方向邁進,各種精密采樣/分析儀器不斷更新,監測結果的準確程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儀器的運行情況。因此,按儀器使用要求及相關標準規定,定期對儀器進行校準、維護與檢修是非常關鍵的一步。但由于該工作屬于監測任務的前期準備階段,管理者往往缺乏應有的重視,使之一直面臨著任務量大、人手不足、時間緊迫等問題,導致該工作容易流于形式,給后續的監測任務造成影響。第二,現場監測時,未按規范、標準要求對儀器進行校準操作。該操作主要分為儀器使用前和儀器使用后兩部分,從而確保監測結果真實、可信。但由于現階段監測任務繁重,所需校準設備眾多,校準步驟繁瑣等客觀因素及監測人員質量管理意識不到位等主觀因素共同作用,導致該操作往往被忽視,以至于未能及時察覺監測數據異常。第三,在實際開展工作時,工作人員未能全面考慮現場條件,導致采樣位置選擇出現偏差。例如,有組織采樣時只遵循“前三后六”的原則,卻未能仔細檢查監測斷面周圍是否存在支架等干擾因素,以致未能及時采取應對措施,造成流速、顆粒物濃度等數據發生異常。
2.2 存儲、運輸環節出現問題
通常情況下,樣品存儲、運輸過程中很容易受到污染,導致環保監測異常數據的出現。主要體現為:第一,存儲容器本身存在污染;第二,存儲、運輸過程中未采取密閉措施,被周圍環境所污染;第三,未采取化學試劑固定、物理冷凍冷藏等有針對性的存儲手段,導致運輸過程中樣品發生變質;第四,儲存、運輸時間過長,錯過樣品有效時間,導致樣品失效。
2.3 樣品分析出現問題
分析工作是監測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分析環節的失誤將直接關系到監測數據出現異常。主要體現為:第一,因業務不熟練或質量意識不到位等原因,導致分析時出現偏差,從而影響監測數據的可靠性。第二,對來樣情況缺乏必要的了解,錯誤地選擇了分析方法,導致監測結果偏離真實情況。例如,高氯廢水的化學需氧量的分析方法不同于一般廢水,若分析人員不了解廢水情況,按照一般廢水進行分析,結果將嚴重偏離真實值。第三,未能按規定,定期對儀器進行必要的校準、維護和檢修,導致因儀器的系統誤差影響結果的準確性。第四,分析試劑缺乏有效管理,名稱、有效期、濃度等關鍵信息錯漏或缺失,造成試劑誤用、錯用等情況,嚴重影響監測結果,造成數據異常。
3 環保監測時異常數據的處理
3.1 異常數據的處理方式
通常情況下,環保監測異常數據分為以下三種形式:一是監測數據確實反映企業排污和環境影響實際情況;二是監測數據由于監測誤差和不具代表性造成異常;三是無法確定異常監測數據產生原因。而對于上述三種形式異常數據的處理,詳細如下:針對第一種形式,要想有效實現對該異常數據的處理,需要避免隨意剔除數據情況的發生,同時對異常數據產生原因進行分析,如果實際當中出現數據超標情況,需要督促相關企業進行及時整改;第二種形式由于不能真實反映企業實際排污情況,所以不能與其他數據進行一起分析,通常對該異常數據的處理包括以下兩種方法,即如果每個污染源監測數據采集樣本有5個,此時可以直接剔除其中1-2個異常數據,對有效數據進行分析即可;而如果無法剔除異常數據時,可以實施補充監測,確保監測數據可以真實有效地反應出實際情況;第三種形式的異常數據由于無法確定產生原因,所以需要重新對污染源進行監測,并對工作中一些信息進行記錄,包括工況條件、環境因素等,確保此次監測數據的可靠性,避免異常數據的再次出現。
3.2 減少環保監測異常數據的應對措施
3.2.1 加強樣品的采集管理
樣品采集環節出現問題是造成監測異常數據出現的主要原因,所以實際當中需要重點解決,詳細措施如下:第一,提升工作人員的專業素養。操作人員是監測工作開展的主體,他們的自身素質對于監測結果影響較大,一旦素質出現問題,必將造成異常數據的出現,所以實際當中需要對工作人員進行定期培訓,以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如此一來才能確保采樣環節的規范進行,最終降低異常數據出現的概率。第二,加強現場監測質量管理。建立現場監督員制度,提高監測人員質量管理理念,樹立監測質量就是監測者生命的理念,克服畏難怕苦的思想,嚴格按照質量管理要求,一絲不茍地進行監測任務。第三,加強監測儀器管理。在現階段監測工作中,監測儀器所發揮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儀器的精密度、運行狀態直接影響到監測數據的可靠性。因此,定期對設備進行校準、維護和檢修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內容,是監測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第四,監測人員須避免機械式作業,要理論結合實際,學會從整體角度出發,對整個環境體系進行分析,有效評估點位選擇的可靠性。
3.2.2 規范樣品的儲存、運輸管理
第一,樣品的儲存優先選擇無污染的一次性容器,若無法滿足要求,除個別特殊污染因子外,容器須按實驗室要求進行清洗,避免交叉污染問題的出現。第二,在實際儲存過程中,需要對儲存器具進行密封性檢測,避免使用密封性不好的器具進行樣品儲存,以免造成樣品失效。第三,根據樣品性質,參照相關標準、規范要求,采取有針對性的儲存方式,延長樣品的保存時效。第四,在樣品運輸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還需要對樣品進行二次校驗,包括器具密封性、編號及樣品時效性等,發現不合格的樣品,要及時進行清除,并做好上報處理,以免不合格樣品對分析結果造成干擾。
3.2.3 強化分析流程的監管力度
首先,加強對分析的監督力度,通過監督確保所有分析人員都能夠認真對待工作,避免分析當中各種問題的出現。在實際當中可以在監測企業內部建立出專業的監督部門,按照質量管理要求,通過盲樣考核、平行樣測試、分析人員間比對等各種質控手段,提高分析人員的業務水平,還可以在對樣品進行分析時,從社會當中引入第三方監督機構,通過該機構對分析流程進行監督,確保分析結果準確性。其次,分析人員要加強和現場監測人員的溝通,了解現場情況,選用合適的監測方法,采取相應的預處理方法,提高數據的準確性。第三,加強儀器的管理。和現場監測儀器一樣,實驗室儀器的運行狀態是否良好直接關系到監測結果是否準確。因此須建立相應的維護臺賬,做到定期校準、維護和檢修。最后,加強試劑的管理。建立相應的臺賬,明確配制人員、有效試劑、配制方法、試劑濃度等內容,過期試劑須立即處理,杜絕誤用試劑或錯用過期試劑等情況的發生。
4 結束語
環保監測數據的可靠性對于后續分析十分重要,如果數據出現異常,那么必將導致結果分析出現偏差,給后續的環境治理造成困擾。為了有效處理這些異常監測數據,需要先對異常數據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然后結合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的處理,提升環保監測驗收質量水平,從而為后續的環境污染治理提供可靠性指導。
參考文獻
[1]趙樂,楊軍.環保機動車排放監測數據平臺方案分析[J].中國物流與采購,2020(01):65-68.
[2]陳巧宇.一種環保監測數據戶外顯示的方法[J].山東工業技術,2019(12):150.
[3]楊濤.大數據背景下環境監測數據共享機制研究——以智慧環保系統為例證[J].改革與開放,2019(03):40-42.
[4]王凱翔.基于多元回歸和神經網絡途徑的太湖富營養化指標分析與預測[J].南京師范大學學報(工程技術版),2017(02):97-98.
收稿日期:2020-05-21
作者簡介:李福堅(1985-),男,漢族,本科學歷,工程師,研究方向為環境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