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育芬
摘要:隨著新時代的發展,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國家、學校和家長等等都意識到了數學學科對于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而小學階段,是學生打好數學基礎的時候,在這個階段如果學生只是單純地掌握教材知識,而不能夠將其應用到現實生活中去,那么在接下來的學習中,可能更加艱難。因此教師需要根據時代發展積極調整自身教學觀念,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關鍵詞:小學數學;應用能力
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小學數學是數學學習的開端階段,在起始階段,學習的都是較為淺顯易懂的數學知識,貼近日常生活。數學知識來源于實踐,數學知識又終將運用到實踐中去。理論與實踐結合才是學習數學的正確方式。經過研究調查表明,學生學習小學數學課本知識時,一般能夠掌握教學知識,在考試中取得較好成績,但對應到現實生活中,小學生卻不能很好的應用自己學到的數學知識。那么小學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就應該注意培養學生將數學知識運用到實踐生活中的能力。
一、注重學生應用意識的意義
注重學生數學應用意識的培養,能夠讓學生對數學知識包含的實際應用效果和生活中蘊含的數學知識有一定初步認識,既能夠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重要性,又能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遇見數學應用問題時能夠運用我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問題。實際上,當學生擁有良好的應用意識時,你是在面對從未接觸過的數學知識或數學難題時,也能夠冷靜下來運用數學思考的方式去尋找數學知識的框架結構和聯系,有助于學生日后自主探究問題。
二、培養數學應用意識的策略研究
(一)踐行注重應用意識的教學觀念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教育改革也在不斷推進,但教育改革的推進不代表教師也更新了相應的教學觀念。近些年來國家也一直在強調素質教育,要樹立“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但仍有部分教師受傳統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影響,過分重視學生的理論知識等考試成績。也有部分教師只在學校領導聽課或進行教學比賽時提出理論聯系實踐這個點,在平時教學中仍然重點教授學生理論知識而不是將理論知識聯系實踐生活,這在某種程度上也弱化了學生自主將理論與實踐聯系的能力。
因此,在新時代浪潮下影響的教師,需要轉變自身教學觀念,嗯,注重對學生用意識的培養,在平時課堂教學中,時刻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方針。當然,在課堂教學中不能憑空想象、夸夸其談,可以結合當堂內容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在日常生活實踐中去領會數學知識。例如在學習“數學廣角——植樹問題”時,就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前往學校綠化帶或附近小區綠化帶,觀察樹的分布。在遇到其他問題時,也可以讓學生自己數一數看一看,總結出規律。這對于學生將數學知識聯系日常生活,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都是極為有利的。
(二)施行注重應用意識的教學方式
1.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系教學
知識來源于生活。將數學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就是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要做到的。根據小學生的年齡階段特征,一味地教授學生關于數學的理論知識,并不能夠讓學生的實際數學應用能力得到提高。教師注重學生應用意識的培養,就首先要讓學生意識到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學習數學不僅僅是在課堂中的學習理論和考試測試,還包括在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領悟數學的內涵和數學的嚴謹性,以此幫助學生更加嚴謹養成邏輯思維。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學方式單一,多以老師在講臺上進行教學,學生在講臺下聽課此種方式進行教學,但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單調且效率不高,與實際生活嚴重脫軌。
要想學生注重數學應用,教師就首先要在課堂學習中將應用意識貫穿教學內容,要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系起來,逐漸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數學學科本身的枯燥性和抽象性,就要求老師在課堂教學時有一定趣味性,引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例如在教學三年級數學上冊單元“長方形與正方形”時,可以首先讓學生觀察在教室中有哪些是屬于四邊形的物體,教師也可以舉例子如上課用的黑板或白板就是一個長方形的形狀,或者學生用的書本看上去也是一個長方形的形狀。讓學生通過觀察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小學生一般好奇心強,在這樣的引導之下,能夠積極主動的去學習當堂內容。再引導學生對當堂內容提起興趣之后,教師就可以進一步提問引導他們思考:“長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點?”“長方形在什么樣的情況下會變成正方形?”,讓學生深入探究課本知識背后聯系的規律和日常生活的關系。
2.引導學生實踐探索教學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方式,而理論來源于實踐又反過來影響實踐的進行。因此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就要在實踐中進行,要依據學生的學習內容和學習習慣等進行相應的改變。首先,在進行課前準備時,教師就可以結合當堂內容。尋找與學生日常生活相符的部分記錄下來作為教案,然后設計好教學環節和教學流程,讓學生的實踐與課堂學習有機融合。其次,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前往生活實踐中去,讓他們在大自然、在生活中領會到數學學習的真諦。最后,在進行課后鞏固時,為學生布置相應的實踐作業。
(三)引導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的教學內容
科學改變世界,數學改變科學。無論是哪個領域,例如物理研究、宇宙探索、甚至農業方面也要運用到數學。實際上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數學探究,對于學生學習數學有一重要的意義。因為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了解數學知識背后的應用意義,也還能夠讓學生更為清晰的認識到數學學科的力量,從而對數學學習更加投入,數學學習興趣更高。
例如在學習完“統計與概率”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對生活中的情況進行相應統計,并推斷出一些事物的概率。例如,可以要求學生對每月家中的用電情況進行統計,觀察夏天用電和冬天用電的區別,從而分析影響用電情況的因素,然后判斷家中是否耗電過多。不僅有利于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應用的效果,還能夠推進綠色理念的推行。
三、結語
對于小學生而言,理論與實際結合才是他們學習數學的有效方式。紙上談兵終覺淺。教師在教學的時候也要注意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改變自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堅持立德樹人的教育觀念,培養學生形成應用意識。
參考文獻
[1]施雁飛.小學數學教學如何培養學生核心素養[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8(11)
[2]臧國善.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應用意識的培養[J].金田(勵志),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