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黃金分割比率在未發現之前,是在客觀世界中就存在著的,只是當人們揭示了這一奧秘之后,才對它有了明確的認識。當人們根據這個法則再來觀察自然界時,就驚奇的發現原來在自然界的許多優美的事物中的能看到它,如建筑雕塑、藝術繪畫等。在美術史上人們曾經把它作為經典法則來應用,許多藝術家自覺地被黃金分割的魅力所誘惑,從而使數學與藝術創作緊密的結合起來,并創造了不少不朽的名著。
關鍵詞:造型藝術;黃金分割;畢達哥拉斯
造型藝術,又稱美術,它是藝術形態之一,用一定物質材料,如繪畫用顏料等,雕塑、工藝用木、石、泥、玻璃、金屬等以及建筑用多種建筑材料等和一些手段創造的可視靜態空間形象的來反應社會生活與表現藝術家思想情感。它是一種再現空間藝術,也是一種靜態視覺藝術。主要包括繪畫、雕塑、攝影藝術、書法藝術等,它們通稱美術,是對美術在物質材料和手段上的把握。
一、關于“黃金分割”
黃金分割也叫黃金律,是一種數學上的比例關系,是指將整體一分為二,較大部分與整體部分的比值等于較小部分與較大部分的比值,其比值約為0.618。這個比例被公認為是最能引起美感的比例,因此被稱為黃金分割。
而關于黃金分割的來源,據說是在古希臘,有一天畢達哥拉斯走在街上,在經過鐵匠鋪前他聽到鐵匠打鐵的聲音非常好聽,于是駐足傾聽。他發現鐵匠打鐵節奏很有規律,這個聲音的比例被畢達哥拉斯用數理的方式表達出來,被應用在很多領域。
從那以后人們就開始運用黃金分割比例對畫面進行分割,使畫面更具美感。他們相信黃金分割可以給人一種特別的美感,所以在雕塑等方面把它作為一特定的審美標準而使用。如斷臂維納斯雕像,其上半身和下半身的比恰好符合黃金分割比,因而被認為是代表了最優美的身段。后來很多人專門研究過,開普勒稱其為“神圣分割”也有人稱其為“金法”。在文藝復興時期,由于繪畫藝術的發展,促進了對黃金分割的研究。當時,出現了好幾位身兼幾何學家和畫家的人物,著名的有派奇歐里、達芬奇等,他們把幾何學上圖形的定量分析用到一般繪畫藝術,從而給繪畫藝術確立了科學的理論基礎。他們看中并運用這個奇妙的比例,取得了不朽的藝術成就,并且花費大量精力尋找所謂美的形式,最終發現了黃金比在造型藝術中的美學價值,將其特征在美術創作中發揮到了極致,此后,黃金比正式稱為“黃金分割”。大師們獨具匠心的觀察方式,以及將黃金分割構圖法科學系統地融入在繪畫作品中,使畫面精彩絕倫,讓觀者唏噓不已。
在欣賞大師的油畫作品時,我們能觀察到各種不同形式的構圖,每幅作品都有著作者獨具匠心的構圖布局。從大量油畫作品中我們不難發現,完美的構圖能夠帶給觀者更好的視覺效果。
以達芬奇名畫《蒙娜麗莎》來說,這副畫完美的表現了黃金分割在油畫構圖中的運用。達芬奇運用黃金分割律來處理蒙娜麗莎的頭和身體的比例位置,他把蒙娜麗莎臉部固定在矩形框中,而矩形框的比例是2:3,其比值正是黃金比0.618。同時蒙娜麗莎的嘴角也處于黃金分割點上,恰好表現了這種神秘的微笑,使得這一微笑成為一種特定的形式美。達芬奇在《達芬奇論繪畫》一書中認為:“美感應是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間神圣的比例關系之上。這也正暗示了尺度就是標準、規范,其中包含體現事物本質特征和美的規律,而黃金分割律也正是標準、規范之一。達芬奇還說:“沒有什么能不通過人類的探求而稱之為科學的,除非它是通過數學的解釋和證明的途徑。”
二、黃金分割應用無處不在
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我們不僅在繪畫方面有了質的突破,在建筑工藝藝術領域也取得了重大的發展,產生了許多新的建筑設計理念和建筑造型設計方法。人們在高塔的黃金分割點處建樓閣或設計平臺,便能使平直單調的塔身變得豐富多彩;在摩天大樓的黃金分割處布置腰線或裝飾物,則可使整個樓群顯得雄偉雅致。古代雅典的巴特農神廟,當今世界最高建筑之一的加拿大多倫多電視塔,舉世聞名的法國巴黎埃菲爾鐵塔,都是根據黃金分割的原則來建造的。這些設計日新月異,給人們的生活及居住場所帶來更多的驚喜。隨著許多的建筑師投身于建筑造型設計中,知識已成為新型建筑設計的競爭核心。因此,必須從建筑的結構、形狀、功能,布局等方面推出創新設計,創造出更富藝術美的建筑造型,才能有利于建筑企業的發展。
黃金分割是藝術中美麗的數字,不僅幫助我們解決了不少數學領域的難題,更滲透到其他各個學科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就好像上述中提到的著名天文學家開普勒,他最為著名的是在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盡管這并不是數學領域方面的成就,但是科學都是相通的,在研究天文的過程中,也需要不斷運用數學分析進行精細計算,差之毫厘謬以千里,沒有深厚的數學功底也無法得出精密結論。
在生活中,還有更多的神秘和美學有待發現、研究。關注數學,會看到更多黃金分割的魅力。而其它領域的成長、發展又會對數學領域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數學在人們的日常生活及生產中隨時隨地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已經是有目共睹。在現代,數學作為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武器,在很多重要的領域中更起著關鍵性、甚至決定性作用。所以,我們要善于發現并運用生活中的數學,它參透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里。正如羅素所說:“數學, 如果正確的看待它,不但擁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無上的美,正像雕塑的美,是一種冷而嚴肅的美。這種美不是投合我們天性的微弱方面,這種美沒有繪畫或音樂那樣華麗的服飾,它可以純凈到崇高的地步,能夠達到嚴格的只有偉大的藝術能現實的那種完美的境界”。
參考文獻:
[1]羅聲雄.數學的魅力.武漢大學出版社.1999: 46-50.
[2]陳業維.淺談分形在建筑造型設計中的應用[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1(15).
[3]賈濱.對建筑造型設計的思考[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6, 16(8):263—264.
[4]達.芬奇. 《達芬奇論繪畫》[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作者簡介:張青霞(1964.11-),女,副教授,研究:學科教學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