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于丹丹
當前我國學前教育的發展已上升為國家戰略,而且,在相關政策的大力扶持和鼓勵下,使得許多公辦與民辦幼兒園如雨后春筍般崛起,使得許多高職院校搶抓機遇轉向申辦學前教育專業,使得辦好新時代學前教育成為全社會共同的關注和殷切的期盼。但同時,在新形勢下我們也必須審時度勢,理清現實問題:首先,隨著“二胎”政策的全面放開,對幼兒教師數量與質量需求的呼聲已奏響社會的最強音,亟待全面提高未來幼兒教師專業化水平和職業技能,但目前許多高職院校新興的學前教育專業由于缺乏深度的專業思考和辦學經驗不足,高產下孵化培養出的學前教師質量參差不齊;其次,教育部于2013 年正式建立國家教師資格考試制度,江蘇省也在2015 年開始積極響應,由省考模式轉向參加國考作為獲取教師資格的唯一途徑,打破了以往師范畢業生只需取得普通話等級測試證書就能獲取教師資格證的格局,有效提升了準教師的監管制度和職業標準的規范程度;再次,國家近年來十分重視高職專業技能大賽,教育部相繼制定和出臺了《全國(2013—2015 年)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三年規劃》《全國(2017—2020年)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實施規劃》,以學前教育專業技能大賽為例,通過調研發現,短短的三年間大賽已由最初18 個省60 名選手上升為2018 年30 個省116 名選手,比賽成績區間值逐步地縮小,凸顯出參賽數量的驟增和院校間激烈競爭,因此,將“課、崗、證、賽”這套組合拳深度融合,構建一體化高職學前教學模式改革勢在必行。
以學前教育專業中的“幼兒教師口語”為例,該課程是為幼兒園、早期教育機構、學前教育培訓機構培養能夠適應現代學前教育發展需要,也是培養學生在未來教育教學工作中口語運用能力的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必修課程。但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該課程的現狀是:
從課程性質本身來講,這是一門應用語言學專業課程,側重普通話訓練、一般口語交際訓練,教學口語訓練三大知識與能力,但目前很多高校教師偏離學科實踐品性的本質屬性,在課程教學中重語音知識理論學習、輕職業語言技能技巧的語言訓練,失衡的現象往往使得幼兒園顧慮重重,即使學生有實踐機會入園學習,但實操經驗不足,會出現讓學生觀摩見習多,實踐帶班機會少;學生空有熱情,但在具體崗位中“眼高手低”,不能做到“上班即上崗”,工作后需要長時期跟崗學習,重新磨礪教育教學能力,從而形成學生對職業認知不明確等諸多問題。
“幼兒教師口語”課程涉及國考教師資格證中的兩塊內容:一是普通話二級甲等證書,二是面試。在高職院校中許多口語教師由于不熟知面試大綱,教學中往往規避面試考點重點內容,按部就班依照教材授課,使得考證面試中部分學生心理緊張、表達不流暢、語音不清晰,缺乏語言親和力和感染力等;部分學生因為不清楚考試流程和結構化問題的答題方法而失分的情況不在少數。
目前,國家級及省級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技能大賽一般以團體賽的形式進行,選手采用抽簽形式,分為A、B 兩組進行不同項目比賽,由于抽簽的隨意性和不確定性,要求選手必須具備扎實、全面的專業技能,以“幼兒教師口語”為例,涉及大賽具體的賽項為幼兒故事講述,依據大賽要求(如表1 所示),這就需要在平時教學中滲透相關教學內容和考核形式,但很多高職院校課程教學模式單一化,一味采取故事講述以記憶、模仿為主,而忽略了講述故事中與幼兒的互動交流,認知觀察,使得故事講述大多停留在死記硬背基礎上,缺乏表現力和生動可感的童趣。
1.建立校企合作機制,以崗設課
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高職教育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結合的人才培養之路,以培養出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同時結合《幼兒園工作規程》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等文件,從教育的實際需求出發,建立校企合作,與職業崗位需求無縫對接:一方面,將一線園長和教師聘請到課堂,通過講述鮮活的實例,幼兒園的工作經驗,讓學生可感、可知、可會,提高有效課堂的時效性與趣味性;一方面,將口語專業教師輸送到幼兒園一線進行跟崗學習和深入研究,了解當今幼兒園的實際教學模式及教學改革內容,調研幼兒的生理、心理發展特點和認知需求,了解新課改下幼兒園對高職畢業生的需求,從而反哺課堂教學,調整教學內容,將最前沿信息與知識融入教學計劃中;另一方面,可將每年學生見實習設立個人檔案,跟蹤學生的專業成長,構建校企合作反饋平臺,以便進行“訂單式”培養模式,真正為幼兒園輸送“上手快”“后勁足”的幼教人才。
2.共同確立人才培養方案,優化課程體系
避免教師孤軍作戰,成立口語教研專業團隊,聘請專家、園長、優秀教師代表共同商榷專業和課程人才培養方案,聽取幼兒園工作需求意見,優化課程體系,合理設置理論與實踐內容,強化實踐環節。例如:以往“幼兒教師口語”教學章節較為瑣碎,很多教師講學生參加普通話等級測試作為人才培養方向重點,忽略了幼兒教師職業口語訓練的相關教學內容與訓練,使得剛入職的年輕幼兒教師,家園溝通工作存在困惑,因此在修訂中可以將教師職業口語作為核心教學內容,加大教育教學口語訓練,旨在指導學生掌握幼兒園各個教育教學領域的口語表達技巧。
學生畢業后想進入幼兒教師的職業崗位,就必須在校期間考取幼兒園教師資格證,因此,每年3 月及11 月的教師資格證考試至關重要。配合考證時間,完善授課內容,挖掘考試重點,成為高職院校急需解決的難題。
1.組建教研團隊,深度研討考試內容
俗話說“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需要基于課程教師團隊合力,共謀課程發展,擺脫無從下手、南轅北轍的局面,需要教務處、教研室等相關處室協同負責、落實監督制、責任制,以考試目標為標尺,通過教研活動、專題研討等多種方式,仔細研讀考試政策、考試大綱及命題方向,深度解析幼兒園教師的職業能力,開展集體備課,在短時期內,獲得最高的教學收率,如同經濟學中的“利潤最大化”。
2.借助信息化手段,提高主動學習意識
改變單一的備考模式,借助學生最感興趣的手機、電腦等,供學生線上觀摩優秀的面試視頻,演練幼兒故事講演技巧,熟知面試問答流程,以此調動學生積極性。同時,嘗試開發線上國考面試APP 系統,搜集歷年面試真題及開發新命題,評測系統進行現場解析、評分,便于不同層次學生考前演練。
3.開發國考教材,引領學生充分備考
目前,高職院校許多課程教材版本較早,更新較慢,使得教材內容較陳舊,以“幼兒教師口語”為例,我曾查閱許多書籍及兄弟院校教材,發現緊扣考試大綱,涉及教師資格證相關內容的教材極為稀少,而備考時間短,學生缺乏應試經驗,常會出現無從下手的現象。深度挖掘國考資源,編寫實用性、針對性較強的專業備考資料,讓教師有備而教,學生有備而考,是專業口語教師亟待開發的教學資源。
4.考前針對性輔導,提升國考通過率
備考期間,院校可以選擇專業教師包干、包班、包時式進行考前輔導,深入學生和班級,以小組式、合班教學等形式將學生組織起來,進行模擬考試、現場點評、及時指導,以適應資格證考試要求。如“幼兒教師口語”在國考中側重面試相關內容,從往年情況看,面試必答環節中,“在突發狀況下如何與家長溝通交流”的考題抽中頻率較高,許多學生答題時缺乏語言即興組織技巧,專業教師可在考前調整備課方向,將涉及的面試流程及技巧,幼兒故事講述技巧、即興講話技巧作為輔導和訓練重點。
1.組織多種競賽,提供專業展示平臺
在實踐教學項目的實施過程中,向技能大賽靠攏,可舉辦不同形式競賽活動,形成學生專業競爭意識,提升技能鍛煉興趣,達到技能強化目的。如“幼兒教師口語”向全國學前技能大賽靠攏的賽項是幼兒故事講述,可組織朗誦演講、童話故事創編、童話劇表演、故事大王等相關語言競賽,挖掘和儲備優秀選手。
2.豐富考核形式,激勵學生專業成長
取消“一紙定乾坤”“一考定終身”,將多元化、全程化、多階段、多樣性考核方式納入課程考核。如“幼兒教師口語”考核中,可將課堂參與度、參加各類語言競賽、參加各種社團、聽取語言學術講座、見實習成績、考級證書等納入學年實踐考核分數;依照技能大賽考核標準進行摸底考核,將項目教學作為階段考核內容,如語音、朗讀、幼兒故事講演等,使學生專業技能更加全面。在培養方式方面,將選拔出的種子選手合班,專業教師團隊對學生進行重點集訓,使高職院校的每一屆學生中都有技能大賽的儲備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