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的一場疫情,是對企業推行“互聯網+”招標采購的一次臨時測驗。中國石化物資采購招標實現了“投標不到場、評委不同城、評標不見面”的遠程異地分散評標。1~6月累計完成3080項招標,金額479億元,節約采購資金34億元,為中國石化原油儲備庫等重大工程項目保供做出了貢獻。
疫情期間,中國石化及時制定了遠程評標的規范和要求,充分發揮電招平臺系統和集團公司硬件資源的優勢,創造性的開展招標工作。通過遠程異地分散評標,獲得了較好的經濟意義和社會效益。
一是保證了生產建設的正常進行。中科煉化、原油商業儲備項目等集團公司重點工程建設項目招標正常推進,為集團公司“百日攻堅創效”貢獻力量。原油商儲項目儲罐用鋼板、地管、進口焊材招標全流程周期均控制在25天之內,較整體招標全流程平均周期縮短了13天。商儲項目一期中交的40臺儲罐,招標的罐板采購金額與概算相比資金節約率超過15%,通過招標確定的框架協議平均執行價與投標商平均報價相比節約率超過8%。
二是實現供應鏈資金節約,社會效益顯著。投標人不需要制作遞交紙質標書,投標人不到現場,投標人、招標機構、評委、業主代表減少出差,節約大量差旅費用。中國石化物資采購2019年全年1.6萬個招標項目,投標人8萬家次。據測算,投標人參加現場投標的綜合成本在6500元~10000元/標,僅此一項可以節約社會成本5.2億元。采用“一鍵式”電子文件單套歸檔,大幅降低招標業務員工作量,節省打印紙張及庫房成本。每年可節約打印紙質文件約5900萬張,節省庫房面積約900平方米,節省4.8萬工時。

天津石化克服疫情影響,確保生產建設所需物資安全、及時、經濟供應。圖為物資供應部門員工對到貨物資進行檢查、登記。董波 攝
三是實現評委共享,提升評標獨立性。由于石化行業物資供應的特性,評標專家依賴于集團公司技術骨干、專業行家,一般情況下,評委異地參加評標一般需要2~3天,限制了評委出勤率。通過遠程評標系統,評委可以在當地參加評標后,只需要在同城的石化企業評標室即可參加評標,實現了評委的全國范圍共享。
四是減少了評標干擾。由于評委異地分散,名單保密,抽取范圍更廣,全程錄像錄屏監控,從空間和時間上進行了隔離,減少了“人情標”,“招呼標”,降低了評標時相關人員的干擾,有利于維護公平公正的環境。
經過一段時間的運行,遠程異地分散評標從開始摸索到逐步常態化,但也暴露出一些新情況、新問題,需要研究解決。
一是缺少具體實施辦法支撐。中國石化物資采購建立了《中國石化物資采購招標投標管理辦法》等“1+6+12”的全流程物資采購管理制度體系,但是缺少針對遠程異地分散評標的具體實施辦法。實施辦法需要明確工作職責、交接分工、場所預約、評委約束、監督辦法等。
二是遠程在線溝通功能成為瓶頸。評標過程中,評委、業主代表、招標機構人員臨時組成一個網絡組織,共同完成評標任務。客觀上需要實現便捷的文件共享、屏幕共享、資料傳輸、錄屏保存等功能。電招平臺這方面功能比較薄弱,開評標線下見面改為線上見面以后,溝通效率明顯降低。由于部分評委不熟悉電招平臺操作系統,招標業務員無法提供現場指導,導致評委評標效率降低。溝通效率成為遠程異地分散評標的痛點。
三是評標場所硬件配置不規范、不統一。由于各企業自行建立,網絡管理、硬件設施、電腦配置等不統一,個別企業的評標室不完全具備全流程在線監控條件。
要進一步做好遠程異地分散評標工作,需要從五個方面加以改進:
一是完善實施細則。進一步調研總結提升以后,出臺相應的實施細則,規范遠程異地分散評標組織運行,明確各方責任與職責。
二是完善平臺在線溝通功能。實現平臺在線面對面,方便便捷的實現屏幕、文件共享,完善討論、投票決策功能。建立視頻音頻模塊、遠程監控模塊、在線監控模塊功能。
三是統一評標室網絡、硬件配置,保證評標過程中出現問題時系統管理員能夠遠程掌握環境、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
四是進一步加快智能化改造。智能化招標通過綜合運用大數據實現對評審項目的智能化評審,大幅度提高評審的效率和客觀性。
五是進一步采用互聯網新技術提升操作的便利程度。引入手機掃碼簽章,實現遠程異地辦理簽章。評委也可通過人臉識別、遠程掃碼簽到評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