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陵石化認真落實長江大保護措施,實施臨江管帶地面硬化防滲改造,嚴控船舶、岸線水體流入長江。圖為金陵石化6號與7號碼頭之間的堤岸景色。徐捷 攝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關系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習近平總書記要求長江經濟帶發展必須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中國石化主動扛起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偉大事業的政治責任,組織所屬沿江35家企業和7家專業公司抓好長江保護修復。通過改觀念、轉認識、做調整、抓整治,積極開創綠色發展新途徑,助力國家打贏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
深入研究部署,積極落實長江生態保護工作要求。中國石化2018年4月12日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長江經濟帶區域企業環境保護工作的通知》,部署相關工作,指導沿江企業推進污染物減排,全面控制環境風險。2018年5月24日在武漢召開中國石化長江經濟帶區域企業環保工作推進會,對沿江企業環保工作進行再動員、再部署。2018年6月30日印發《沿江企業污染防治指導意見》,全面落實國家《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和《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有關要求。
系統查找病根,明確沿江企業污染防治目標任務。2018年4~5月,中國石化對位于沿江區域的煉化企業進行環保督查,幫助找問題,尋根源,明標準,定方案,形成問題分級分類清單,按周督辦整改。要求到2020年,生產企業工業取水量比2015年減少20%以上;廢水排放總量比2015年減少20%以上;廢水主要污染物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總量均比2015年減少12%以上;廢水綜合達標率控制在99.8%以上;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75%以上,危險廢物規范處理處置率100%;形成環境風險識別與評估動態機制,重大環境風險降級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沿江企業水體風險防控體系全面建成,確保事故廢水和物料,以及超標廢水不進入長江及主要支流。
2018年12月14日,印發《中國石化綠色企業行動計劃污染防治工作三年實施方案》,共部署23項具體工作任務,實施960余個項目,計劃投資約143.6億元,推動沿江企業到2020年底全面完成打贏藍天保衛戰、打好碧水保衛戰,推動凈土保衛戰以及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工作任務。
2019年一季度,為進一步落實國家《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行動計劃》等要求,督促沿江企業加快環保問題整改,中國石化對沿江企業進行生態環保“回頭看”,再次深入排查環保問題、環境風險和環保隱患,將新查出的問題分類分級納入督辦。通過扎實工作,主動作為,中國石化沿江企業清潔生產和本質環保水平得到大幅提高,環保績效取得了明顯提升。2019年,中國石化榮獲“中國環境社會責任企業”“生態環境領跑者”和“節能減排突出貢獻企業”稱號,連續第9年榮獲“中國低碳榜樣”稱號,中韓武漢石化(乙烯)榮獲國家綠色工廠榮譽稱號,19家沿江企業率先獲得中國石化綠色企業稱號。
兩年來,中國石化沿江企業加快實施污染防治攻堅戰三年項目,加強污水過程管控,減少排入長江的廢水總量;堅決退出生態紅線區,切實保護飲用水水源地;治理消除黑臭水體,積極保護和修復長江生態環境。
不計得失保護修復生態環境。沿江企業以高度的大局觀和長遠觀,不計經濟成本,有序實施長江流域生態保護紅線內生產設施關停退出,積極落實長江岸線生態修復及環境整治工作。截至2020年4月,中國石化已累計退出油井5口、碼頭2座、油庫7座、加油站19座,減少碼頭、油庫吞吐量及成品油銷售量分別約180萬噸/年、360萬噸/年、4萬噸/年;實施岸線覆綠37.8萬平方米,最美長江岸線“石化名片”已具規模。
達標排放、總量減排已成為中國石化企業堅守、員工遵守的硬指標。沿江各企業嚴格持證排污、按證排污,杜絕偷排亂排。2018年以來,中國石化累計投入資金28.9億元,實施廢水、廢氣提標改造項目423項,實施水資源利用提升、污水分級控制、污污分治改造、廠區雨污分流等項目103個,規范整治廢水、雨水、廢氣排放口,安裝污染源自動監控設施110個,并向社會全面公開污染物排放信息,科學穩定運行環保設施。
近年來,中國石化建立環境風險識別與評估動態機制,沿江企業對生態保護紅線內尚在運行的設備設施決心進行風險源提級管理,各級領導干部帶頭承包,保障風險防控措施有效落實;對自有船舶全面安裝配備垃圾收集儲存設施,提高船舶含油污水、化學品洗艙水、生活污水等污染物接收處置能力;對沿江碼頭躉船實施防滲防泄漏防揚塵提升改造、建設環保廁所、增設接卸軟管泄漏收集設施等,消除污染隱患;開展企業用地土壤地下水環境初步調查,2020年底全面摸清家底;組織對遺留固廢填埋場和“飛地”占壓堆放隱患進行排查治理,累計清理處置固危廢38.97萬噸;排查治理存在隱患的套損井1891口,完成11163座加油站埋地罐改造,改造完成率已達92%,降低滲漏污染風險;建設水體風險應急設施,累計增加約3.2萬立方米事故污水應急接收能力,不斷加固風險防范底板。

巴陵石化嚴格按《綠色港口等級評價標準》要求,將長江北尾碼頭改造為生態環保、資源節約、低碳安全的現代化碼頭。圖為該碼頭施工作業現場。彭展 楊杰 攝影報道
同時,進一步完善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積極開展水體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演練。部分企業與地方政府、周邊企業建立了聯防聯控機制并開展企地聯合,最大限度降低環境事件發生概率。截至2019年底,沿江企業188項一級環境風險源實現降級179項,降幅達95%,未發生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事件。
與2015年相比,中國石化沿江企業2019年工業取水量減少13.8%,工業廢水排放量降低4%,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總量分別下降15.8%、15.4%,廢水綜合達標率控制在99.8%以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分別下降75%、58.7%,有控廢氣綜合達標率控制在99.8%以上;固廢產生量減少52.5%,僅2019年就減少廢潤滑油桶25.8萬只,危險廢物規范處理處置率100%。根據國家公布數據,到2020年一季度,長江Ⅲ類以上水質斷面已達94.5%,劣Ⅴ類水質斷面降至0.4%,較2015年分別上升和降低8.1、3.8個百分點,已經達到《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行動計劃》目標。
中國石化針對沿江企業當前排放量基數大、風險高、應急能力不足等突出問題,運用中醫整體觀和系統思維,辨證施治,提出六個方面的重點任務和舉措。
一是堅決嚴守生態紅線。在產業布局規劃上,積極推進處于生態保護區內或人口密集區的產能搬遷騰退、升級轉型;新建項目嚴格落實“三線一單”的硬約束,遵守各省市長江經濟帶發展負面清單和新劃定的生態紅線。從源頭抓起,開展綠色設計,把好可研設計生態環保關,主動避讓生態紅線;利用制度化、流程化、信息化等手段加強監管,把控建設項目開工、竣工、投產環保手續管理;管住施工關,守住自主驗收關,確保各項生態環境保護措施落實到位。開展沿江企業環保再排查,進行徹底整治。設定污染物預警報警,建立異常快速處理機制,確保全面達標排放。建立生態環境問題動態清單,深入查找薄弱環節,舉一反三,抓好整改。
二是堅決走綠色發展之路。深入推進化石能源清潔化、清潔能源規模化,發展綠色勘探開發技術,提升勘探開發綠色水平,提高能源開采產品轉化率,推進清潔發展轉型。優化整合全產業鏈資源,發揮一體化集約優勢,積極發展潔凈能源和可降解塑料、環保型橡膠、功能性纖維等綠色高端新材料,形成一批高附加值特色產品,推進高質量發展轉型。加快非主業、非優勢業務的“兩非剝離”和無效資產、低效資產的“兩資處置”,研究開拓可再生能源,打造石化特色服務生態圈,布局節能環保等朝陽產業,拓展高質量增長空間。
三是堅決杜絕超標排放和無組織排放。繼續壓實環保責任,做到誰的業務誰負責、誰的屬地誰負責、誰的崗位誰負責,各司其職解決遺留環保問題。深化能源環境責任目標管理,全面分析各沿江企業污染物排放情況,細化企業年度污染物達標排放考核目標。將環保設施、在線監測設備與生產裝置同等級精細化管理,杜絕環保設施開開停停、不全面運行、超負荷運行、帶病運行。按生態環境保護要求組織裝置檢修和消缺,嚴禁無計劃開停車,減少不穩定跳停車,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期間嚴格做到錯峰生產、錯峰檢修、錯峰運輸。
四是堅決控減總量。加快推進沿江企業結構優化、技術改造、產業升級,推動油氣資源清潔化生產,煉油規模化、集約化、基地化發展,化工高端化、差異化、綠色化發展,努力培育新能源、新材料、新業務,提升能源資源利用效率,減少排放總量。以綠色企業行動計劃、能效提升計劃為抓手,開展清潔生產持續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減少污染物排放總量,促進源頭減排和循環利用,加強末端治理工程效能。研究建立煉化企業噸產品水耗、能耗、排污考核機制,推動沿江企業降低污染物排放總量、能耗水耗總量和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做好項目論證,優選綠色工藝,拒絕上馬“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項目,努力追求在產能產量增長的同時,水資源取用量、能源消耗量、污染物排放量、溫室氣體排放量負增長,將沿江企業打造成中國石化落實新發展理念的實驗田和新標桿。
五是堅決防控風險,治理隱患,還清歷史欠賬。進一步抓實環境風險基礎管理,實施環境風險源動態識別評估,對江邊油庫、化學品儲罐、碼頭、船舶等高風險區域提出更嚴格管理要求,防控措施做到高起點籌劃、高水平配置、高標準建設,筑牢風險管控底板。加快推進沿江企業老舊固廢填埋場、管線隱患治理,2020年完成企業用地土壤地下水初步調查,掌握用地環境質量。加快各級環保督查問題整改,組織沿江企業對照國家和地方政府長江大保護新要求,再找差距、再查不足、再立目標,再定任務,努力削減存量、遏制增量,堅決避免發生重大環境事件。評估沿江企業水體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能力,做到應急預案內容全面,處置措施制定得當,應急設施有效、物資齊全、力量充足、響應快速,處置人員專業。深入研究并推廣應用環境風險防控和應急救援技術,加大事故水接轉和處理能力建設力度。與周邊企業建立應急聯防聯控機制,發揮各自優勢,形成應急救援合力,確保不讓一滴油和超標污水進入水體。
六是建立更嚴標準,樹立綠色領先品牌。中國石化計劃2020年再投入38.9億元,組織沿江企業持續淘汰落后、高耗能設備,進一步實施總量減排、提標改造、飲用水源地保護等污染防治攻堅戰項目272個,持續提升沿江企業本質環保水平,為企業綠色發展、轉型升級夯實生態基礎。“十四五”期間,中國石化將進一步在潔凈二字上下功夫,組織沿江企業制定嚴于國家標準的排放指標,做到原料清潔化、生產過程清潔化、產品清潔化,成為國有企業中高質量發展的標桿企業,成為世界領先的潔凈能源化工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