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持續加強生態文明教育,大力推廣生態知識傳播,是實現綠色發展的理論基礎與前提條件。有目的地進行生態文明教育,把人與環境之間的關系發展為一種和諧的關系,使人們形成自覺尊重自然的思想慣性,并在實際行動中自覺保護自然,節約自然資源,進而為實現可持續發展打下牢靠的思想基礎。本文將圍繞如何進一步加強生態文明教育的創新發展進行具體的探討。
關鍵詞:生態文明? 創新教育? 發展
中圖分類號:G64?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20)06(b)-0235-02
現代文明亦稱為生態文明,它是以人與自然共享發展為特點的文明形態,是指大自然的權益受到完全尊重的文明形態。在加強現代文明建設的同時,大力開展生態文明建設,能夠使生態文明與社會經濟這兩個方面互相促進。在當前的發展格局之下,只有不斷完善與優化生態文明的教育與建設,才可以使可持續發展政策真正落實。
1? 生態文明的含義
精神文明的發展水平與該文明所在時期的物質文化發展水平息息相關,而評判一個時期的精神文明建設水平的關鍵就是對人們該時期的人生觀、倫理道德和思想意識等方面的衡量。人與生態環境的關系不僅僅是一味地索求,還涵蓋著不斷地建設與發展。所以,愛護環境、維持生態環境的動態平衡就成為了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最重要的基本前提。人類將開拓生態環境與維護生態環境有效地統一起來,以此來發展與建設大自然,協調人與環境的融洽相處便成為了人類不可推卸的職責和崇高神圣的使命。
2? 如何加強生態文明教育的創新發展
2.1 在校園環境中如何加強生態文明教育的創新發展
2.1.1 大力開展校園生態文化主題活動
生態文化建設不但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主要構成部分,也是文化軟實力的突顯。對學生開展生態建設方面的教育,最重要的是要在校園內做好生態文化的主題建設活動。首先要對學生做好生態環境基礎理論的推廣工作,使他們在學習基礎知識的同時也要高度重視大自然環境的發展規律,不斷增強學生對生態的了解與認知;其次要充分發揮高校科技創新的競爭優勢,打造專業的生態文化。高校在基礎理論的探究方面有顯著的競爭優勢,應組織有關人員進一步探討生態文明建設的有關問題,或從生態環境的發展視角出發考量科技的創新,并把基礎理論科研成果或技術成果反饋給社會,立即或間接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進程。這對學生而言,不但能即時分享老師的科研成果,并且能切身體會當今社會對生態文化的認可程度,有益于生態文明建設觀的建立;最后建設優良的生態文明校園環境,如創建綠色校園或構建綠色學生宿舍等,在學校的大環境中建立互相理解的人際關系、愛護花草的優良傳統,進而塑造德育培養的良好校園環境。
2.1.2 建設推動生態文明教育的師資隊伍
高層次的師資隊伍是高品質的生態文明教育的保障之一,而有一支能擔任生態文明文化教育的高質量師資隊伍是學校高效推動生態文明文化教育的關鍵所在。對于肩負生態文明教育職責的專業隊伍來說,他們首先應具備先進的生態文明發展理念和先進的教學理念,其次要深刻把握科學發展觀和德育教育觀,進而能將文化教育的學習與培養具備生態文明素質的先進者緊密聯結起來。
2.1.3 利用網絡載體進行生態文明教育
多元化的信息時代給生態文明教育不僅帶來了挑戰,也帶來了機遇。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更新催生了各種信息平臺,學生便是運用信息平臺查找新知識、交流觀點、掌握國內外重大新聞等的重要用戶。因而,在生態教育的過程中,教育者需要重視信息平臺對于學生的感染力,借助趣味的網絡教育方法吸引學生主動學習生態文明,并借助這樣的潛在教育來慢慢地影響他們。情感體驗是當今社會所鼓勵的高效教育方法,因而建立生態文明教育的體驗區,將生態文明教育從基礎理論的高度拉到現實生活的平面,能夠使之變得更利于學生理解。學校還需充分運用科技來構建生態文明教育的推廣平臺,如建立具有感染力的專家團隊,指引學生借助微博互動、電子郵件交流、專家解答等掌握與生態環保有關的時勢訊息并參與到生態環保的實踐當中。
2.2 在社會環境中如何加強生態文明教育的創新發展
2.2.1 構建生態文明示范點以大力促進生態文明教育的發展
生態文明示范點的建設,不僅能進一步提高各級領導干部和人民群眾對環保工作的重視,而且還能健全執政的理念,提升民眾的環保觀念,幫助群眾建立破壞自然環境便是破壞社會生產力、改善自然環境便是發展社會生產力的理念,進而全面推動社會文明建設健康有序地開展。經驗表明,生態文明有助于提升全民生態人文素養以及全人類一同維護和建設地球家園的意識。建設生態文明需要我們擺脫理念誤區,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到經濟一體化的格局中去考量,利用優勢把握機遇走特色之路。此外,還需加大生態文明建設的力度,設立群眾參與體制去鼓勵人們加入到生態環境的保護當中,不斷增加環境保護的透明度,逐步完善公眾的環境知情權。建設生態文明示范點能夠積極推進民眾的綠色生活方式,在呼吁綠色文明的氛圍中漸漸提升民眾的生態道德水平。
2.2.2 創新生態技術以大力推廣生態文明
在人類文明的形態演進過程中,生態文明是一種更高形態的文明形態。所以,在承繼人類自古至今所有文明形態的基礎之上,現代的生態文明發展需有一個質的提升。經驗表明,技術革新對人類社會的文明形態的轉化起著極大的促進與助推作用。要完成生態文明的良好發展,我們需借助科技的創新與升級。因此,政府應增加綠色生態技術的成本費用,及早建立以政府為主導、企業為輔助、全社會通力協作的多元化合作體制。此外,還需要加速企業技術革新體系的建立,不斷推進綠色生態的技術革新,為生態文明的建設提供堅實的后盾。提高相關產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引入先進的科研成果和工作經驗為生態文明教育所用;加速綠色科技成果的轉化,激勵公司選擇先進可用的綠色生態技術去改造和提升傳統制造業,推進傳統制造業的更新和產品的升級換代,促進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再利用生態環境的逐漸優化以獲得綠色生態的經濟化效益。
3 結語
現代生態文明是指在尊重大自然的前提下,將生態發展的意識逐步滲透到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與層面的一種全新的生態文明價值觀念。換言之,創新生態文明教育是人類為了實現綠色發展而將生態學的核心理念、基本原理與具體方法融入進全民的教育中,有助于人們在改造物質世界的同時積極改善與優化人與環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進而建設一個井然有序的生態發展機制。
參考文獻
[1] 盛楊,韋慶昱.生態文明視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評《大學生生態文明建設教程》[J].環境工程,2020,38(1):183-183.
[2] 趙小敏.高校生態文明教育的內容體系構建[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19,32(24):28-29+34.
[3] 袁曉玲,李文軍.新媒體下高校生態文明教育機制創新思路研究[J].才智,2019(36):201-201.
[4] 吳杰.高校推進生態文明教育體系的構建路徑探索[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9,22(6):68-70.
課題來源:2018年湖南省社科基金項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課題“習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思想觀念研究”(課題編號:18A28);2020年度湖南省社會科學成果評審委員會課題:基于富饒美麗幸福新湖南建設背景下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路徑研究(課題編號:XSP20YBZ020)。
作者簡介:韓玉玲(1985—),女,漢族,河南新鄉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