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晶

【摘 要】 目的:探究綜合評估的護理干預對糖尿病合并抑郁癥患者的影響效果。方法:選取本院2015年8月至2019年3月間治療的糖尿病合并抑郁癥患者5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對照組(n=25)與研究組(n=25)。對照組患者應用常規護理方案,研究組患者則在此基礎上加用綜合護理干預,對比兩組患者的血糖控制狀況以及SDS評分。結果:研究組干預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SDS評分分別是(7.85±1.63)mmol/L、(9.65±3.41)mmol/L、(42.65±7.25)分,數據較之對照組更優,且P<0.05。結論:綜合評估及護理干預可以緩解糖尿病合并抑郁癥患者情緒,減輕抑郁表現,實現血糖的有效控制,值得使用。
【關鍵詞】
綜合護理干預;糖尿病;血糖控制;生活質量
糖尿病屬于慢性內分泌疾病,以胰島素分泌不足為主要病理表現,可引起血糖水平異常升高,軀體持續高血糖狀態下,患者神經系統、循環系統以及心血管系統等將受到影響[1]。本病病程遷延,缺少根治措施,需要終身服藥治療,故患者往往合并有抑郁表現,嚴重者發展為抑郁癥。糖尿病合并抑郁癥將加快病程發展,致終末期糖尿病腎病更快發病,并提高其它相關并發癥風險[2]。良好的護理措施可以緩解抑郁表現,提升患者生活質量,有效的控制病情[3]。基于此,文章分析了綜合評估的護理干預對糖尿病合并抑郁癥患者的影響效果,并選取了本院2015年8月至2019年3月間治療的糖尿病合并抑郁癥患者50例進行觀察,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5年8月至2019年3月間治療的糖尿病合并抑郁癥患者50例作為研究對象,依據患者意愿分為兩組,分別采取常規干預(對照組)和綜合評估干預(研究組)。對照組25例患者中包含男性14例,女性11例,最大年齡76歲,最小48歲,平均(62.1±1.7)歲;觀察組25例患者中包含男性15例,女性10例,最大年齡74歲,最小50歲,平均(62.4±1.3)歲。兩組基線資料納入SPSS 23.0檢驗提示P>0.05,可以對比。
1.2 方法
對照組常規干預,就診時健康宣教,講解健康知識和日常注意事項,由患者自覺遵守。研究組行綜合護理干預,內容有以下幾點:
1)采取多元化健康教育方式,并監督患者執行,提升其健康行為。主要教育方式如在線教育、口頭宣教、專家講座、健康手冊教育等,具體依據患者學習能力、年齡、家庭情況等選擇。采用在線隨訪方式督導患者執行醫囑。運用良好的溝通技巧和專業技巧為患者制定一對一的宣教計劃。
2)在開展多樣化心理干預時,由于大多數患者都缺乏對疾病的認知,對于治療方案以及愈后恢復都存在未知感,很容易引起患者出現各種不良情緒,對患者治療工作造成極大的影響。在這種狀況下,醫務人員應當掌握患者心理動態,盡可能滿足患者日常需求,告知患者糖尿病以及抑郁癥的相關知識,使患者的心理狀況得到緩解。
3)實施心理干預前應進行全面的心理健康水平評估,掌握患者心理狀況,進行初步的交流和溝通后了解患者的基本狀況。護理人員需根據患者的心理特點制定相應的護理措施。在開展護理時給予患者情感上的支持,一旦發現患者出現消極或抑郁的心理情緒,則應當立即給予患者心理疏導,使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盡可能保持愉悅心情,這樣能夠確保疾病臨床治療效果。
4)在醫院內部成立病友會,使不同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能夠積極交流,這樣能夠提高患者的社會意識,使患者在病情康復后能夠與社會接軌,避免輕生或自殘等不良事件的發生。
1.3 觀察指標
記錄患者空腹血糖值以及餐后2h血糖值,并選擇SDS心理抑郁狀況自評量表對患者的抑郁狀況進行調查,記錄結果。
1.4 統計學方法
研究數據錄入SPSS 23.0檢驗統計學意義,計數資料和計量資料以百分數、(均數±標準差)表達,以χ2和t檢驗,P<0.05為存在統計學意義標準。
2 結果
2.1 患者血糖水平及SDS評分對比
研究組干預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SDS評分分別是(7.85±1.63)mmol/L、(9.65±3.41)mmol/L、(42.65±7.25)分,數據較之對照組更優,且P<0.05。見表1。
3 討論
糖尿病合并抑郁癥會加重患者情緒負擔,提高全身應激反應,并使患者對治療失去信心,逐步降低患者遵醫囑行為,最終導致治療無果。在本病的治療中,除了要關注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外,更多的要注重患者情緒干預,有效調節患者心理,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確保患者的遵醫囑行為,應采取合理的護理干預措施[4]。
綜合護理干預包含了多種護理方式,能夠對不良心理起到積極的糾正作用,改正患者對疾病的錯誤認知,穩定患者情緒。良好的情緒狀態下,患者遵醫囑行為更好,可以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按時用藥,提升了藥物治療效果[5]。故在干預后,研究組血糖控制效果理想,SDS評分更低,抑郁情緒有效緩解。
綜上所述,糖尿病合并抑郁癥患者采取綜合干預手段作用積極,血糖控制效果好,值得使用。
參考文獻
[1] 皇灑灑.認知行為療法對2型糖尿病抑郁患者抑郁情緒的改善作用[J].中國療養醫學,2019,28(07):702-705.
[2] 高秀娟,李巧逢.多學科合作延續護理對抑郁癥伴糖尿病病人自我護理能力和生存質量影響的效果觀察[J].全科口腔醫學電子雜志,2019,06(18):117.
[3] 許曉靜,萬菲.基于老年綜合評估的護理干預對老年糖尿病合并抑郁癥患者的影響[J].糖尿病新世界,2019,22(10):109-110.
[4] 陳青,李佳,陳盼,等.健康指導及心理護理對老年糖尿病合并抑郁癥患者的療效觀察及價值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04(01):40,46.
[5] 裴建琴,蔣菊芳,張紫娟,等.多學科合作延續護理對抑郁癥伴糖尿病病人自我護理能力和生存質量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8,32(21):3447-3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