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瑞


【摘 要】 目的:探討一對一責任制助產護理對初產婦分娩的臨床價值。方法:以本院為單位,在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選取本院收治的初產婦70例,將其依據當前比較常用的隨機數字表法進行分組,共將其分成兩組,每組均為35例,對照組開展傳統護理,觀察組則實施一對一責任制助產護理,對比兩組分娩質量。結果:觀察組第一、第二、第三產程時間及總產程時間相比對照組,明顯偏短(P<0.05);觀察組胎兒窘迫(5.71%)、新生兒窒息(2.86%)、剖宮產(8.57%)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22.86%、11.43%、28.57%,P<0.05)。結論:針對初產婦,采取一對一責任制助產護理干預,能縮短產程時間,改善分娩結局,臨床價值突出。
【關鍵詞】一對一責任制助產護理;初產婦;分娩質量
分娩實際是一種自然且復雜的生理、心理過程。針對初產婦來講,因其既往并無分娩經歷,分娩對于其而言,實為一次情感與軀體體驗,易出現異常且強烈的生理、心理反應,進而出現抑郁、焦慮等消極心理,引發諸如睡眠不佳、軀體化癥狀等不良反應,因而對產婦身心健康以及嬰幼兒健康,均會造成嚴重影響[1]。所以,在分娩期間怎樣做好護理助產工作,會對產婦分娩質量產生直接影響。本文作者針對所收治初產婦,實施一對一責任制助產護理,觀察其應用價值,現對此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于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來本院進行分娩的初產婦70例,單胎頭位,骨盆正常;沒有腦部及軀體疾病,認知正常;排除經產婦及認知障礙者、臀位等胎先露異常者;另排除合并造血系統、免疫系統異常者。將所選取患者依據當前比較常用的隨機數字表法進行分組,共將其分成兩組,每組均為35例,對照組最小年齡21歲,最大30歲,平均(27.8±2.6)歲;最短孕周33周,最長42周,平均(37.2±1.9)周。觀察組最小年齡21歲,最大29歲,平均(27.6±2.5)歲;最短孕周33周,最長42周,平均(37.1±1.8)周;兩組上述數據經全面、深入對比,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仍然開展傳統護理,如心理護理,檢測產婦健康狀況;開展分娩健康教育,將分娩知識及所需注意事項告知產婦;常規開展病房巡視,對所發現的異常情況進行及時處理。觀察組則實施一對一責任制助產護理:1)第一產程。當產婦進產房后,責任護士開展一對一交流,從中對產婦的真實想法加以了解,并將整個妊娠過程、分娩過程以及期間的一些生理常識講解于產婦,在最短時間內將產婦的負性心理給消除掉;將產前各項檢查做好,從中了解產婦的實際宮縮情況,若有異常,及時處理;另外,根據產婦個體差異、受教育程度及性格特點等,對其開展有針對性的心理干預;針對那些對疼痛刺激有較差耐受的產婦,需進行腹部按摩,并將配合分娩、緩解疼痛及縮短產程的方法向其告知;還可以播放輕音樂或陪護產婦下床適當活動,以此對產婦注意力加以分散,提高其子宮收縮能力。2)第二產程。幫助初產婦掌握配合宮縮的有效方法,使其肌肉處于放松狀態,盡量消除其負性情緒,減輕宮縮疼痛;此外,還需與助產士做好配合,促進胎兒娩出;在實際護理操作時,需做好沉著冷靜、做事果斷及操作無誤,多給予產婦關心與支持,提高其安全感。3)當分娩后,將臍帶及時剪斷,并對新生兒呼吸、面部顏色進行細致觀察;對產婦子宮底高度、陰道出血量進行嚴格觀察;在胎兒分娩30min內,可讓母嬰早期接觸,演示哺乳技巧,告知哺乳時所需注意事項。
1.3 觀察指標
1)產程情況。第一、第二、第三產程時間及總產程時間。2)分娩結局。內容有胎兒窘迫、新生兒窒息及剖宮產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0.0處理數據,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計數資料以率進行描述,t/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顯著。
2 結果
2.1 兩組產程情況對比
觀察組第一、第二、第三產程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而總產程時間也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分娩結局對比
觀察組胎兒窘迫、新生兒窒息、剖宮產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 討論
自然分娩是世界衛生組織(WHO)所倡導的分娩方式,
而我國也結合本國國情,積極建議產婦選擇陰道分娩,原因在于陰道分娩能使胎兒經陰道擠壓,而減少新生兒窒息、宮內窘迫[2]。針對初產婦而言,由于沒有分娩經驗,對分娩宮縮痛存在恐懼心理,另外,還擔心自己分娩能否正常及胎兒能否順利
娩出。所以,初產婦在分娩期間,往往需要承受較大的心理壓力,在興奮時摻雜了緊張與恐懼[3-4]。因而會引發諸如子宮平滑肌收縮異常、心率加速等情況,這無疑會使分娩風險增加,進而選擇剖宮產[5]。因此,本研究針對初產婦,開展一對一的責任助產護理服務,分別從產前、產時及產后等階段,由同一名助產護士陪伴產婦分娩,提供綜合性、全面化的護理服務。通過開展一對一責任助產護理,可以增加護患之間的緊密接觸,能夠使助產護士可以零距離的與初產婦溝通與交流,消除其恐懼與焦慮,提高分娩安全性,減少不良分娩結局的發生。從本文研究結果可知,觀察組第一、第二、第三產程時間及總產程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剖宮產、胎兒窘迫、新生兒窒息等發生率均較對照組偏低。由此提示,將一對一責任制助產護理干預應用于初產婦護理中,不僅能縮短產程時間,而且還能改善分娩結局,因而有著優秀的臨床價值。
參考文獻
[1] 肖勝波,汪莉霞.一對一責任制助產護理模式對初產婦分娩方式和產程進展的臨床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04(41):8016.
[2] 楊洋,胡曉娜.責任制助產護理對初產婦分娩方式及產程進展的影響價值評估[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04(32):6243-6244.
[3] 黃宇微,黃海燕,肖錦梅.一對一助產陪護模式對初產婦心理狀態、滿意度及分娩結局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學,2017,14(04):105-106.
[4] 劉亞麗.責任制助產護理對初產婦分娩方式及產程的影響[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7,02(19):163-164.
[5] 何波翠.一對一責任制助產護理對初產婦分娩質量以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分析[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7,02(28):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