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海英 楊俊生

【摘 要】 目的:研究補陽還五湯治療缺血性中風后遺癥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本院88例缺血性中風后遺癥患者開展本次研究,樣本納入時間為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所有患者通過數字表法進行平均分組,分別為參照組和觀察組,各44例。其中單獨給予常規治療的為參照組,給予補陽還五湯治療的為研究組,對兩組的治療效果和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進行比較。結果:參照組患者的治療效果(77.27%)顯著低于研究組(95.45%)(P<0.05);研究組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情況顯著優于參照組(P<0.05)。結論:補陽還五湯治療缺血性中風后遺癥的臨床效果顯著,能夠提高患者治療的效果。
【關鍵詞】
補陽還五湯;缺血性中風;后遺癥;臨床效果
中風是中老年常見的疾病,在患病后患者會出現昏仆的現象,語言功能受到一定的影響,口眼出現歪斜,患者發病后也經常會造成其死亡[1]。患者在患病后會留下后遺癥,包括患者的言語障礙、運動障礙和認知障礙等,這樣的現象不僅會對患者身體造成嚴重的影響,也會影響患者的心理健康,患者后遺癥的治療難度較大,治療的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后遺癥的治療屬于神經內科需要面臨的挑戰,因此,在患者中風后要能夠在適當的時間內對患者進行治療[2]。在本研究中共選擇了88例缺血性中風后遺癥患者,對其分組并給予不同的治療方式,現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88例缺血性中風后遺癥患者開展本次研究,樣本納入時間為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所有患者通過數字表法進行平均分組,分別為參照組和觀察組,各44例。其中參照組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0例;平均年齡為(62.75±3.24)歲;病程最短為30d,最長為61d,平均病程為(40.68±2.14)d。研究組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1例;平均年齡為(62.84±3.24)歲;病程最短為31d,最長為60d,平均病程為(40.69±2.85)d。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和病程等一般資料的對比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存在比較價值。
1.2 方法
1.2.1 參照組 該組患者給予傳統常規治療:在治療的過程中患者服用西藥進行常規治療,尼莫地平(生產廠商:浙江華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33413),患者每天3次,每次40mg,血塞通分散片(生產廠商:丹東醫創藥業有限責任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50674),患者通過口服的方式進行治療,每次服用50~100mg,每天服用3次。治療時間為3個月。
1.2.2 研究組 該組患者在參照組的基礎上給予補陽還五湯治療:川芎和丹參各20g,黃芪60g,膽南星、天麻和桃仁各10g,全蝎5g,赤芍12g,紅花8g,當歸尾12g,地龍25g,使用砂鍋進行煎煮,每天服用1劑,分2次服用。治療時間為3個月。
1.3 觀察指標
在兩組患者治療3個月后對兩組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情況進行評分,分數越低代表患者的缺損越少,情況良好。
1.4 療效判定
顯效:患者的肢體活動基本恢復正常,語言表達能力基本恢復正常,臨床癥狀基本消失;有效:患者的肢體活動有顯著改善,語言表達能力有顯著改善,臨床癥狀有顯著改善;無效:患者的肢體活動和語言能力等臨床癥狀沒有變化。顯效率與有效率之和為治療總有效率。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8.0軟件處理,以%表示治療效果等計數資料,行卡方檢驗;以(±s)表示神經功能缺損情況等計量資料,行t檢驗,P<0.05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兩組的治療效果
參照組患者的治療效果(77.27%)顯著低于研究組(95.4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比較兩組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
研究組患者和參照組患者在治療前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分別為(25.82±3.12)分、(25.82±3.12)分,t=0.490,P=0.622,無統計學差異;研究組患者和參照組患者治療后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分別為(12.49±3.62)分、(18.75±3.43)分,t=8.326,P=0.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在腦中風后患者會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遺癥,包括肢體麻木,口眼歪斜和語言障礙等,這樣的現象會給患者的生活造成嚴重的影響,同時,也會增加患者的心理壓力[3]。因此,在這樣的過程中要對患者進行有效的治療,促進患者生活質量的提高。
在傳統的治療過程中患者主要是服用尼莫地平和血塞通分散片進行治療,在治療中能夠達到一定緩解患者癥狀的效果,但是并不理想。在中醫治療的過程中患者服用補陽還五湯治療能夠產生較好的治療效果[4]。在中醫中認為[5]患者在中風后會出現功能失調和耗損正氣等現象,黃芪能夠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微循環,使患者得到的營養更加豐富,當歸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的效果,顯著的促進細胞的解聚,減少患者的頭暈和惡心現象,桃仁和赤芍等具有良好的活血效果,降低患者的血小板的聚集,紅花能夠促進患者的血液循環,減少淤堵,患者的腦組織能夠得到充足的供血,川芎能夠促進氣血運行,緩解患者的腦水腫現象,地龍能夠對患者的腦血管產生良好的作用,避免患者的血管出現痙攣,促進血管壁的健康,因此,在患者服用中藥治療的過程中能夠提高患者治療的效果,對患者的臨床癥狀能夠有效的改善,降低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在缺血性中風后遺癥治療的過程中服用補陽還五湯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后遺癥。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參照組患者的治療效果(77.27%)顯著低于研究組(95.45%)(P<0.05);研究組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情況顯著優于參照組(P<0.05),說明,在缺血性中風后遺癥治療的過程中應用補陽還五湯治療的效果良好。
綜上所述,補陽還五湯治療缺血性中風后遺癥的臨床效果顯著,能夠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 鄭新杰,鄭丹丹,張須學.補陽還五湯聯合電針對中風后遺癥患者血清IL-6及IL-1β水平影響研究[J].中華中醫藥學刊,2016,34(09):2208-2210.
[2] 羅嫚.探討補陽還五湯加減治療中風后遺癥患者的臨床效果[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27):184.
[3] 胡國華.補陽還五湯加味治療氣虛血瘀型中風后遺癥的臨床療效觀察[J].內蒙古中醫藥,2014,33(35):66.
[4] 呂建興,黃海恒.醒腦開竅針刺法聯合補陽還五湯加減治療腦中風后遺癥的臨床效果[J].中國當代醫藥,2017,24(10):143-145.
[5] 孫福學.補陽還五湯加減治療氣虛血瘀型中風后遺癥的臨床觀察[J].光明中醫,2017,32(15):2204-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