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冬巖


【摘 要】 目的:研究討論老年慢性心力衰竭過程中舒適護理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研究對象為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82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將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按照護理方式隨機分成兩組,對常規組(41例)患者實施普通的護理干預,對研究組(41例)患者實施舒適護理干預,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及護理滿意度。結果:研究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7.56%,顯著高于常規組的82.93%,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的水腫消失時間、氣喘緩解時間及住院時間均優于常規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進行護理的過程中,采用舒適護理干預模式,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臨床效果及護理滿意度,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舒適護理;護理滿意度
慢性心力衰竭疾病是眾多因心臟疾病導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主要癥狀為患者心臟泵血功能降低導致靜脈淤血出現喘憋、浮腫等。近年來,此病癥逐漸老齡化。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一般來說,治療期比較漫長,病情容易反復發作,一旦發作就需要及時住院治療,否則會影響患者的生命健康[1-2]。但是由于長時間的住院,會使老年患者產生焦慮、煩躁等消極情緒,直接影響到患者的治療效果。舒適護理模式一直是針對老年患者的主要護理模式,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對舒適護理模式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及臨床效果進行了分組研究,現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82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將其隨機分成常規組(41例)和研究組(41例)。常規組男26例,女15例,年齡55~82歲,平均年齡(76.3±1.9)歲,病程1~8年,平均病程(5.1±0.7)年;研究組男30例,女11例,年齡54~80歲,平均(70.3±1.8)歲,病程2~7年,平均病程(5.4±0.8)年。兩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性別、年齡等基本資料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其家屬已知曉并同意此次研究。
1.2 方法
1)對常規組患者實施常規的護理干預,包括病情監測、出院指導等內容。
2)對研究組患者實施舒適護理干預,包括①環境護理:在患者及家屬辦理住院手續時護理人員要向其簡單介紹醫院的治療及住院環境,保證為患者有舒適的住院體驗;控制住院環境的噪音,不影響患者的靜臥休息。②與患者建立良好護患關系:由于此類疾病患者多為老年人,所以護理人員需要按照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家庭情況為其進行適當的心理護理,與其經常性地進行溝通交流,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保證患者在住院期間能夠保持良好的心情,從而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3]。③健康教育指導: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耐心講解,并向其及家屬適當地普及心力衰竭疾病的相關知識及預防手段,囑咐患者按照醫囑服藥;觀察患者的病情,一旦發現患者出現不良反應,要第一時間通知其主治醫生進行救治。④飲食及治療指導:在患者住院治療期間,護理人員需要依照患者的身體情況為其合理制定飲食計劃,以清淡飲食為主,并且要叮囑患者盡可能多地食用高纖維素的水果、蔬菜;防止患者臥床期間出現便秘現象,并且對患者的排便方式進行適當的指導等。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進行問卷調查,滿意度評分標準依照滿分10分制進行,8.5分及以上為極滿意;6.5~8.5分為滿意;6.5分及以下為不滿意;滿意度=(極滿意+滿意)/總例數×100%。對兩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水腫消失時間、氣喘緩解時間及住院時間進行觀察記錄。
1.4 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對相關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行χ2檢驗;P<0.05表示組間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比較
研究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7.56%,顯著高于常規組的82.93%,組間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比較
研究組患者的水腫消失時間、氣喘緩解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常規組,組間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3 討論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疾病屬于一種病程較長的老年疾病,其合并多種并發癥,再加上老年患者的免疫力較低,容易導致病情反復發作,隨著住院時間的延長,老年患者不免會產生焦慮不安的消極情緒,對患者的病情治療及生活質量都會有較大的影響。舒適護理是一種集環境護理、心理護理、健康教育護理及飲食護理于一體的護理模式,該護理方式能夠減緩患者的消極情緒,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獲得更好的臨床治療結果[4-5]。本次研究結果表明,研究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7.56%,顯著高于常規組的82.93%,組間差異明顯(P<0.05);研究組患者的水腫消失時間、氣喘緩解時間及住院時間均優于常規組,組間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對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給予舒適護理干預,能夠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及臨床效果。
參考文獻
[1] 張旗,孟楊.舒適護理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應用價值探析[J].中國社區醫師,2017,33(30):136-137.
[2] 劉莉.舒適護理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探討[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5,(18):244-245.
[3] 李戩輝.舒適護理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5,03(32):151-152.
[4] 楊琳,李勇.舒適護理模式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12):217-218.
[5] 陳潔君.舒適護理模式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5,03(12):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