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晗鈺 陳廣玲 徐曼莉

【摘 要】 目的:分析臨床藥師參與婦科重癥抗感染治療的應用效果,并對其應用價值予以評價。方法:將2015年7月至2019年7月在本院進行診治的86例婦科重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入院的先后順序將其分為參照組與研究組,其中參照組患者住院期間接受常規抗感染治療,研究組患者住院期間實行臨床藥師參與抗感染治療,比較兩組患者住院期間抗菌藥物的用藥差錯率。結果:對比兩組患者抗感染治療期間用藥情況,研究組患者用藥差錯率為2.3%,參照組患者用藥差錯率為16.3%,兩組數據對比差異明顯,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臨床藥師參與婦科重癥抗感染治療,可以改善醫院抗菌藥物的使用情況,優化抗菌藥物的管理工作,有利于促進醫院良好發展。
【關鍵詞】臨床藥師;婦科重癥;抗感染
隨著醫學技術和醫療事業的不斷發展,國家對于抗菌藥物管控越來越嚴格,根據《醫療機構藥事管理規定》,臨床藥師在工作中應監測抗菌藥物的臨床應用情況,并以處方點評和超常預警等方式,嚴格規范抗菌藥物的使用情況,確保藥物應用的合理性[1]。目前,專業的臨床藥師與臨床醫學之間的關系越來越密切,因此本研究針對婦科重癥抗感染治療中臨床藥師參與的作用和影響進行探討,現詳細內容整理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5年7月至2019年7月期間在本院進行診治的86例婦科重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入院的先后順序將其分為參照組與研究組,兩組患者均為女性,年齡32~51歲,平均年齡(40.18±1.82)歲,經臨床檢查和診斷確診為婦科重癥感染,需進行抗感染治療;患者均明確本研究的方法與目的,自愿參加研究并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本研究獲得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排除精神疾病者,免疫功能障礙者,認知功能障礙者,嚴重器質性疾病者,語言功能障礙者,依從性較差者,未能全程參與研究者,對抗感染類藥物具有禁忌證者。
1.2 方法
參照組患者住院期間接受常規抗感染治療,主要內容為:主治醫生根據患者臨床檢查、病情進行綜合性臨床診斷,根據專業知識和臨床經驗為患者制定抗感染治療方案。
研究組患者住院期間實行臨床藥師參與抗感染治療,主要內容為:1)優化抗菌藥物管理制度。成立抗菌藥物管理小組,邀請臨床藥師參與到醫院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制度和細則的制定中,根據醫院抗菌藥物的使用情況進行數據研究、處方點評以及醫囑審查,監測抗菌藥物使用的動態情況。2)強化部門間聯系。定期組織醫務科、質控科以及抗菌藥物管理小組開會,對抗菌藥物動態使用情況進行分析,并對不合理用藥的行為予以干預,同時,強化麻醉科與護理部等部門之
*徐曼莉為本文通訊作者
間的溝通,落實抗菌藥物的規范使用;加強院感科與檢驗科對細菌耐藥性的監測,并將監測結果與臨床抗菌藥物的使用情況進行分析,進而做好抗菌藥物的日常管理[2]。3)加強抗菌藥物相關知識的培訓與宣傳。抗菌藥物管理小組定期開展抗菌藥物專業知識培訓,邀請相關專家進行講解,針對婦科重癥感染與抗感染治療方式等相關內容進行講解,強化醫護人員對于婦科重癥抗感染的認知程度,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與專業技能;同時,臨床藥師深入病房進行針對性的培訓,并采用多樣化的方式加深醫護人員對抗菌藥物的理解,并向其發放《婦產科藥訊》、自制《院內婦科重癥抗感染手冊》等關于抗菌藥物的宣傳手冊[3]。4)提升醫院對抗菌藥物應用的重視程度。邀請臨床藥師參與到患者抗菌藥物使用方案的制定中,并在主治醫生為患者確定治療方案時,提出針對性的建議,幫助臨床更好地運用抗菌藥物,并監督、審核醫囑中抗菌藥物的應用情況;同時,由臨床藥師對婦科重癥患者進行抗菌藥物的用藥教育,做到藥學監護,并建議在使用特殊類型抗菌藥物時應提前進行專家會診審核的申請,進而再進行臨床實施[4]。
1.3 評價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住院期間應用抗菌藥物出現的用藥差錯率,主要包括用藥錯誤、劑量或者用法不合理、書寫錯誤、抗菌藥物管理不合格、聯合用藥不合理等。
1.4 統計學分析
在研究完成后,詳細將參照組與研究組患者涉及的相關數據進行整理,應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予以處理和分析。用百分比表示計數資料,對比分析后利用χ2檢驗,用(±s)表示計量資料,對比分析后利用t檢驗,當最終檢驗結果為P<0.05時,表示進行對比的相關數據之間具有顯著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對比兩組患者抗感染治療期間用藥情況,研究組患者用藥差錯率為2.3%,參照組患者用藥差錯率為16.3%,兩組數據對比差異明顯,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3 討論
國家衛計委在對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情況進行專項整治時,將臨床藥師作為醫院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技術支撐體系中的組成部分,認為臨床藥師在促進抗菌藥物臨床合理運用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5]。通常抗感染靶向治療的依據是病原學的診斷,臨床醫生為對婦科重癥患者確定治療方案時,對病原學診斷的認識存在局限性,進行抗感染治療時多憑借經驗選擇第三代頭孢菌素、第四代頭孢菌素或者氟奎諾酮類藥物,而根據相關研究顯示,抗菌藥物使用率雖然呈逐年下降的趨勢,但在應用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用藥不合理和用藥差錯[6]。在婦科重癥抗感染治療中,臨床藥師通過在優化抗菌藥物管理制度、強化部門間聯系、加強抗菌藥物相關知識的培訓與宣傳、提升醫院對抗菌藥物應用的重視程度等方面參與抗菌藥物的應用,并在直接會診下結合重度感染以及耐藥菌感染患者藥物敏感測試結果,以及患者具體的病情對其抗感染治療方式提出科學的治療方案,在有效控制患者病情的前提下,對抗菌藥物的應用情況進行合理的調控。
綜上所述,臨床藥師參與婦科重癥抗感染治療能夠確保抗菌藥物應用的合理性,降低抗菌藥物用藥差錯率,對于促進抗菌藥物管理和合理應用具有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 姚慧娟,曾芳,沈艷琳,等.臨床藥師優化重癥肺部感染患者抗感染藥物治療方案的實踐[J].中國藥房,2016,27(14):1989-1991.
[2] 梁秀群,許明睿,陸翠林,等.臨床藥師參與重癥肺炎患者抗感染治療的藥學實踐[J].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6,16(08):1137-1140.
[3] 周媛.對重癥社區獲得性肺炎患者抗感染治療的藥學監護[J].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6,16(11):1566-1569.
[4] 陳歡,熊德慶,歐陽蒼鴻,等.臨床藥師對重癥感染性心內膜炎的藥學監護[J].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8,18(02):283-284,287.
[5] 程晟,羅曉,溫愛萍.臨床藥師參與新生兒重癥監護室抗感染會診69例回顧性分析[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18,38(05):558-561.
[6] 劉玉婷,史宏暉,于昕,等.婦科重癥感染8例病例報道并文獻復習[J].現代婦產科進展,2017,26(12):898-9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