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夢桃
摘要:高校體育的教學將會越來越科學化,學生在體育教學中不只是進行戶外活動和自主鍛煉。由老師帶領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鍛煉才是幫助學生更好地提高身體素質。在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合理地應用運動心理學,將有助于打造一個更完善的教學體系,讓學生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鍛煉了意志品質,同時也更了解自己的身體和心理,獲得身心的全面發展。當然為了更好地發揮運動心理學的作用,單純地依靠老師是遠遠不夠的,一定要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熱愛體育,關愛自己的身體健康。
關鍵詞:運動心理學;高校體育;教學;應用
引言:
運動心理學在高校的體育教學越來越受到重視。學生的身體素質很大程度上都受到體育教學的影響。體育運動不止可以幫助學生在繁重的學習任務中可以放松身心和頭腦,還可以強健學生的體魄,讓學生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能夠更好地面對壓力和挑戰。通過運用高校心理學,能夠更好地辨析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有針對性地對學生提供幫助,讓學生更有勇氣挑戰自己,堅持鍛煉,在提高運動體能和耐力的基礎上,磨煉意志力和品格。
一、應用運動心理學的重要性
1、有助于學生心理健康
高校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一直被放在教學的首位,體育教學是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環節。體育鍛煉也不只是鍛煉學生的身體,也對學生的心理發育和健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運動心理學是更貼近體育教學的理論,在日常的體育課堂中,老師一定要重視起對學生的心理情況的關心,才能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運動本身應該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如果部分老師和學生沒有引起重視,敷衍地進行體育教學,不但沒法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還有可能造成學生的逆反心理,引發新的心理問題,制造老師和學生之間的矛盾。部分老師因為學生沒有認真參與體育課,一味地采用“罰跑”或者“罰站”等方式變相體罰學生,導致學生的自尊心受損,產生更多扭曲的心理問題。采用運動心理學,可以更加科學合理指導學生,讓學生配合管理,與學生共同成長,做到教學相長,培養出身心健全的高校學生。
2、有助于學生完成體育鍛煉
很多學生因為常年都把重心放在了考試成績上,大部分時間都不運動。體育教學的過程中,很難完成老師安排的體育項目。比如在進行400米跑時,很多學生都覺得跑不動,太累了,還沒跑完就準備放棄。無法完成項目的原因的確和學生本身的身體素質有關,但是也與學生的心理有關。學生耐力差,不懂得堅持,都是需要通過體育鍛煉進行改善的問題。應用運動心理學,鼓勵學生積極地參與到體育鍛煉中。當學生在運動中感覺疲累和困難時,也一定要為學生加油鼓勁,讓學生將內心和身體的能量全都發揮出來。只要學生有了第一次的突破,打破了心理對自身的限制,就可以更好地參與到今后體育教學中。體育鍛煉就是在磨煉學生的意志,老師要利用科學的方式和方法,讓學生在體育教學中鍛煉意志力,戰勝自我,在老師的帶領下更好地完成體育鍛煉。
二、運動心理學的應用策略
1、放松地開展體育訓練
高校學生的身體發育已經進入了成熟的狀態,但是大多數學生對體育鍛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忽視,部分學生并不喜歡接受集體的體育教學,更喜歡自己進行體育活動,更有甚者,不喜歡體育運動,缺乏對體育的興趣,平時運動少,運動機能差,上體育課的時候會感到非常累,因此懼怕體育課。為了讓學生更好進行體育鍛煉,一開始上課時,一定要注意學生的身體情況,先帶領同學們進行輕松的訓練項目,比如說進行放松的拉伸訓練,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們做一個熱身準備,減少運動傷害,還可以幫助學生們調整呼吸和身體的狀態。很多學生在日常的學習中都有很多的壓力,經常的看書寫字,總是久坐或者低頭,導致腰背臀和肩頸部的肌肉都會非常僵硬。通過讓學生進行拉伸放松訓練,讓學生的全身肌肉得到一個激活和放松,讓學生可以輕松愉快地融入體育課堂中[1]。
2、制定合理的訓練計劃
每個學生的身體情況都是不同的,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的運動積極性,一定要制定合理的運動計劃。強度過大的運動計劃會造成學生畏難的心理,甚至會造成運動傷害。在制定運動計劃時,一定要分階段和分群體,給學生提供一些降階版的訓練計劃的選擇。根據過往的教學經驗,要對訓練中容易出現的心理問題進行一定的規避。例如學生不喜歡單調的跑步,就可以將跑步的訓練計劃安排得相對少一點,多安排一些和跑步運動效果相似的單車課程。合理的訓練計劃一定要是符合學生身體情況和心理喜好,更利于學生去實行的。為了讓學生在實行計劃的過程當中不會輕易放棄,老師在體育教學中,要循序漸進地安排課程,分步驟地和學生講解計劃的要求和運動計劃要達到的效果,讓學生帶著目標感進行運動,也更容易體會到運動中的成就感,進而更好地跟隨老師進行更深入的體育鍛煉。
3、創新體育教學方法
為了更好地將體育心理學應用到教學中,老師一定要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和素養,可以定期地參與教研活動,主動地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和能力,接受最新的教學理念。在教學前進行充分的備課,不斷地更新上課的內容,有創新地進行課程設計。還可以利用多媒體的方式,帶領學生在音樂節奏的韻律里找到運動的快感,提升運動的興趣[2]。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多與學生溝通,了解學生在運動中的感受和想法,通過不斷地觀察和分析,根據學生的表情和動作,科學地判斷學生當下的運動狀態,有針對性地安排體育訓練。如果發現有些學生實在難以堅持就迅速要求學生停下訓練,如果發現有些學生運動強度不夠,就一對一地進行動作指導,鼓勵學生再堅持一下。在教學中,通過對學生的指導,進一步完善體育心理學的實際運用方式,將教育心理學的理論靈活地運用到體育教學中。
結語:
當今社會,學生的心理調節能力將會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將運動心理學科學地運用到體育教學中,能夠幫助老師更輕松地帶動起高校學生的運動積極性,讓學生切實體會到運動的樂趣,關注身體健康。注重運動心理學的應用是符合素質教學的,對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有很大的幫助,為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提供了助力。合理的運動,可以讓學生從枯燥的書本學習中跳脫出來,開發學生的身體潛力和大腦活力,讓學生能夠更好地面對生活,快樂學習。
參考文獻:
[1]朱嫣. 高校體育教學融入運動心理學教育的探討[J]. 體育風尚, 2019(11).
[2]曾旭升. 高校體育教學融入運動心理學教育的研究[J]. 文體用品與科技,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