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云鵬



摘要:隨著我國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直播已經成為了近年來迅速流行的一種傳媒方式,而網絡直播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參與到其中,但是在促進大學生社會化進程的同時,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并且值得深入分析。本文在研究的過程中采用問卷調查法對黑龍江大學共計200名大學生進行了調查分析,從調查的結果上來看,網絡直播對大學生社會化的影響可以劃分為積極影響與消極影響兩個組成部分,首先,從積極影響的角度上來看包括促進大學生獲取社會化知識與技能、幫助大學生建立新型的社會關系,形成新的價值觀以及塑造人生。其次,從消極影響的角度上來看則主要包括引領不正確的社會價值觀、傳統倫理道德弱化以及大學生人際交往障礙和角色扮演失敗。
關鍵詞:網絡直播;大學生社會化
一、相關概念闡述
(一)網絡直播
網絡直播主要指的就是可以在相同的時間通過網絡系統在不同的交流平臺觀看電影、游戲直播、真人表演的一種在最近逐漸興起的網絡社交方式。而作為網絡直播的重要載體,網絡直播平臺也逐漸發展成為了一種全新的社交媒體,目前主要分為實時直播游戲、電影或者電視劇等等。從網絡直播的本質上來看其是有效的吸取了和延續了互聯網的良好優勢,通過視訊的方式進行網上現場直播,這種方式不但有效的拓寬了直播的時間性和空間性,還最大程度上的發揮了直播內容的價值。
(二)大學生社會化
大學生社會化主要指的就是通過個體內化,將社會知識、行為規范、生活和職業技能、價值觀念、生活目標等與社會化有關的內容逐漸的轉化成為了自身較為穩定的人格特質以及行為反應模式,從而真正的實現從一名學生向社會人員轉變的過程。而從大學生社會化的本質上來看其就是大學生自身不斷發展和學習其社會性的必要過程,也是自身不斷了解社會、學習社會標準和行為規范,最終取得社會成員資格的一個必要的過程。隨著近幾年網絡直播的不斷興起與發展,其對于大學生社會化所產生的影響已經是不容忽視的,是值得重新重視的全新問題。
二、網絡直播對大學生社會化的影響調查分析
(一)調查背景
自網絡直播誕生以來,交互的方式在內容與形式上有了新的突破,對于推進網絡直播的深化具有重要意義。然而,網絡直播的發展并非順風順水,由于多種多樣的原因,受眾群體對于網絡直播的接受情況并不理想,這使得網絡直播的市場發展前景堪憂,平臺對于直播活動投入也不夠熱衷。基于此點,筆者從黑龍江大學隨機選擇了200名大學生進行了針對性的調查研究。
(二)問卷發放情況
在本次調查的過程中共發放了調查問卷200份,有效回收186份,有效回收率達到了93%,證明本次調查符合數理統計的規定,本次調查的結果能夠說明一定的問題。
(三)網絡直播對大學生社會化的積極影響
從網絡直播對大學生社會化產生的積極影響的角度上來看,主要包括以下幾部分即促進大學生獲取社會化知識與技能、幫助大學生建立新型的社會關系,形成新的價值觀以及塑造人生,以下將結合問卷調查加以闡述。
1.促進大學生獲取社會化知識與技能
網絡直播能夠幫助大學生獲取更多社會化的知識與技能,從統計結果當中能夠看出如圖3-1所示。
從圖3-1當中的統計結果就能夠清楚的看到,絕大多數被調查學生認為觀看網絡直播對于自身社會知識與技能的提高將會起到十分積極的幫助作用。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文化在對大學生生活和學習產生的影響的時候都是來自于特定的文化環境以及多種多樣的文化活動。從傳統的角度上來說,大學生在學習和生活的過程中往往只能通過家庭、學校以及社會群體學習,但是無論如何大學生的社會交際圈都是有限的,肯定有無法涉及的方面。但是網絡直播卻不是如此,在網絡直播的過程中他們學習到了在今后的職場中可能遇到的一些問題以及應當采取怎樣的方式對這些問題進行良好的應對,這對于大學生社會化將會產生十分積極的影響,使得他們在畢業以后能夠短時間的融入到社會當中,對于他們的健康發展也能夠起到幫助作用。
2.幫助大學生建立新型的社會關系,形成新的價值觀
網絡直播能夠幫助大學生建立全新的社會關系,從而形成良好的價值觀。圖3-2給出了相關的調查結果。從調查的結果當中就能夠看出,超過60%的大學生認為在觀看網絡直播的過程中幫助自身建立了一個比較良好的社會關系。
作為現代大眾傳媒重要組成部分的網絡直播正在悄悄改變著大學生們的交往方式,其能夠從根本上改變社會關系,擺脫血緣關系、個體利益以及社會身份自身的限制,從本質上突破時空的局限性,也能夠降低一些大學生在社會交往的過程中所出現的緊張感。而通過網絡直播交往到的一些朋友具有共同的愛好,能夠形成一種群體歸屬感覺,在自身內部能夠尋找到一種響應和評價。另外,大學生在觀看網絡直播的過程中所進行的互動交流、點贊打賞、收發彈幕的過程中所傳遞的思想觀念,能夠有效的促使全新的社會價值觀的形成,對大學生有效的融入到社會當中將會起到十分積極的幫助作用。
(四)網絡直播對大學生社會化的消極影響
以上闡述了網絡直播對大學生社會化所產生的積極影響,以下結合實際調查結果分析網絡直播對大學生社會化所產生的消極影響,主要可以概括為引領不正確的社會價值觀、傳統倫理道德弱化以及大學生人際交往障礙和角色扮演失敗。
1.引領不正確的社會價值觀
可能會引領一種不正確的社會價值觀,調查結果如圖3-3所示。從調查的結果當中能夠清楚的看到在被調查學生群體當中大約有65%的學生都十分向往網紅的生活,而僅僅有3%的被調查學生表示不向往網紅生活。而一些網紅在進行網絡直播的過程中所滲透出來的社會價值觀是不健康的,甚至是頹廢的,這對于大學生社會化也將會產生比較消極的影響。
目前很多“網紅”之所以會紅,那么靠的都是臉,臉不行的話就去整形,或是減肥健身,或是打一些擦邊球。更有一些“網紅”通過炫富一些極端方式去吸引要求。這些群體一般年齡都比較小,通過直播、廣告等方式,能夠為自己帶來十分可觀的經濟收益。這些和年齡極不相襯的名利對于他們來說誘惑是十分大的,但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很多“網紅”漸漸迷失了自己,這對于正確價值觀的引領產生了消極作用,這對于剛剛步入社會的大學生來說,將會對社會價值觀的形成產生一定的影響。
但是從很多“網紅”的切實經歷上來看,能夠真正火下去的“網紅”依靠的都是才華,而外表、個性以及特點都只是一些附屬品。如果本末倒置的話,雖然能夠在短時間內紅極一時,但是隨著人們逐漸出現審美疲勞,關注的熱度就會下降。提到Papi醬,這樣的“網紅”才能夠真正的走紅,正如很多研究學者所說的那樣先有作品才華,再看外表挺好,個性又挺有情懷。再比如極限達人詠寧墜樓身亡,讓無數人惋惜,家人痛苦不堪,其幕后推手,就是網絡直播的名氣和利益,讓其不顧自身危險,這樣的盲目追求刺激和危險的行為,如果在年輕人中間形成影響力,會對社會穩定造成很大的隱患,所以作為年輕人,一定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不能盲目學習跟風。
如今,直播在我國已經逐漸發展成為了一種產業,成為流行是一種必然的趨勢,也正是因為有著巨大的市場經歷,才會有更多的人進入到這個圈子當中,當然,“網紅”以及主播門的才華也是參差不齊的,也有各自不同的受眾群體,存在就是合理的。但是從筆者的角度上來說,真正希望的是能夠少一點被金錢所迷惑的年輕人,多一些真正具有才華的能人。
2.傳統社會倫理道德弱化
觀看網絡直播可能會對大學生傳統社會倫理道德造成一定的弱化影響。統計結果如下所示。從圖中能夠看到,大約超過55%的被調查大學生表示網絡直播的過程中一些主播的語言會對自身傳統倫理道德產生弱化。在網絡直播的過程中,所蘊含的文化信息是十分多的,而大學生正處于社會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其自身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都不是十分的成熟,再加上認知水平相對來說不是十分的高,因此在一些不良信息面前就容易受到影響。網絡直播虛擬的環境以及自由匿名的額特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對傳統道德的約束力產生了影響,再加上目前很多大學生還存在一定的逆反心理,在日常生活和學習的過程中希望能夠表現自己,挑戰權威,觸碰底線,這種情況對于大學生更好的融入到社會生活當中也是十分不利的。
3.大學生人際交往障礙和角色扮演失敗
網絡直播可能會導致大學生人際交往出現障礙甚至是角色扮演出現失敗。數字化自身所存在虛擬性在很大程度上就注定了其自身在網絡社會化方面可能存在著很多的不足。短暫的精神方面的滿足以及自始至終都虛構的角色那可能會給社會當中的大學生造成一定的心理沖突,導致其自身社會化過程中變得十分的復雜而曲折。一方面,在大學生觀看直播的過程中,只需要通過簡單打賞的方式就能夠得到其他人的組中,導致了他們可能會產生躲避傳統交流模式的問題產生,容易在網絡的世界當中逐漸的迷失了自己。當大學生在步入社會初期的時候必然會遭遇很多的問題,而網絡直播就成為了他們能夠得到慰藉和滿足的方式,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回避現實,但是如果這種情況長期存在下去的話,就會逐漸的陷入到一種惡性循環的過程中,最終導致人際交往障礙的形成。
總結:
本文在研究的過程中對網路直播對大學生社會化所產生的影響進行了針對性的研究,主要得到了以下結論:從網絡直播對大學生社會化的影響上來看主要可以概括為促進大學生獲取社會化知識與技能、幫助大學生建立新型的社會關系,形成新的價值觀以及塑造人生,而從消極影響的角度上來看,則主要包括引領不正確的社會價值觀、傳統倫理道德弱化以及大學生人際交往障礙和角色扮演失敗。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能夠對網絡直播更好的指引大學生社會化產生積極的影響。
參考文獻:
[1]曾一昕,何帆. 我國網絡直播行業的特點分析與規范治理[J]. 圖書館學研究,2017,(06):57-60.
[2]劉婧. 繁榮與亂象:網絡直播熱下的冷思考[J]. 新聞研究導刊,2016,(22):69-70.
[3]馮飛飛. 網絡直播的法律問題與規范[J]. 傳媒,2016,(20):38-40.
[4]續蔚一. 網絡直播平臺受眾的心理特征分析[J]. 新聞研究導刊,2016,(18):10+13+18.
[5]彭錦. 網絡直播熱潮下的冷思考[J]. 電視研究,2016,(09):50-52.
[6]袁愛清,孫強. 回歸與超越:視覺文化心理下的網絡直播[J]. 新聞界,2016,(16):54-58.
[7]嚴小芳. 場景傳播視閾下的網絡直播探析[J]. 新聞界,2016,(15):51-54.
[8]陳潔. 網絡直播平臺:內容與資本的較量[J]. 視聽界,2016,(03):63-67.
[9]張旻. 熱鬧的“網紅”:網絡直播平臺發展中的問題及對策[J]. 中國記者,2016,(05):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