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貴梅,智 暢
(1.南陽市第二人民醫院神經外科,河南 南陽 473000; 2.河南省中醫院(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急診科,鄭州 450000)
神經重癥患者因病情危急且治療周期較長,常常需予以甘露醇等脫水降顱內壓藥物治療,同時還需予以營養腦細胞、補充電解質、抗感染治療,從而控制病情進展,治療期間需依據患者病情實時調整輸注速度及劑量。因甘露醇具有較高的滲透壓及較高的濃度,加之其輸注速度較快,可損傷血管,進而誘發靜脈炎,增加患者痛苦,因此尋求一種可持續較長時間的輸注方式具有重要意義[1-2]。目前臨床靜脈輸注方式較多,其中外周靜脈留置針和中心靜脈置管是較為常用的兩種輸注方式,但對選用何種輸注方式效果更優臨床仍存在一定爭議[3-4]。鑒于此,筆者采用對比研究的方法探討神經重癥患者經外周靜脈中等長度導管置管輸注甘露醇的應用效果,報告如下。
選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南陽市第二人民醫院收治的神經重癥患者80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2組,試驗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齡36~78歲、平均(56.68±4.11)歲,疾病類型:腦出血13例、顱腦損傷20例、顱內占位7例;對照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齡35~78歲、平均(55.74±4.21)歲,疾病類型:腦出血15例、顱腦損傷19例、顱內占位8例。2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入選標準:1)臨床資料完整;2)無血液系統疾病;3)對研究藥物無過敏。排除標準:1)全身嚴重感染者;2)自身免疫系統疾病者;3)伴有重要臟器功能障礙者。
對照組行常規外周靜脈留置針:穿刺前準備好靜脈留置針、透明敷料、輸液器、膠帶、棉簽、止血帶等,確定穿刺點后,常規消毒,穿刺點上方10 cm處扎止血帶,經穿刺點置入留置針,見回血后,拔出針芯,松止血帶。試驗組行外周靜脈中等長度導管置管:選用一套中等長度導管(鄭州迪奧公司生產),包括40 cm的導管、固定器、連接器及4F穿刺針,透明敷料、無菌手套等。確定穿刺點后,穿刺部位鋪設無菌巾及洞巾,術者佩戴無菌手套,構建無菌屏障。穿刺點上方10 cm處扎止血帶后,置入穿刺針,明確針孔全部進入血管后置入導入鞘,松止血帶,一手固定導入鞘,另外一手送入導管,到達預定長度后,將針頭退出,及時抽回導入鞘,導管用生理鹽水沖洗后透明敷料封管,固定導管,連接肝素帽。2組住院期間均予以輸注甘露醇。
記錄2組靜脈炎及并發癥發生情況。1)靜脈炎評估標準:臨床無明顯癥狀為無;皮膚出現紅斑,無水腫、疼痛癥狀為輕度;紅斑伴有水腫、疼痛癥狀,有靜脈條紋形成為中度;皮膚出現紅斑并伴有嚴重水腫、疼痛,有靜脈條紋形成,可觸及索狀物為重度。總發生率=(輕度+中度+重度)例數/總例數×100%。2)記錄2組置管期間靜脈血栓、局部血腫、滲血等并發癥發生情況。

試驗組靜脈炎發生率較對照組顯著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靜脈炎發生情況比較 例
試驗組并發癥總發生率較對照組顯著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例
甘露醇是神經重癥患者常用的脫水藥,可有效緩解顱內高壓,臨床多采用靜脈方式給藥。對于輸注甘露醇的患者而言,要求輸注速度控制在10~15 mL·min-1,在20~30 min內輸注完畢,但由于甘露醇為高黏度、高滲透壓大分子溶液,臨床輸注速度過快,可提升血管滲透壓,導致血管內皮細胞脫水,前列腺素E2、E1大量釋放,促進局部血小板聚集,增加血管通透性,同時可促使血管發生炎癥改變,損傷血管,導致患者出現局部腫脹、疼痛,嚴重時可誘發靜脈炎,對靜脈血管造成不可逆損傷[5-6]。因此臨床選用合適的靜脈輸注方式對減少穿刺次數,減輕患者痛苦,預防靜脈炎的發生具有重要意義。
以往臨床多采用外周靜脈留置針方式進行給藥,雖可減少患者穿刺次數,但治療期間靜脈炎發生率仍居高不下,可增加患者痛苦,影響治療效果[7]。隨著醫療設備不斷地完善,外周靜脈中等長度導管置管作為一種新型的靜脈給藥模式,近年來逐漸應用于臨床,其主要通過在直視下選用肘部靜脈插管至中心靜脈,臨床具有留置時間長、操作簡單、創傷小等優點,同時可有效地控制穿刺過程,可最大限度地避免穿刺引起的血管損傷,還可降低反復穿刺置管情況,從而減輕患者痛苦。經外周靜脈中等長度導管置管輸注高黏稠度、高滲性、刺激性較強的藥物時,可將其直接輸送至腋靜脈,由于腋靜脈血流量大,管壁粗,血流速度快,藥物入血后可快速被稀釋,有效避免因輸注強刺激性、高濃度藥物或長期輸液給患者帶來的血管損傷,對外周血管起到保護作用,進而解決藥物性疼痛、藥物外露等情況,對降低靜脈炎起到積極作用[8]。
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靜脈炎發生率、并發癥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由此可見,神經重癥患者經外周靜脈中等長度導管置管輸注甘露醇可有效預防靜脈炎發生,確保臨床治療工作順利進行。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術后仍有3例靜脈炎發生,分析原因在于,穿刺置管過程中因患者情緒過于緊張導致血管痙攣所致或因導管、導管鞘及穿刺針對靜脈內膜產生機械性磨擦從而引起的血管反應,因此臨床穿刺過程中動作要輕柔,穿刺前針對性向患者講解置管的重要性,緩解不良心理狀況,從而預防靜脈炎的發生。
綜上所述,神經重癥患者經外周靜脈中等長度導管置管輸注甘露醇可有效預防靜脈炎發生,降低并發癥發生率,不失為神經重癥患者一種良好的輸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