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入口

CUN 寸DESIGN
CUN 寸DESIGN 提出企業運營空間的名詞概念,是國內首家結合藝術創意、科技辦公、綠色辦公等理念,完成企業辦公效率最大化的空間設計團隊,更是辦公領域倡導趨勢發展的先行者,每年都會發布對辦公空間思考的最新趨勢。
CUN 寸DESIGN 關注和著力在城市更新建設,提出了空間設計師需要更多得關注時間的倡導,通過好的設計,讓新興商業業態在城市老建筑中得以生命的重生,讓城市變成更生態的存在。
隨著公司的發展,CUN 寸DESIGN 的設計作品從對空間設計,延生到更廣域的設計領域,近年CUN 寸DESIGN 關注和著力在幫助地產企業從產業布局根源上解決實際問題,并提出地產企業設計解決方法——解法設計。

崔樹
中國 80 后設計師領軍人物。2004 年創立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在設計的道路上不斷探索和前行,于2011年正式創立CUN 寸DESIGN 公司。作為一名出生于80年代的設計師,崔樹的設計作品主要體現出時代特征。其多年設計經驗經驗和80 后獨有的視野帶領CUN 寸DESIGN 以及中國設計力量新生代在設計道路上并肩前行。作為一位80 年代出生的設計師,崔樹身上充滿了這個時代的符號,其集叛逆,個性,細致,嚴謹于一身,與當下最時尚的元素緊密相連。“不做經驗設計的奴隸、不是審美趨勢的附庸者,在尋找自己的路上,不止步!”是崔樹信條,其在自己的設計生涯里代表著亞洲年輕設計師在世界范圍內不斷發聲。
主設計師:崔樹
協同設計師:馬川、趙陽、焦云奇、王旭
業主:柳宗源
項目位置:北京市朝陽區半壁店一號文創園A607項目功能:攝影工作室
施工單位:北京博堯裝飾設計工程有限公司
面積:約1000 m2
設計時間:2018.11
竣工時間:2019.11
主要材料:大理石、乳膠漆、木飾面、鐵板、水泥自流平
攝影師:王廳
主要品牌:
家具:格度
衛浴:水龍頭-鼎菲、熱水器-美的

2 平面圖

1 三層展廳
設計不只是一味創造和裝飾,更應該是用心的發現和選擇 。
隨著潮流時尚的發展,傳媒對影像及意識圖片的要求也變的越來越高。在此背景下,一線城市里有更多方式和風格的攝影師出現,北京著名攝影師柳宗源就是這其中比較有個人風格的一位。
2019 年初他找到CUN,希望為自己位于北京一個老建筑庫房的攝影工作室做設計。于是一個傍晚,設計師和業主聊了3 個多小時,而交流之中雙方都感覺到在今天,設計、影像、藝術甚至是音樂等一切能給人們帶來美感的事物,都已變得邊界模糊而又充滿新鮮。
所以設計師把這次的空間性質由純粹服務于攝影工作需要,調整成為一個集工作、美術館、活動等為一體的復合型空間。這樣反而讓這個空間在任何一條路上都更加徹底而純粹,它的名字叫做UTTER SPACE。
這個空間建筑是60 年代的一個老倉庫,第一次到達現場時,看到整個空間被重新做了特別混亂的分割和結構搭建。由于空間以前本來的用途也是影棚,所以整個建筑的內壁做了裝飾板,頂面也被全部噴黑。作為一個經驗豐富的設計師還是可以透過俗氣的裝修,看到隱藏在它后面的充滿歷史感的建筑本體。
于是設計師首先開始了第一項工作——找回它自己。

2 一層入口大廳休閑空間

3 一層至二層樓梯間

4 一層攝影大廳

1 一層入口大廳天花造型

2 細節展示

3 一層入口大廳

4 一層至二層樓梯間
經過半個月的拆除,設計師把整個老建筑的原始樣子還原,在這個過程中,設計師發現本來的水泥墻體有著特有的歷史和歲月的痕跡以及時間的美感。朝西一面,建筑的外窗也被拆出來,原來在下午會有溫暖而美麗的金色夕陽投射到室內,讓整個空間氣質發生轉化。此外,吊頂的結構完全呈現出歷史技術條件下,混凝土的預制模板,它的結構也充滿了時代感,同時又有種莫名的未來性。于是設計師花了一個月的時間,用水洗的形式把整個頂面的原始水泥質感洗刷和重現了出來。當整個建筑被還原出來的時候,它已經安安靜靜的在那里,跟著光線的變化自具美感。所以我覺得有的時候改造以前,設計師應該懂得尊重原始和具有能發現美感的眼光。
在建筑被挖掘出來以后設計師進入到了第二個階段的工作——設計營造。
這次不同,設計師居然不舍得下手去處理這個本就美好的空間。于是通過兩周的時間在思考到底用一個怎樣的方式介入設計營造。
中國智慧里有一個詞叫做“舍得”,意思是只有舍去一些貪婪才能得到意想不到的結果,換成西方的設計語言可能等同于“less is more”。因此對于設計師來說,如何控制自己的介入和動作的選擇就變的尤為重要!
設計師首先按照接待、拍攝工作、后臺工作、展覽等的動線把一個空大的空間設置出兩條動線,其中一條屬于平面動線,另外一條屬于立面垂直動線。首先這兩條動線都成環狀閉合動線,其次就是它們鏈接而不交叉。
接下來設計師圍繞這兩條動線,分配了面積及功能分區,使整個結果更有依據而理性。所以無論是一樓的接待廳、大影棚,還是二樓的小影棚及工作室,再或者到三樓的獨立空間,都是循序漸進的遞進,非常的合理和有節奏感。

5 三層展廳

1 三層展廳
利用空間本來就有的結構,設計師把二樓、三樓分別做了遞進退臺的處理,這樣三個空間之間又產生了豐富的關系。
當把結構、功能,以及空間節奏都安排妥當以后進入到了裝飾階段的工作。
這個時候設計師選擇了極度的克制自己,讓最原始的建筑尺度、材質關系去做表演者。
首先設計師在前廳的空間,利用層高安排了一個峽谷的造型,使得這個接待空間變得充滿幻想和沖擊力。值得一提的是,利用整塊石材自有的質地感,去表達和表現設計的美。設計的力量就來自我們選擇讓燈來穿過吊頂上的小石塊兒,一直到達直穿整體的石頭前臺,用這樣的手法來表達石頭透光的絢麗和本來的重量之美。
到了大影棚,建筑本來的魅力和張力征服了一切。設計師保留了所有的老建筑與時間的痕跡,讓東西方向與一天的陽光光線對話,讓南北方向加入石材的質感語言,與幾何體窗戶構成語言。如此即會感覺質樸有力,又會體會到我們加入的處理,所以這個部分是設計力度的控制。
最后到二層與三層,設計師做了遞進的處理,讓每一層都能望向大廳。二層給人更加包容和銜接的感受,你可以說它是消失的存在感,因為它的兩面主墻面,同時屬于一層空間和三層空間。
三層做了加強的表達。在一個充滿力量感的建筑頂梁空間里,設計師加入了石材與金屬兩位朋友,在結構與材質上與這個秘密的空間來進行對話,你可以理解成妥協的存在,也可以理解成合作的相互依存,更可以理解成破壞對抗和不相融合。所以它充滿了力量而又沒有標準答案,可能這就是籌建它的魅力所在。
最后,這次設計設計師并沒有去制作更多的造型,或者材質,而只是在這場遇見中做了挖掘和選擇,然而所有的工作反而非常極具挑戰性而又有創造力。因此UTTER SPACE 揭幕的那天,設計師依然會不斷遇見它更多的面孔,是質樸、未來、藝術、還是科技或者暗黑金屬?或許打動我的,正是它的包容和可能性。設計有的時候,成功于思考而不是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