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成天一針見血,
自認快意恩仇。
苦心尋章摘句,
風雨中猶清醒。
所謂生民立命,
過眼便成浮塵。
文章若能濟世,
應問懸壺之人。
一位在基層干了多年、被廣泛認同為腦子活、點子多、見識廣的同仁,某天深夜給我打了個電話,請求救急。緣由是其單位“遵照執行”的上級文件被紀檢部門質疑,可能面臨嚴重后果。他的擔心來自3個方面:一是公務員法第54條規定“公務員執行明顯違法的決定或者命令的,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二是法律執行效率肯定大于部門文件,兩者沖突時,文件必然沒有遮風擋雨的功能;三是河南永城兩名公務員執行會議紀要被判濫用職權的判例剛剛生效。重蹈前車之覆,可能造成唇亡齒寒。
聽清楚解釋后,我意識到兩個問題:其一,以他的身份和認識,斷然不至如此慌亂,其背后必然潛藏難言之隱。其二,他在擔心上級文件出了紕漏。冷靜下來后,筆者結合基層經歷和管理經驗,建議從文件解釋權入手,提請上級部門給予回應。爾后,事態迅速平息,紀檢部門得到滿意答復后,此事順利過關。擔心上級文件出錯的石頭終于落地。后來,記憶隨著時光流逝而慢慢淡化。
多年后再次遇到這位同仁,對方無比激動。一問,說是那次的建議讓其茅塞頓開,解開了困擾許久的心結,上級部門的解釋讓其一向敬重的領導化險為夷、平安著陸,這事對其影響深遠。至此,難言之隱的猜想得以印證。
其實,他的擔心和筆者的建議,都是極為普通的常識,不過是各自所處的角度不同罷了。不過,分析此事背后的潛藏,倒還有些必要。一是以他的閱歷,在處理類似“關己事件”時,一些常識性基礎問題竟被遺忘,可見在基層“講學習”任重道遠。二是上下級之間的信任,會因為外界力量的介入產生嫌隙,公文行文時在涉法制度上應該更加嚴謹,避免因疏忽將隊伍帶進了坑。
關于常識被遺忘的事,尋根后發現,很多是迫不得已——“人員少、事情多、要求高、追得急”,毫不相干的會議、毫無意義的總結、反復折騰的報表、莫名其妙的公文,排查陪檢、舉一反三,基層被抽得像個陀螺——還擔心是不是某些事可能超越邊界、超越規定給自己挖坑。看來,在講學習的同時,還得約束權力任性,進一步落實基層減負措施。
關于信任嫌隙之事,應該反思的是誰動搖了這個基礎。這些年,人員流動更新步伐有些遲滯,彼此交流渠道變得淤塞,上下脫節、自說自話的事時有發生,對內埋下了不和諧的隱患。面對外界沖擊,基層指望上級為自己伸張的正義遲遲無法到來,進一步侵蝕了信任的根基。
這時,部分人開始選擇性執行上級意志或主張,進一步動搖了信任的基礎,甚至造成對立情緒,加劇對立。或許,這就是那位同仁深夜找筆者而不向組織求助的原因。
離開之后才發現,原本以為熟悉的基層竟變得如此陌生。“不熟悉、不坦誠、拐彎抹角、吞吞吐吐”的背后,還有很多我們的無知和基層的無奈。但愿,事情能盡快回歸到該怎么做的軌道,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坦誠,少一些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