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本文從國家、省、公司三個層面分別闡述了為什么要建設生態文明公路,并從突出生態文明保護、注重永臨結合、運用數字建造新技術及積極發展生態產業四個方面解釋了如何建設生態文明公路,描繪出一幅頗具江西特色的生態文明公路建設藍圖。
從國家層面上講,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了“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并將“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納入新時代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無論是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還是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均彰顯出生態文明建設的基礎性地位;無論是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還是“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奮斗目標,都將生態文明建設提升到新的高度。
從江西省發展的層面出發,綠色生態是全省最大的財富、優勢及品牌,必須要保護好。在此基礎上,要做好治山理水、顯山露水的文章,走出一條發展經濟和提高生態文明水平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打造美麗中國的“江西樣板”。2017年6月,中央深改組第三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江西)實施方案》。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建設,是黨中央、國務院賦予江西的重大使命,更是江西創新發展、綠色崛起的重大機遇,有利于釋放生態紅利、促進產業升級,以及提升發展質量。
從建設發展高速公路的層面出發,江西省政府要求“十三五”期間,全省高速公路必須發展升級、提質增效。江西省高速公路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江西高速集團”)積極響應,認真落實生態文明試驗區要求,在高速公路建設過程中優先考慮生態文明,堅持走“綠色發展”之路。2018年,在江西省南昌市召開的全國綠色公路現場觀摩會上,廣昌至吉安高速公路作為全國綠色高速公路建設示范工程,相關經驗分享得到了全國與會代表的一致認可。2020年,在廣昌至吉安高速公路示范總結的基礎上,相關工作人員編寫了綠色公路勘察設計、施工實施等指南,并出臺了綠色公路建設的地方標準。未來,江西還將繼續完善提升“10縱、10橫、21聯”高速公路網,推進總里程達2479公里的高速公路建設項目,并從突出生態文明保護、注重永臨結合、運用數字建造新技術及積極發展生態產業四個方面入手,加強生態文明公路的建設。
保護生態環境,需要總結建設過程中的突出問題,推進專項整治行動。首先,落實環保要求,主動做好環境敏感區的避讓、生態補償和修復等工作。其次,加強大氣污染治理,實施工地揚塵標準化治理。然后,控制施工污水及廢棄物的排放,加強水污染的防治及水土流失的治理,做好橋面徑流收集處置、路面排水無害化處置,并結合長江經濟帶的突出問題整改,做好邊坡、取棄土場地的生態防護工作。綜合整治路邊環境,完成路容路貌改造、服務區升級改造,增設汽車充電綠色設備、排污治理設施等。最后,強化環保問責追責,通過完善制度建設提升生態文明的治理能力和體系,增強高速公路的建設者、運營管理者的自覺性及主動性,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施工組織設計應從側重項目的施工功能轉變為注重永臨結合,以人民為中心綜合考慮,按照臨時設施永久開發的思路,令其在后期轉變成為永久建筑,體現“循環經濟”、實現“綠色共享”。以江西省(南)昌九(江)預制構件中心為例,它曾作為一個投資項目服務于高速公路建設工作,當高速公路建設完成后,轉變為當地一座預制件提供基地。這種臨時設施的“華麗轉身”,就是最大的綠色發展。該案例的成功不禁令人深思,能否實現臨時設施與當地需求相結合,完工后移交政府部門,成為新農村、景區農村搬遷地等永久基地,服務于交通脫貧戰略。此外,相似的構想還包括與當地旅游部門聯合,完工后改成民宿、農家樂等旅游設施;與當地交通運輸部門聯合,完工后成為物流聯動工程的物流園、中轉基地等設施;與當地農資部門聯合,完工后成為鄉村振興戰略中的農產品銷售基地等設施;與當地軍民融合部門聯合,完工后成為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某種軍用備用基地等。這種永臨結合“開放”的理念,一方面可以爭取扶貧、旅游開發、軍民融合等配套資金;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將生態文明放在了最突出的位置。
長期以來,高速公路施工輔道的生態恢復一直是難題。為此,江西高速集團轉變思路,嘗試在設計輔道時兼顧地方道路網的完善、“四好農村路”建設等其他工程,部分輔道結合當地旅游環境特點,與未來快進慢游系統相結合,成為沿線路網的一部分,避免因便道被遺棄出現的各種環保、水保問題。此外,在建設過程中,取棄土場方面也采用永臨結合的方式,解決了環保、水保治理問題。部分取土場結合當地灌溉水庫、魚塘的建設,并種植了楊梅,為當地留下了一片果園。未來,江西高速集團還將結合觀景平臺、停車區建設,統籌布局生態公路的建設。

永臨結合,未通先綠。
以提高綠色建造水平、保護生態環境為目標,在綠色工程建設中采取敢為人先的做法。大量運用排水降噪瀝青路面新技術,依據海綿城市原理優化設計服務區、收費站的排水系統;在廣吉高速公路青原樞紐和吉水樞紐區的收費站所房頂布設光伏發電,使用清潔能源,實現綠色環保。近年來,江西高速集團不懈地研究數字化施工、智能化控制,提升數字化建造水平,在江西省(南)昌九(江)高速公路改擴建項目推廣裝配建筑,通過減少建筑垃圾實現了低碳環保。
此外,江西高速集團將全面應用基于高分衛星遙感影像與無人機遙感的生態選線技術、運用BIM技術深化設計實現生態環保選線,以降低公路建成后對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體的分割影響為目標,合理選用技術指標與布設工程構筑物,合理確定邊坡開挖坡率與施工方法,因地制宜采用生態袋擋墻、石籠式生態擋墻、樹陣式生物擋墻等構筑材料和構筑技術,最大限度地減少對原地貌、原生植被及自然水系的干擾。
要想實現高速公路與低碳生活方式的有機結合,必須發展與高速公路相關的生態產業。江西高速集團以服務區為突破口,積極構建“五化”(個性化、人性化、智慧化、海綿化、低碳化)服務區為目標,注重交旅融合、文旅融合。以建成集高速公路服務區、旅游休閑目的地、游客集散服務中心、商業購物綜合體、自駕車和房車營地及安全應急中心等功能于一體的新型高速公路服務區為目標,引入特色餐飲、旅館業連鎖品牌,建設商業購物綜合體,提供餐飲、住宿及購物等旅游休閑服務;與地方政府或景區管理部門合作,建設新能源車輛換乘設施或自行車租賃站,配置游客集散、旅游資訊服務設施,設計露營、直升機旅游等多種創新旅游體驗要素,充分滿足游客的多元化旅游體驗需求。
未來,江西高速集團將按照開放式服務區規劃設計,建設道路連通服務區與沿線縣鄉道路或旅游景區,努力打造“快進慢游聯結部”綜合示范窗口,同步建設縣鄉公路慢游通道(綠道或步道),串連沿線旅游景點,開發應用集運游一體化服務、旅游交通市場協同監管、景區集疏運監測預警、旅游交通精準信息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交通旅游服務大數據應用系統平臺,提升交通旅游服務智慧化水平。同時,為未來商業、旅游及養老等地產項目的開發預留空間。
生態文明高速公路建設并不等同于簡單的生態環境保護,而是一場重大的經濟、社會、文化體制與觀念的深層變革。高速公路建設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符合全力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的要求。在全面推進綠色公路建設的同時,江西贛皖界至婺源、宜春至遂川等高速公路還提出了建設“美麗公路”的計劃,目標是從“綠色公路”升級為“生態文明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