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靈鈺
媽媽經常煮雞蛋給我和弟弟吃。我發現有的雞蛋殼很好剝,有的雞蛋殼卻不好剝。媽媽說:“這是因為,有的雞蛋煮熟后撈起來被涼水泡過,所以好剝些?!边@是真的嗎?
我抱著懷疑的態度進行了實驗。
我拿來5個相同大小的空碗,在其中2個碗里倒入冷水,2個碗里倒入熱水,1個碗里不倒水。把5個雞蛋煮同樣的時間至熟透后撈出,擦干水分后分別將其標為1號、2號、3號、4號、5號。
把1號蛋放入空碗,2號、3號蛋分別放入裝有冷水的碗中,4號、5號蛋分別放入裝有熱水的碗中。2號蛋、4號蛋泡30s后立即倒掉碗里的水,3號蛋、5號蛋泡5min后撈出。
5min后,我開始剝雞蛋,結果發現,1號蛋殼很不好剝,剝完后雞蛋表面坑坑洼洼;2號蛋殼能快速剝完,剝完后的雞蛋表面很光滑;3號蛋殼也不好剝,但略好于1號蛋,剝完后表面較光滑;4號蛋很好剝,剝完后的表面與2號蛋一樣光滑;5號蛋比3號蛋好剝,剝完后的雞蛋表面較光滑。
這是為什么?
請教老師后,我才解開了謎團:原來,煮熟后的蛋白、蛋黃和蛋殼是三種不同的物質,遇熱或遇冷后發生熱脹冷縮的速率也不同。而當蛋白脫離蛋殼后,蛋殼就會更易被剝掉。(指導老師:黃華明)